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开发 必然的选择
迟到的开发 必然的选择
文丨贺万春
一个地方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总是如熠熠生辉的明珠,吸引世人的眼球。即使这明珠一时地入土投暗,也总有出土之日,它对人们的惊喜迟早是要到来的。在蓝田大地,就有好多这样的珠宝,或明或暗,给人们带来惊喜。王维/四吕(吕氏四兄弟创造的吕氏乡约)文化遗产的开发,就是最大的明证。
蓝田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宣告王维/四吕文化开发的启动,这特大新闻不免振奋人心。在蓝田这块沃土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宝藏,是深为人民骄傲的。我的启蒙老师早就把王维的神圣崇高告诉我,我的父亲也早已把四吕的典籍告诉我,让我在数十年人生生涯中神往它们,却总是落不到实处。
在二十一世纪到来之际,我曾雄心勃勃地前往王维辋川别业,看到王维别业遗址,看到那棵高大而苍桑的银杏树,我亲自证实王维传说的可靠性,真实性。但那样神圣的诗人,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降低了王维文化遗产的价值,让诗仙王维也辉煌不起来,让人民也极大地不满足。在民族复兴的时代,我当时只能以“人心不古久矣”安慰自己!
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肯定的,他的辋川别业也是现实地。国人了解学习研究王维,都希望把他的田园诗风和辋川别业现实联系在一起来理解,显得更实际更深入更生动活泼。特别对中国的文人墨客,学者雅士,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课题。在历史岁月中,慕名前来辋川的学士可不少,近距离的不说,远道而来的文人和饱学之士是抱着极大的兴趣和期望,以朝圣的身份前来拜谒王维的,却得到的是漠视的结论,大都扫兴而归。我曾读到天涯海角来的二位散文家前来辋川一游,最终发表的随笔散文中委婉的遗憾和叹息,也加重了我对王维文化遗产未来开发弘扬的担忧。虽说杞人忧天仿佛是看三国流眼泪,枉替古人伤心,但我对开发王维文化遗产总觉得一万年太久,需只争朝夕。尽管我已垂垂老矣,却希望朝闻道,夕死可矣!
开发王维/四吕文化是在人们意料之中,这应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对王维四吕乃至牛兆濂文化的深入研究,是蓝田历史进程中越不过的坎。王维/四吕文化是矗立在蓝田人心目中一尊历史丰碑,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一大研究课题。而开发的历史重任又义不容辞地落在蓝田人的肩上,得天独厚,是荣幸的,责任也是重大的,人民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
贺万春:1939年9月生人,西安市蓝田县人,从事散文创作二十余年,出版三本散文集,现为省市作协会员,省散文协会会员。虽已耄耋之年,不辍创作,犹喜哲理散文。微信名 夕阳无限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滋水美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