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伊比利亚半岛观逝去的海上帝国之七:西班牙塞戈维亚
前面看了西班牙的几处皇家建筑,有摩尔人的;也有哈布斯堡王朝的;有宫殿;也有教堂和清真寺;还都是世界文化遗产。西班牙的世界遗产还是很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说的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二类,有的地方是双重遗产。2000年的时候,世界遗产排名里西班牙曾经排名第一;2003年以后是意大利第一;现在2017年是意大利51处第一、中国50处第二、西班牙45处第三;法国42处第四。如果加上葡萄牙的15处,伊比利亚半岛就共有60处,所以说伊比利亚半岛也是有很多古代文化遗址可看的,一次旅行肯定看不完。但是,旅行不能只看皇家建筑,也要看看民用建筑,咱们的大学建筑系里都有一个“工民建”专业,就是研究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再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里面也有很多民用建筑,比如西班牙一个叫作塞戈维亚(Segovia)的小城就有世界文化遗产,而且多是民用建筑。
塞戈维亚是西班牙的一个省,属于古代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就是统一西班牙的伊莎贝拉一世的祖籍。塞戈维亚市是塞戈维亚省的省会,“塞戈维亚古城及其输水道”在1985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输水道听上去很不皇家,肯定是工业的。
公元前50年左右的时候,塞戈维亚是罗马帝国的地盘,严格说应该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精确说是恺撒时期。而这座古城就是罗马帝国在这里修建的一个居民点,阿拉伯人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时候被摩尔人占据,直到1088年阿方索六世收复,就是第五集里说的奇袭托莱多的那位阿方索。罗马帝国在这里建城的时候没有认真规划,也没有请术士占星卜卦,当然天不助彼。无天所助的最悲惨结果就是城里人过了一百年没水喝的日子,无论一个和尚挑水还是二个和尚担水,反正是每天口渴。据说一直到了公元50年左右,罗马帝国图拉真大帝才发现吾民甚渴,便下令修建引水渠,把远郊区一条河里的水引入城里,最后接入各家各户的茶炊。这里的年代和帝国史有点混乱,考古证据说引水渠建于公元50年前后,可是图拉真登基是在公元98年。图拉真大帝是帝国五贤帝之一,因为他给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包括修这座引水渠。图拉真大帝传位给哈德良,就是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修长城的那个哈德良,其实他还在德国法国那边修过长城,只不过早就被捣毁了。公元50年的时候,还没有水门汀,更没有502胶。这座引水渠就是用大石头堆砌的:
离地面太高的时候是二层拱桥结构:
引水渠总长不到1公里,顶部水渠的断面不大,也就是30X30公分。十五世纪末,本城主教敛钱整修过这座渠;1930年省政府用地方财政又修了一遍,并且把上边的水渠改成了水门汀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已经不是原物了。这座引水渠修成之后一千九百年,中国林县农民自建红旗渠,干渠总长70公里,所有支渠加起来超过1500公里。
这个引水渠下面桥根儿旁边有一家当地最有名的酒家,或者叫饭馆,叫作“看得多老爹餐馆(Candido's)”:
看得多老爹供应的拿手菜是烤乳猪。和我们粤菜里的烤乳猪不全一样,他这个虽然也是整只的,却是先稍微煮一下再烤,所以是外面一层脆皮里面是鲜嫩的,和德国酱肘子有一拼。套餐每人27欧元,由看得多老爹亲自当着客人的面用一个盘子拆分。
既然塞戈维亚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当然要把它逛一下,否则岂不错过?
古城人民还在使用古代电视系统,天线朝着不同的方向,肯定小城里有多家电视台:
小城的圣马丁广场,立着一尊本城英豪铜像,基座上写着“塞戈维亚的胡安布拉瓦”。旁边是市立歌剧院,新古典主义建筑:
1520年,伊莎贝拉一世女王死后,卡斯蒂利亚爆发了一次民众起义反抗卡洛斯一世的统治,他们要求自治,因为这个卡洛斯一世是查理五世。塞戈维亚民众也参加了这次起义,领头的就是这位胡安布拉瓦。后来起义失败,叛军(也就是起义军)首领布拉瓦被擒,并被卡洛斯一世砍了头。塞戈维亚地方把他当作本地的民族英雄,在1921年为他在这个广场立了铜像,西班牙雕塑家马利纳斯(Aniceto Marinas)的作品。
城里的街道,从圣马丁广场出来往前就越走越窄:
走在街道上可以看见大户人家的大门,有罗马柱,还有西式门墩:
而且上面还有三角楣,三角楣里面居然还有一座高浮雕,好像是爷爷拄着棍子带孙子去讨饭。大户人家破落以后就把这所宅子卖给了债主,债主把三角楣下面大户户主的名字抹掉了,倒是还剩了一点红油漆印记。
大户人家一破落,连门上都被人贴了小广告:
破落的大户人家沦落到在街上摆摊儿卖土特产:
大户人家忘了关窗户,可以看见里面屋顶吊灯的红色灯伞:
大户人家出来一老头,顺着墙根儿准备扶着墙去吃午饭:
大户人家的太太吃完午饭回家,肩上还背着一马皮包:
他们这是在哪儿吃饭呀?原来是这里:
走着走着好像到了城外:
还真是城外,城外有一座城堡:
这座城堡很面熟吧?对了!这就是迪斯尼动画片《白雪公主》里的那座城堡。这座城堡叫作阿尔卡撒城堡,主体结构建于罗马帝国时期,是典型的罗马要塞风格。后来,凯尔特人、摩尔人都曾在这里设立要塞,守卫它下面的大峡谷,这条大峡谷是进攻卡斯蒂利亚的军事要道。阿方索六世收复塞戈维亚以后曾经住在这里,伊莎贝拉一世和费尔南多五世就是在这里结婚。其后,这座城堡经过了多次整修,19世纪还着过一次大火。现在看见的是大火熄灭以后重修的结果。你看它的尖顶、屋顶和埃斯科利亚尔的王宫修道院很相似吧?西班牙文艺复兴式屋顶。
城堡的前面有一尊铜像:
铜像纪念的是一位叫作多伊斯(Luis Daoiz)的人,这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一位西班牙炮兵队长。参加过多次战斗,还作为船长参加过英西海战,最后战死在西班牙独立战争初期,被西班牙称作民族英雄。其实他参加的战争西班牙都吃了败仗,所谓的英西海战其实是西班牙参加法国拿破仑的舰队,叫做法西联合舰队,最后被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在西班牙特拉法加的海战中消灭,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就是纪念这次海战和纳尔逊将军。而所谓的西班牙独立战争其实是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争取独立,最后独立者成功。不过,没人说西班牙吃败仗是因为队伍里有这位炮兵队长。
看完城外的古堡,还得掉头往城里走,就看见远处的高塔了:
走近了就发现原来是一座教堂:
有扎手的尖刺,有圆形屋顶,这是哥特风格呀。穹顶上边加嵌套也是从哥特式开始兴起的,但是这个没有那种冲天火焰的结构,那个是意大利的“燃烧的哥特”。西班牙哥特更接近法国哥特风格,而不是意大利风格。
这座教堂叫做“塞戈维亚大教堂,建于1525年,是西班牙最后一座哥特式教堂。这座教堂开建的时候,别说哥特式教堂已经过时,文艺复兴的盛期都过去了,文艺复兴三杰里的达芬奇和拉斐尔都已经去世,而且文艺复兴建筑的集大成者勃拉特曼也都已经去世了。这一来说明伊比利亚半岛在艺术发展上要比意大利、法国晚好多年;二来说明一个艺术风格传到这里的时候也会发生变化。这座教堂内就没有像米兰大教堂那样的”燃烧的哥特“式样,也和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有所不同。但是,这座教堂还是属于晚期哥特式。它有三个拱顶和一个回廊;窗户上各种窗饰非常多,还有很多彩色玻璃。为了增加强度,外墙上有扶垛,但是没有飞扶壁。
看看它内部哥特式的这种尖肋拱顶:
主祭坛现在被拦起来了,中间是圣母雕像,圣母的头上有散发光芒的木雕太阳。两边是圣瓦伦丁和圣恩格拉西亚。西班牙雕塑家萨巴蒂尼的作品。
两边耳堂里也有很漂亮的雕像,这个是《侧身的基督》,费尔南德斯作品:
基督雕像下面的圣母雕像是典型哥特风格:人体瘦长,一腿弯曲,扭腰站立,漂亮的杏眼,S型的身体姿态。但是可以看到圣母从上往下逐渐拉长的身体,这是文艺复兴后期样式主义的最大特点。从时间上来说,这座教堂的修建和西班牙样式主义的兴起倒是对的上牙。所以,很多建筑都是这样,因为修建时间太长,主体结构虽然没有大的变化,可是里面的装饰风格却是跟着艺术发展而有所变化。
主祭坛上方的穹窿,穹窿下面的竖墙上有很多彩色玻璃窗,四角束柱和穹窿上复杂的筋肋构成不同的图案:
南翼拱顶的筋肋图案和竖墙上的《圣家族》画像,漂亮极了:
北翼墙上的《四个小天使》:
回廊,尖肋拱顶:
教堂的平面是拉丁十字,西翼长边上是哥特式唱诗班席。突然发现唱诗班席中间有一个带玻璃罩的展台,里面有二本书:
这是西班牙历史上上第一批印刷品,格利高里圣咏的乐谱《Sinodal de Aguilafuente》。公元六世纪末的时候,教皇格利高里一世把过去的上千首教堂圣咏歌曲整理出来,并且发明了记谱法。在此之前,没有乐谱,都是靠口传。格利高里的记谱法没有谱号,也就没有调性;只有音的高低,没有长短,所以教堂里的老歌是靠歌词决定音的长短。我以前只是听过很多格利高里圣咏,这是第一次看见真正的格利高里乐谱。现在每年有全世界的唱诗班合唱比赛,曲目里大部分都是格里高利圣咏,少量的有世俗歌曲。真正的天主教唱诗班里都是男声,也有一部分童声。唱起来是不分声部地一个调子往下走,旋律没有什么起伏,如果听不懂歌词的话,那就是和念经一样。
西班牙音乐历史悠久,因为有阿拉伯人统治的历史,所以就多少带有阿拉伯风格。古代西班牙音乐有很多舞曲,比如《恰空》、《萨拉班德》等等,但是没有非常有名的作曲家,只有十九世纪末的阿尔贝尼茨比较有名。近代西班牙作曲家就有一些很有名的了,法雅的舞剧《三角帽》,罗德里格的吉他协奏曲《阿兰胡埃斯》,拉罗的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交响曲》,小提琴家萨拉萨蒂和他的《流浪者之歌》;西班牙的女钢琴家拉罗查也非常有名。西班牙吉他是最有名的旋律吉他,西班牙最有名的吉他大师就叫做塞戈维亚。西班牙还有一位世界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之一叫做卡萨尔斯。美国小提琴家克莱斯勒曾经说:”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弦乐演奏家只有两位:卡萨尔斯和塞戈维亚“,一下点了二位西班牙音乐家的名字。著名的三大男高音里多明戈和卡雷拉斯都是西班牙人;著名女高音是卡巴耶。西班牙有一个很有名的民间艺术:吉普赛人的弗拉门戈,就是一种手里打着响板的踢踏舞。其实这个弗拉门戈不仅是舞蹈,它还包括自己特有的音乐,和美国百老汇的踢踏舞不一样。
这次参观塞戈维亚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原版的格利高里圣咏乐谱。
(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