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中的辨证化裁(三)
续:
如喘满者,加炙厚朴。如胃弱而痞者,加甘草。如喘而小便不利者,加苦葶苈。小便不利者加之,小便利为禁药也。如气短气弱而腹微满者,不去人参,去甘草,加厚朴,然不若苦味泄之,而不令大便不行,如腹微满而气不转加之。中满者,去甘草,倍黄连,加黄柏,更加三味,五苓散少许。此病虽宜升宜汗,如汗多亡阳,加黄芪。四肢烦热肌热,与羌活、柴胡、升麻、葛根、甘草则愈。如鼻流清涕,恶风,或项、背膂强痛,羌活、防风、甘草等分,黄芪加倍,临卧服之。如有大热,脉洪大,加苦寒剂而热不退者,加石膏; 如脾胃中热,加炒黄连、甘草。
喘促胸闷,加炙厚朴;胃虚弱加甘草,如昨日提到的甘草泻心汤。喘而尿少,加葶苈子。如果气短,乏力,胸微胀,去甘草。李东垣认为,腹胀加厚朴不如加些苦味的药,但是要适量。
中度胀满的时候,去甘草,重用黄连、黄柏,少量用五苓散。他提醒,中满者发汗要适量,汗太过要加黄芪,四肢烦热要加点羌活、柴胡、升麻、葛根和甘草就好了。如果流清鼻涕,恶风,项背疼痛,可以用羌活、防风、甘草,加量的黄芪临睡前喝。如果有大热,脉洪大,加了寒凉药而热不退,应加石膏。脾胃的热加炒黄连、甘草。
凡治此病脉数者,当用黄柏,或少量加黄连,以柴胡、苍术、黄芪、甘草,更加升麻,得汗出则脉必下,乃火郁则发之也。如证退而脉数不退,不洪大而疾有力者,多减苦药,加石膏。如大便软或泻者,加桔梗,食后服之。此药若误用,则其害非细,用者当斟酌,旋旋加之。如食少者,不可用石膏。石膏善能去脉数疾,病退脉数不退者,不可治也。如不大渴,亦不可用。如脉弦而数者,此阴气也,风药升阳以发火郁,则脉数峻退矣。以上五法,加减未尽,特以明大概耳。
脉数有火,东垣建议用黄柏或加少量黄连,用柴胡、苍术、黄芪、甘草、升麻以补脾气,泻胃之火。患者服药后汗出脉缓,胃火就下来了。如果症状消失后脉象还是数,苦寒的要就再减减,加点石膏。石膏去实热,所以“不大渴,亦不可用”,脉不仅数,而且弦,是阴邪(寒邪入里化热?),加风药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