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 ▏1931年 照片中为什么汉口电话局大楼只有三层?

原创:胡全志

自2000年以来,海量的汉口百年历史照片纷纷从国外通过互联网回传到武汉,为武汉专业或民间文史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对于武汉近代史资料的全面研究与整理,呈现出真实可考的佐证。

但是,事情也会有例外,民国时期有些由外国出版的明信片、报纸照片中,也往往出现不少错误,有的将照片地址给弄错,外地的照片说成是汉口的,张冠李戴;有的甚至是将照片局部进行处理,造成不实。如果不加详细分析、考证、筛查,不慎引证,往往会影响文史研究工作的质量。

这一点,无论是专业文史研究者还是业余学者,尤其是在武汉生活经历不长的外地来汉学者和年轻学者,务必不可大意。

法国画报老报纸《l'Illustration》1931年10月24日刊登的一张汉口大智路口迎宾大旅馆被大水淹垮的实景照片

1931年10月24日出刊的一份法国画报老报纸《l'Illustration》上,刊登了一组当年汉口水灾的报道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迎宾大旅馆被大水淹浸后垮塌的实况。照片的前景处是中山大道与大智路交会处的地标性建筑迎宾大旅馆淹垮时的惨状。右边中山大道已被大水淹没,人们只能坐在划子上出行。

照片右上角的一栋三层楼的建筑是汉口电话局,电话局的前面是合作路口,过路口拐角那栋三层楼建筑是义品里的一部分临街建筑。明眼人一看这张照片,就发现不对劲,赫赫有名的汉口电话局大楼明明是四层楼,怎么在这张照片里只有三层楼呢?而且,屋顶也成了斜坡。仅从照片上看,处理得天衣无缝,似乎没有问题,难道汉口电话局大楼在1931年前曾经发生过改造,而这又怎么可能?

《武汉市志·交通邮电志》(1998年)中有记载:1916年1月18日,交通部与中日实业有限公司订立汉口、武昌两处共电式电话交换机装置合同,并在汉口合作路口兴建新式四层楼电话大厦,1917年5月12日汉口电话局迁入新址,定名为武汉电话局。《武汉市大事记》记载:“1917年5月12日,汉协盛营造厂承建的汉口合作路电话大厦竣工,汉口电话局迁入;同年兴工建造天津路电报大厦,1919年建成,汉口电报局迁入。二局毗连,1946年2月合并成立武汉电信局。”另,2017年武汉市文化局主编、武汉出版社出版的《武汉中山大道》一书中“汉口电话局的前世今生”介绍:“1915年,交通部在中山大道合作路口建新式电话大楼,改装新机。1917年5月,汉口电话局迁入新址,定名为武汉电话局。”

综合以上资料,电话局应该是“建于”1915年而不是1915年“建成”。新建成的大楼是四层。

新建成的汉口电话局大楼雄姿。与其相连的电信局大楼尚未开建

通过查阅、比对从1917年到1931年期间的汉口电话局大楼诸多照片,并没有发现此栋大楼曾经有过改造,那么,为什么法国画报上的照片中,电话局大楼究竟是怎么无端地少了一层楼呢?此照片之迷不可袖手旁观,必须分析破解,否则以讹传讹。

经过查阅所存汉口1931年大水的照片,发现有一张残旧照片的情景与法国画报老报纸《l'Illustration》的照片是同一张底片。

1931年8月1日汉口华景照相馆拍摄的迎宾旅馆垮塌时的现场照片

在这张照片的右上角,标有黑底白字压图照片说明(照片题字):“迎宾旅馆被水淹塌压死难民之惨状二○,八,一华景摄”。民国20年即1931年。这张照片题字的位置,正好在汉口电话局大楼的上面,将大楼的四楼结构全部给遮住,如果照片题字放在照片的左上角,则大楼的四层就会显现出来。如此,给不了解大楼结构的人们造成一种直观上的假象——大楼似乎只有三层。

汉口华景照相馆拍摄的这张水灾实况照片,应该是原版照片,当时有可能在国内新闻报纸上刊登过。至于法国新闻画报上刊登的照片,时间已经过去3个月了。当年,照相传真技术已经在西方国家得到应用,但从法国画报当年10月才报道汉口水灾这组新闻照片来看,有可能是将照片用邮轮运回国内的。据推测,法国《l'Illustration》报社在编辑迎宾大旅馆垮塌这张照片时,翻拍的华景照相馆的照片。而其他现场照片,有可能是法国或其他国家记者提供的,该画报编辑或许并没有到过汉口现场。当他们要在自己的出版物上刊登这张照片时,首先考虑的是去掉原照片上附写的照片说明,在去掉这一块文字说明时,照片上就出现了空白,他们并不知道这栋楼是四层,或者想复原四楼又有些麻烦,于是,在三层楼上用特技处理的方式“做”了一个假的斜坡屋顶,这种技术处理方式相当于今天广泛应用的照片“PS”技术。

除了这种推测外,很难给出更合理的解释。

20世纪20年代的“湖北省汉口大智门通路电报局及电话局”风光明信片。右边的智民里临街三层楼建筑已兴建,1949年后此楼曾为武汉化工公司所在地,一楼原是化工原料商场,今不存。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汉口电话局大楼和电报局大楼,曾经是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一带的地标,非常漂亮,被印刷成汉口风光明信片发行。

1931年汉口大水后,三层楼高的迎宾大旅馆没有复建,在很长的时间内,大智路拐角处成为空地。直到抗战爆发时期,这里临街处已建成一排弧形的二层楼房,其中有一家店子名叫“小桃园”。

20世纪30年代,汉口迎宾大旅馆垮塌后和“小桃园”等临街弧形建筑建起之前的中山大道大智路街景。孙庆力供图

而今,人们走到汉口合作路口,就能见到建于100多年前的汉口电话局(见图6),在它的旁边,还有晚于它两年所建的“小兄弟”汉口电报局大楼,这两座大楼见证了中山大道的繁华与沧桑。

矗立在汉口合作路口100多年的汉口电话局大楼。胡全志摄

打捞城市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876年的武汉

编辑:水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