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爷爷的心律失常”,降低房颤所致的脑卒中
“
”
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 谢启应 主任医师
”
09 / 07
我们全身的血液供应,离不开心脏持续、有规律的跳动。如果心脏莫名“乱跳”,就可能出现了心律失常,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出现故障,让全身的氧气和养料供应跟不上,从而诱发一系列问题。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成年人房颤的患病率约为2%~4%。目前,我国约有一千万左右的房颤患者,已经成为房颤第一大国。
房颤的原因
引起房颤的原因很多。如:年龄,遗传,多种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甲亢等;而大量饮酒、过度劳累、抽烟等不良习惯也是常见原因。
其中,年龄是房颤的第一高危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年龄每增长1岁,房颤发生率升高2%;60岁以上发生率为1%,69岁以上人群发生率超过5%,而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9%。所以,房颤也叫“爷爷的心律失常”。因此,老人一定要重视定期体检筛查,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房颤。
房颤的危害
房颤可导致卒中、左室功能障碍、心衰、认知功能下降、病死率增加等,对老年人危害更大:
卒 中
房颤发作时,心房有效的收缩功能减弱或消失,心房内血液瘀滞,很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特别是在左心耳部位。血栓一旦脱落,血栓栓子脱落后堵塞在哪里,就会造成相应器官供血血管的堵塞,造成相应器官坏死,如脑栓塞、肾梗死、肠系膜动脉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脑部,堵住脑血管,引发脑卒中。房颤栓子脱落导致的脑梗死更容易出现颅内多部位梗死和梗死后脑出血,临床症状非常严重,病死率、致残率高。年龄在65岁以上、有高血压、脑缺血、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病史的老年房颤患者,也更易出现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
1
心肌纤维化
房颤可以让心房迅速发生一系列级联反应,心房增大,心房的纤维化越来越严重,使房颤的发生增多,时间延长,甚至变成持续性,形成恶性循环。
2
心 衰
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室率加快,节律不规整等,从而导致心功能下降。同正常窦性心律相比较,房颤发作时,心功能下降20%~30%。可导致心衰、二尖瓣返流增加。
3
活动能力下降
有数据分析显示,在老年人中伴有房颤者与无房颤者相比,身体活动能力显著下降。老年房颤患者在力量、平衡、步速和协调能力方面会表现得比正常老人差,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4
房颤筛查非常关键
房颤主要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其中,阵发性房颤的老人会自我感觉心悸、心慌、气短、胸闷、活动量下降等症状;但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一直处于房颤状态,身体已经“适应”了,往往自己感觉不明显,或误认为是没睡好、疲累等。如果不因体检发现,自我觉得身体一直非常好。临床上,有很多脑中风的老人住院后,才知道自己的中风是由房颤所致的。
房颤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5~10倍,但老百姓对房颤和脑卒中这两种疾病的关联非常缺乏认知。要降低房颤所致的脑卒中,必须重视房颤的预防,而提高房颤的筛查则非常关键。
近日,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研究团队发表在柳叶刀健康长寿子刊上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AF-CATCH研究)结果表明,在房颤风险较高的≥65岁人群中,采用30秒单导联心电图监测仪来筛查房颤时,与每年筛查一次相比,每个季度筛查一次可提高房颤检出率。
该研究从上海5个社区纳入8240名年龄≥65岁的老年人,随机以1:1的比例按每年或每季度通过30秒单导联心电图监测仪筛查一次房颤。结果显示,与每年筛查一次相比,每季度筛查一次可将房颤检出率提高71%。因此,我们建议,对于房颤高风险人群,包括≥65岁人群,最好每个季度筛查一次房颤。
经心电图等筛查确诊有房颤的老人,生活中,限量饮酒,劳逸结合,避免剧烈活动,消除精神紧张,控制好血压、血糖等都可以预防房颤的发生。中成药如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及麝香保心丸等,都对房颤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老年房颤患者如果没有禁忌证,在评估利弊的前提下,应积极考虑复律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者微创手术如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或最新出现的脉冲场消融等,以免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为了降低中风风险,经医生评估后,约80%的房颤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或者行微创左心耳封堵术。
指导 专家
谢启应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特别是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以及起搏器的植入。
阅读湘雅
NEWS
公勇勤慎 诚爱谦廉
红色湘雅 星火百年|驻村第一书记周飞:用“绣花”功夫“打最硬的仗”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