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三祖僧璨与著名典籍《信心铭》

僧璨(约公元510—606年),又作僧粲,生年及事迹不详,为中国佛教禅宗三祖,曾跟随二祖慧可学佛数年,后得授与衣钵为禅宗三祖。在禅宗发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个重要的坐标。初祖达摩将禅法带到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时才是有信有修。僧璨在公开弘法的同时,精心著述《信心铭》,以诗体写成,146句,四字一句,584字,从历史与现实,祖师与信徒、教义与修持的结合上,阐明义理,大开方便,应机施教。有学者称《信心铭》是禅宗第一部经典,与《六祖坛经》并称最中国化的佛门典籍,为禅宗以文字总结其修习经验开创了理论先河。他传世的《信心铭》和牛头法融禅师的《心铭》有异曲同工之处。三祖在入寂前,传衣钵于弟子道信为禅宗四祖。

史料只记载,僧璨最初以居士的身份拜谒了北方前来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安庆岳西县县店前镇)避难的二祖慧可祖师。550年,僧璨受足具戒,并得到祖师的点拨、印可和传法。1982年杭州出土一块铭文砖,刻有下列文字:“大隋开皇十二年(592年)七月僧璨大师隐化于舒之皖公山岫,结塔供养。道信为记。”僧璨出家后,北周武帝灭佛期间,僧璨随二祖慧可南遁隐居,往来于司空山和天柱山之间长达15年之久。“往来岳西县店前镇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在隐居期间,他曾与道友去广东游罗浮山,后又回到舒州。552年,慧可授法弟子僧璨,当时僧璨已经40多岁,成为禅宗的三祖。僧璨禅师谨遵师旨,没有急于出来大肆弘扬祖师禅法,而是韬光养晦,往来于司空山和皖公山之间,过着一种隐修的生活,长达十余年。以后,他就隐居于舒州皖公山。隋590年僧璨正式驻锡山谷寺,公开弘扬禅法。

592年,十四岁的沙弥道信前来拜师,说:“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僧璨说:“谁缚汝?”道信答:“无人缚。”僧璨说:“何更解脱乎?”于是道信大悟。僧璨被称为禅宗三祖。他到二祖慧可处请求开示佛法的典故,见于《祖堂集》记载:北齐天保初年(550年)有一居士,不言姓氏,年逾四十,到二祖慧可处。求曰:“弟子身患风疾,请和尚为我忏悔。”慧可说:“把你的罪对我说,我为你忏悔。”来者沉思片刻说:“我还说不出我的罪究竟在什么地方?”慧可说:“我已为你忏悔过,你最好皈依佛法,出家僧住。”居士说:“今日见到和尚,已知自己是一个僧人了,但不知何为佛法。”慧可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居士领悟地说:“今日始知人的罪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在于其心,佛法也是如此。”慧可闻言,十分喜悦,深器来者,即为剃度,高兴地说:“是吾宝也,宜名僧璨。”

僧璨向道信传授《妙法莲花经》的“会三归一”理论和佛性理论,这对道信极具影响力。道信在此服劳九载,后于吉州受戒。僧璨经常向道信传授玄微禅理。时机成熟后,僧璨即付 矛道信衣法,传法偈如下:“华种是田地,从地种花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后往罗浮山,不许道信跟随,让他在原地弘法,说:“昔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邺都行化,三十年方终。今吾得汝,何滞此乎?”道信是僧璨的唯一弟子,僧璨对他寄托厚望。

三祖僧璨大师寂于606年,入寂前,曾告诉大众云:“余人皆贵坐终,叹为奇异,余今立化,生死自由”,说完,便用手攀着树枝,奄然而化。745年,舒州别驾李常取僧璨遗骨火化,得到五色舍利300粒,用其中100粒塑造三祖像,又拿出自己俸禄,建造一座三祖舍利塔,把塑像放置于底层。772年,唐代宗李豫谥僧璨名“鉴智禅师”,赐塔名“觉寂塔”。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支派,自达摩西土东来,二祖慧可断臂求法,传至三祖僧璨,方使之中国化,畅行于世,成为汉传佛教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之一。

僧璨对禅宗的汉化改造发展,有几个明显的表现。其一,变面向达官显贵为面向下层群众。佛教初入中国,信仰接触者多为贵族,僧璨改变靠上层弘法的方略,变为在村夫野老中随缘化众;其二,变在都市城廓建寺院为在深山僻壤布道场;其三,变居住无常的“头陀行”为公开设坛传法;其四,变“不立文字”为着经传教。禅法初传,有“不立文字”之说,主张静坐安心渐悟。相传僧璨曾著《信心铭》,综合佛教、道教义理,又综合大乘空、有两宗,第一名话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意思是说,修禅的最高境界,就是消除虚妄分别。还讲到“住性合道,逍遥烦恼。”关于僧璨的生平,《景德传灯录》说得比较详细。其中说北齐天平二年,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姓氏,聿来设礼,自称“弟子身缠风恙”,要求慧可为他“仟罪”慧可说:“将罪来,与汝仟”,良久,该居士说“觅罪不可得”。慧可说“我与汝仟罪竟”。并嘱咐他“宜依佛法僧住”。他说他见到慧可,己知是僧,但不知佛法为何慧可对他开示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佛法无二,僧宝亦然”。居士言下大悟,即出言不凡。他说“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慧可听后,深为器辜,并为其披剃,取名僧璨。同年三月,在光福寺受具足戒。其后不久,慧可即付诀与他,并说偈曰:

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

关于三祖悟道的因缘,灯录中是这样记载的:初祖达磨传法给二祖之后,自于少林托化西归,二祖慧可于是一边随宜传法,度化众生,一边寻求法嗣,以付祖衣。北周武毁佛期间,二祖与林法师为伴,护持经像,隐藏民间,并一度南下到舒州司空山隐居。在隐居的时候,也就是到了天平二年(535年),二祖遇见了僧璨。僧璨当时是个居士,已经四十多岁了,并且得了很厉害的风疾。

僧璨前来礼拜二祖,可能跟他身染重病有关。病苦的折磨使他感觉到自己罪障深重,必须彻底忏悔。于是他问二祖:“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二祖回答道:“将罪来,与汝忏。”僧璨沉吟了很久,回答道:“觅罪不可得。”二祖道:“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僧璨又问:“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二祖道:“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僧璨听了祖师的开示,言下心意豁然,欣喜道:“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二祖听了僧璨的回答,非常器重他,并当即为他剃发,收他为弟子,说道:“是吾宝也。宜名僧璨。”三祖的法号僧璨就是这么来的。

僧璨禅师悟道的当年三月十八日,即前往光福寺受了具足戒。从此以后,他的风疾也渐渐地好了,并侍奉祖师两年多的时间。有一天,二祖告诉僧璨禅师道:“菩提达磨远自竺乾(印度的别名),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于吾,吾今授汝。汝当守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说完把祖衣交给了僧璨禅师,并叮嘱:“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难。”僧璨禅师道:“师既预知,愿垂示诲。”二祖道:“非吾知也。斯乃达磨传般若多罗悬记云'心中虽吉外头凶’是也。吾校年代,正在于汝。汝当谛思前言,勿罹世难。然吾亦有宿累,今要酬之。善去善行,俟时传付。”

三祖僧璨为后人留下的阐述禅理的《信心铭》,其意义深奥,语言优美,历来被认为是禅宗的要典,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信心铭》虽然文字不多,但字字珠玑。近代佛学家把它与惠能的《坛经》相提并论,三祖僧璨有《信心铭》,六祖惠能有口述《坛经》,这些都被认为是禅宗要典。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由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 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证道境界,无以言说;一念顿悟,三心不得。

(0)

相关推荐

  • 万古长空安祥恒在

    印心就是见性.所见的本心自性,可以从<楞伽经>或<金刚经>等得到证明:也可以将所悟印证经文,了然明白圣教不是文字游戏,是可以觉察的心地变化. 很多人说见性是坐到一念不生:看到空 ...

  • 寻禅狮子山

    作者:孙伟 闲来随手翻书,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一段话:"狮子山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让我疑惑不解.为什么说狮子山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如果说狮子山是 ...

  • 《六祖坛经》故事之一:菩提本无树

    话说禅宗二祖慧可接续了达摩祖师的传承,开始了广渡众生的工作. 公元五五九年,有位居士为膜拜慧可大师,"大师,我大概是前世作孽,才得了风疾,请大师帮我忏悔." 慧可大师说:" ...

  • 贾国勇丨三千寺,佛灯高悬照大千

    涉过荆阳碧湖中, 仰天摘月在绝峰. 神光喜若盘圣地, 断臂缘分此山行. 这是佛教禅宗二祖慧可留在安徽太湖三千寨旅游风景名胜区内的一首诗,传扬至今依然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朝圣者为之感慨万端.每每读起此诗 ...

  • 新编禅宗三祖僧璨《信心铭》   山林子 自然道德智慧教育 慧商

    新编禅宗三祖僧璨<信心铭> (自然道德慧智教育诗) 大道至简 防妄霾智 但莫分别 洞然清晰 智妄隐显 总在心地 差之毫厘 失之万里 妄智相争 是为心病 不悟真谛 徒坐念静 圆同自然 无欠无 ...

  • 禅宗经典《信心铭》全文,你读过吗?

    <信心铭> 隋 僧璨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

  • 董其昌《信心铭》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

  • 董其昌楷书《信心铭》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 万历十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九年, ...

  • 董其昌《信心铭》1.0版 | 已收录3篇

    <书法全集> <信心铭书法全集>1.0版新增董其昌等历代书法家3篇高清图文:6篇书法展等内容. 我们力争做到史上最全,如有遗漏与错误恳请帖友补充与指正! 已整理的全部<书 ...

  • 中国古代著名典籍有哪些?

    在我们从小学到的课本中,就有论语和其它典籍的文章.除了论语,中国古代著名典籍有哪些,你知道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 ...

  • 中国古代十八部最重要的文化典籍 古代著名典籍盘点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积淀为后人留下了无数智慧的结晶,这些古代典籍至今都为人们所用,你知道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典籍有哪些吗?本文编辑就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古代十大重要典籍,包括: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梦溪笔 ...

  • 真歇清了禅师举《信心铭》

    来源:卍新纂续藏经 No. 1426 <真歇清了禅师语录> 拈云.这野狐精唤作什么说话.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信个什么.净裸裸赤洒洒,勿可把.更铭个什么.三祖大师不识好恶.道个心字已是错 ...

  • 董其昌《信心铭》,端庄秀挺,纤肥兼顾!

    董其昌<信心铭> 高清大图 编辑 ▏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