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3)

11、主要与次要

思想1:在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力量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居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阐释:“胳膊拧不过大腿”“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我们要善于快刀斩乱麻,理出主要矛盾,从而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应重点解决好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思想2: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在一定条件下,次要的会上升转化为主要的。

阐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成语就包含着主要与次要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

12、个体与集体

思想:只有在集体中,个体才能有真正的自由、发展的空间。集体依赖于个体存在,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对集体有影响作用。

阐释:“大河有水小河满”,但“浩瀚的海洋来自涓涓清泉”。“西湖一勺水,阅尽古来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些句子都说明了这个道理。绝不可忽视集体的力量,但决不可过分依赖集体的力量;个体是集体特殊化的表现,只有把个体当成整个集体时,集体的力量才得以显现。

思想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认识中形成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但理论又不能脱离边际。

阐释: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一切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观点、思想和作风。当前,这种错误观点、思想和作风十分突出的表现就是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本主义唯书不唯实,既不从变化着的实践出发,也不以指导变化着的实践为目的;形式主义唯名不唯实,贪图虚名,不问甚至排斥实践的内容和效果;官僚主义唯官不唯实,以官为本,无视甚至否定实践的需要和意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认识和实践相脱节、主观和客观相分裂,其认识论的根源是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背道而驰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思想2:在认识的过程中,情感、经验、他人的认识往往要参与其中,利弊共存,关键是要实事求是。

阐释:在认识过程中,干预认识方向的因素很多,情感、经验、他人的认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我们的思想。这些干预因素是双刃剑,利弊共存。诸葛亮错用马谡就是因为情感左右了理智,曹操听了蒋干一番话后就杀了蔡瑁、张允就是因为他人认识的干预。德国小说家海泽说:“爱情能创造奇迹,填平鸿沟,摧毁藩篱。”仇恨,这是人类最难消解的情绪,所以“复仇”成为戏剧、小说永恒的主题,但是,爱情却可以融化仇恨,改变人们的认识。

14、主观与客观

思想1:人有主观能动性。

阐释:“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固然是让人感动的细节,但客观地说,这只是动物的本能,与人不同,人表现恩义的方式要丰富得多。可以磕头,可以言辞,可以送礼物,可请吃饭等等。

思想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阐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四面楚歌中的项羽无论如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难挽回楚霸王的大业。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思想:生产力水平是社会发展的标志。“物”的发展、“人”的进步,构成社会的发展进步。首要的生产力是人,而非物,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代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阐释:人,是一切发展的关键因素。唐太宗见新科举子云集殿下,不禁满怀喜悦地说:“天下英雄,尽人吾彀中矣!”我们提出“教育兴国”的口号,也证明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16、真理与谬误

思想1:真理与谬误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又相互转化。真理是相对的,只是一定条件、范围和某一发展阶段上的真理,没有绝对的真理。

阐释: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这话算是“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的形象说法。

思想2:普遍认同不一定就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阐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普遍认同也可能是普遍的错误。达尔文之前,有谁相信人是猴子变得呢?都以为人是高贵的,是上帝造的。哥白尼之前,有谁相信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呢?都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弗洛伊德之前,有谁会以为自己内心的一切源于“丑恶”的性呢?都以为自己是高尚的。事实证明,这三次普遍认同的都不是真理。相反倒是少数的人类思想的先行者在用真理挑战人类不必要的自尊。

思想3:掌握了权力并不等于拥有了真理。

阐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权力、习惯势力等至多能难为宣传真理的人,终究不能战胜真理。布鲁诺的生命可以消失在罗马鲜花广场的愚昧之火中,但布鲁诺所追求的真理却因此更加大放光芒。

17、否定与否定之否定

思想1:对待一切事物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要辩证地看待。

阐释: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看待问题应该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一分为二”地看待。否定就是扬弃,有克服,有保留,继承一切积极因素,抛弃一切消极因素。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说的“拿来”的方法就是辩证的否定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思想2:新事物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但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阐释:新事物的产生、发展要历经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一方面,新事物本身需要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即便是产生一个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和普通婴儿无两样。另一方面,新事物的对立面——旧事物虽然气数已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旧事物仍然有强大的力量。经过萌芽,长到足以影响旧事物的利益时,旧事物便会暴突起来,举起钩镰,准备刈除。弱小的新事物要毁坏旧事物的“铁屋子”,谈何容易!人类历史上,有哪一种新思想的诞生没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一出又一出惨烈的悲剧在新思想的倡导者身上发生。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思想1: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时代、地域等)变化了,社会意识也必然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

阐释:社会始终随着科学的进步而进步。比如新《婚姻法》的颁布与实施,就是社会存在改变的结果。“安乐死”这样一种社会意识也正在被一些国家接受。对死囚由凌迟砍头到绞刑、枪毙再到文明的电椅或药物注射,也是社会存在改变了,人的社会意识在随着改变,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走向人文关怀。

思想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一定是同步的、一致的。社会意识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

阐释:社会存在变化了,并不等于旧有的社会意识就彻底消亡。孔孟老庄的思想已经老得皓首皤皤了,但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眩目的思想光芒。思想更多的时候像位老人,精神矍铄地守望着时代,守望着每一个追逐时代的漫游者,一方面随时间老去,一方面又是时代漫游者,渴望回去的精神家园。我们完全相信,再过一千年,我们还是要回到苏格拉底、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耶稣那儿去寻求智慧。

思想3: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每一种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阐释:宗教中蕴涵着哲学,哲学中透出诗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满腹禅韵。《圣经》哪里单单是一部基督宗教的书,它分明是一部哲学大全,也分明是一部有着动人故事的文学书。《庄子》也是,既是哲学,又是诗。难怪德国诗人席勒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

19、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思想1: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

阐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好像鸟的一双翅膀,折损一翼,鸟不得飞。一个国家,物质财富的充实,固然好,但如果国民的素质、信仰、思想、道德等精神文明的因素不够充实,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不过是一群生活在沙雕宫殿里的虫子,随时可以被消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文明的建设往往更重要。救治灵魂比救治肉体更有价值。

思想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地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进步。

阐释:物质丰裕,民风淳厚,这便是理想的社会,自古及今,人们都在憧憬。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桃花源,《镜花缘》中描绘了一个君子国。在这些虚构的社会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和谐地发展着,因此,我们读来甚为美好。人行世间,有三个层面,一是俗务,人际应酬之类即是;二是事业,人总得干事,干事当然要求干成事;三是审美。审美极为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人生还需琴棋书画诗酒花。哲学家阿诺德说过:“诗歌拯救世界。”许多人仅仅停留在第一层面,或第二层面,而没有审美没有精神的审美愉悦,心便难以充实和净化。许多人感叹人生苦短,其实,苦是因为人生不是审美人生,短是因为灵魂没有精神家园。

20、社会环境与个人成长

思想1:人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受一定社会环境的制约,不能完全脱离社会而存在。环境总要影响甚至改变人。

阐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便是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环境与人是双刃剑,既可树人,也可毁人。孟子的母亲懂得这个道理,怕孩子受环境的不良影响,而三择其邻,最后住到学堂旁,孟子才开始读书。“与善人居,若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

思想2:人有主观能动性,在一定条件下,个体的活动也反作用于社会。

阐释:环境对人影响大,不等于人就是环境的奴隶。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抵制环境的影响。叔本华说:“事情本身并不影响人,影响人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这句话也是包含了人可以在环境中独立甚至改造环境的意思。

(0)

相关推荐

  • 七律 ●(精神文明颂)

    七律 ●(精神文明颂) 林永茂 2021年7月13日 国家倡导讲文明,举止行为道德擎. 礼序乾坤遵法纪,乐和天地善争鸣. 虚怀若谷皆诚信,优雅如兰满激情. 千古遗风须永继,东方神韵显峥嵘. 释义:精神 ...

  • 闲言碎语(十六)

    人类的思想是分派系的,不同派系间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我之所以展开如此絮叨的论述,其实是在螳臂挡车地妄图调和思想派系间的矛盾,因为这样的对立不消除,我表述什么都只能是一己之偏见,也就只可能是相对真理,而不 ...

  • 哲学,不可能永远是小众的!

    旧日独身宿舍的铁杆弟兄小聚,相谈甚欢中,谈及我不间断地向我们的微信群转发自己的文章,有弟兄直言,没想到我还有这一手,写的那么多,又那么持久,内容写得也不错,文笔也挺好,就是太不招人爱看,言外之意是我的 ...

  • 闲言碎语(118)

    当然不一定了,世上有那么多聪明人,真相怎么可能被我这样一个哲学白丁轻易发现呢?!我当然从不强求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我只求自己说的话能在自己的逻辑内自洽,我只要我自己的言论自由,也从没想妨碍别人的 ...

  • 闲言碎语(十七)

    哲学化对个人很重要,对全人类当然更重要,可哲学自第一次高峰(人类社会的不同文明同时诞生了第一批哲学先贤)过后又发展了两千多年,为什么普及率依然不高?两千年后的哲学家们的人格魅力依然不能超过这些先哲,为 ...

  • 世界哲学日:人的理性为人类立言、立法、立碑!

    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写在文前:此文本为世界哲学日当天应该完成的文章,然由于思考不成熟,经一个礼拜才完成,实在抱歉.并由此写了至少五篇哲学类文章,后期一一发布,只是哲学批判学只能发一个大纲宣言,这需 ...

  • 【深度解说】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深度解说】高考作文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 2019高考语文备考: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2019高考进行备考阶段,新东方在线高考网小编整理了2019高考语文备考: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供同学们参考. 2019高考语文备考:最容易考到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思想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 ...

  • 高考议论文常考的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

    高考议论文中最常考哲学理论,考生要着重复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议论文常考的的20种哲学思辨关系,希望大家喜欢! 过程与结果 思想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阐释:凡事有个过 ...

  • 2021高考作文素材 | 20种哲学思辨关系,赶快拿来立意!

    ● 1.过程与结果 思想1: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阐释: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骛远."揠苗助长"中的古人为了 ...

  • 作文50 不是梦!高考作文20种哲学思辨关系,赶快拿来立意!

    你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经常遇到"情与法""舍与得"这样的思辨类题目呢?每次遇到是不是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 别担心,小编这次为大家带泪来20种思辨关系,包教包 ...

  • 今年高考作文最可能考什么?⑶

    第三个热点话题:精神力量:抗日战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击疫情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以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在2021年高考时间段,国家隆重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9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国 ...

  • 高考作文,如考到通讯稿,就按这个方法来行文

    高考作文,如考到通讯稿,就按这个方法来行文

  • 高考作文到底在考什么?

    (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海淀名校教师.高考阅卷人)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高考作文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高考作文到底在考什么?相信很多同学.家长都会说,作文当然是考文采,看学生文笔如何,能不能写出优美的 ...

  • 高考作文为何不考说明文?

    人生与"文体" --从高考作文少见"说明文"体说起 肖伊绯 一年一度高考季,各种话题满天飞.语文考什么样的作文,总是人们最为关注与热议的话题.因为千百年来,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