《陈潮祖医案精解》——腹痛(一)
1964年秋,陈老带我校64级学生到宜宾市中医院毕业实习诊治一张姓男子,罹患怪疾。患者自述:1年以前开始得此怪病,每日早晨6时听到广播“东方红,太阳升”的广播时,即腹痛难忍,广播之后,腹痛即止,状如常人,每日如此,从不间断,余无不适。1年多来遍求当地名医,均无寸效。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偏沉。
处方:天台乌药散加味
乌药 15g 木香 15g 川楝子 15g
青皮 15g 槟榔 15g 炒良姜 15g
炒茴香 15g 巴豆 10g(另包)
上方先以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麸炒至外黑内黄,去巴豆及麸不用,共入煎剂,水煎服,每日1剂,3剂。
数日后,患者来告,服上方3剂后怪疾即愈。
【按语】 本案系师课堂讲授之例,因其奇特,录之以飨读者。患者平时如常,早晨腹痛,绝非器质病变。每晨6时听“东方红”即痛,并非厌恶此曲,而是气温较低,寒邪侵凝,经脉因寒而挛使然;加之心神长期感受刺激为诱因,遂呈筋膜紧张之象,才会应时而痛。肝主身之筋膜,全身经脉均由肝系筋膜组成,经脉因寒而挛,当从肝治。
然而此案亦因心神之筋感受刺激才痛,也与心包有关。手厥阴心包与足厥阴肝经,《内经》伊始,就将心包之筋与三焦之膜归属肝系,从此中医辨证都以足厥阴肝代替手厥阴心神之筋。此病虽怪,仔细分析,不难明确是因寒凝肝之所主经脉所致,自宜温散肝经寒邪,疏通肝经气滞,缓解经脉挛急,使寒散气通,筋膜舒缓,疼痛自然缓解。
天台乌药散既可疏肝,亦可散寒,与证正合。方中乌药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作用甚强,其行气通滞之功强于香附,故为主药。木香、青皮调气疏肝,小茴、良姜暖下散寒,槟榔直达下焦破其坚结,金铃疏肝止痛,巴豆温通破结,协助乌药共呈温通破结之效。其中木香、台乌亦有解痉作用,谓其疏肝,指此言也。
学习本案应该注意研究理、法、方、药各个环节的特点:该案病因责之寒凝,不仅人体组织结构因寒而收引,体内运行基础物质也有寒即凝滞不通的特点,因此无论病在脏腑还是气、血、津、精,皆以遇寒发作为其证象特征。既然证属寒凝筋挛,自宜温以散寒,辛以通络,因此治法可以温、通二字概之。
天台乌药散内巴豆、金铃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如果畏惧巴豆峻下而减去不用,则效果欠佳。方中巴豆与金铃子同炒,去巴豆而用金铃子,是利用两药之长,克服两药之短的一种炮制法。金铃子性味苦寒,用治寒凝筋挛证显然与病性不符;巴豆系峻泻药物,迳用又恐伤损肠胃。以二药同炒而只用金铃,则金铃苦寒之性去而疏肝止痛作用仍在;巴豆散寒破结性存而峻下弊病又可得以避免。二者同炒,一取其性,一取其用,通过炮制以扬长避短,是先贤制方经验,不可等闲视之。
——本文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