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 · 散文】贺万春:那个拾柴禾的孩子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93期︱
    审稿 | 谭长征   编辑︱梁甫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那个拾柴禾的孩子
文|贺万春
我说的那个拾柴禾的孩子,就是我自己。一个对社会对人生坦诚的人,为了让人们对你有个充分的认识了解,你不应该隐瞒自己的出身,特别是有趣的童年,即便是那两小无猜的事,都能向世人表明你人生的真谛。
在我那童真童趣的孩提时代,生活是充满恐怖的,缺吃少穿,生米有时还煮不成熟饭。那时的人既无电用也无煤炭,煮饭凭柴禾。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有米无柴也不成炊。这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禾竟然排在生活所需之首。我后来才逐渐认识到,父母竟然把拾柴禾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我少不更事不识愁滋味,勇敢地承担起拾柴禾的责任。可是,如果因为我拾不到柴禾,一家人就要受饿了!
拾柴禾做饭,先得有米,但有时候家里连米也没有,拾柴禾又有何用?可是,有了米没柴禾,还是吃不成饭,所以,有米没米是父母的事,我管不了,分给我拾柴禾,我就一心不可二用地塌塌实实地拾好我的柴禾,保证锅下边有柴禾烧,不至于有米没柴影响吃饭。
有柴禾可拾我的任务倒好完成,但是柴禾在那达?我就要动脑筋了,当然开始拾柴禾必然是在父母提示和指点下进行的。
先说农忙时节,芒种前后,是家乡人收获冬小麦的季节,麦子收割后,广袤的田野上,到处都有柴禾可收拾。散落的麦秸秆就是好柴禾,可以用手去抓去拣,也可用铁耙子搂。但那时家贫,那来那玩意儿,连个小竹耙子也没有,那时我只能用手抓,可想而知一晌能弄多少柴禾。但不怕慢,单怕停,一天二天,日子怕长算,蚂蚁能拉倒泰山,我坚持着为家中弄柴禾。
后来,父亲又领着我去田野打(挖)麦槎。麦子割过,地面以上留下十多公分高的麦秸秆,用短把镰刀挖下晒干可当柴烧。起初我不会挖,所以父亲来教我,很好学。以后打麦槎就成为我的正事情,那里麦槎高,我向那里赶,一晌午可打一大笼,清除掉泥土晒干,就可烧锅做饭。我又乐此不疲地日复一日地打麦槎,忠于我拾柴禾的职守。
那个时代我家养不起耕牛,养牛人家的孩子平日只给牛割青草,没养牛的孩子只能拾柴禾。养牛的人家少,没养牛的人家多,所以拾柴禾的孩子自然多,我拾柴禾的伙伴就多,我们在一起反而不寂寞。夏秋之间的节假日,我们常常结伴拾柴禾。村北有一面山坡,坡下有人家,还有果树园,我们常常来到树下,拣拾那枯枝败叶。树主人怕我们摘果子,常常赶我们,所以,柴禾拾得并不顺利。为拾柴禾我们还要和主人周旋,为生存来斗智斗勇,那时有苦亦有乐!若有运气能遇到一个枯树根,那就是瞎雀儿碰上好谷穗儿,我们就用九牛二虎之力来挖掏,把胜利之果匀而分之。
秋天来了,北坡里到处生长着茂盛的庄稼,那时家乡人因地制宜,在漫坡地里种黄豆黒豆,成熟后遍地落下一层厚厚的黄叶,我便联合几个同伴前去收拾。父亲也特地为我买了一把小竹耙子,用它搂起落叶就十分地得心应手,比手抓效果高多了,一晌下来收获一大笼,把我高兴蹦了。落叶这柴禾虽说不耐烧,但有比无好,多比少好。所以,我们几个小人儿在秋天里,背上竹笼,拿上竹耙子满坡架岭寻找落豆叶,得到的惊喜好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个秋天出来,我们每人收拾的落叶可堆积成一座小山,让母亲一时不再熬煎做饭没柴禾。
在秋末冬初,不单是各种庄稼的落叶,各种各样树木的落叶和枯枝也是最好的柴禾。柿树的落叶红彤彤,好像彩霞落地面,我就十分艳羡那叶子,常常拾起一片又一片拿在手中把玩,厚厚的叶柄,清晰的叶脉,好像老人的巴掌,又多么像柿树的巴掌。我就像收拾喜悦一样很快把落叶收拢一起,纳入笼内,也因为有点潮湿,提动起来还沉甸甸的,我的心也跟着实在起来!
还有我家门前那椿树,提起椿树,还真是一棵让人喜爱的树。这树上生有二种昆虫,一种叫"洋答狗"的虫子,它有坚硬的外壳,爬在树杆上,你若去捉它,它的几对对称足就收回去装死,再也站不起来。小孩子就给洋答狗叫魂:“洋答狗你装睡觉,小心谁来踏你窝”。反复吟唱,它就醒了,自己爬起来,人却不敢触,一触又睡着了,很好玩,孩子们就把它收藏起来。还有一种飞虫叫“椿媳妇”,穿着褐色的外衣,爬在树杆上,你去捉它,他便飞起来,红色的翅膀,像撑开一把彩色的雨伞,在空中飘渺,太有意思。一会儿落下来,你再去捉,终于捉住,向空中一扔,它又飞起来。孩子们反复玩味,乐趣无穷。
椿树的枝干上又长出小枝干,人们叫它“马股骨”,因为一个马股骨脱落,根部槎口像马儿蹄子,很好玩,它就以此得名。孩子们爱拾马股骨,拾多了捆成捆,母亲说二月二爆炒豆可用它搅动豆锅,因此孩子们更爱收拾它。其实马股骨拾多了,何尝不是烧火做饭最好的柴禾。母亲就常常鼓励我多多地拾它。
霜降过后,椿树的叶子黄了,落了,枝头只剩下马股骨,慢慢地开始脱落。我和伙伴就开始在村子周围拾起马股骨,这也是正儿八经地拾柴禾。“昨夜西风凋碧树”,黎明母亲起得早,发现地面掉落一层马股骨,便唤醒梦中的我起来拾马股骨。我一骨碌爬起来,很快穿好衣服去拾马股骨,这回收获颇丰。拾完自家门前的,又去拾别人家的,早饭过后还到村子各处寻觅马股骨。这样的一天可顶平日二三天,可捆几大捆,蹲在自家屋檐下晾晒起来。
冬春二季,柴禾最难拾掇。天寒地冻,万木萧索,可说柴禾已被人们收拾得山穷水尽,我只有和同伴商量去高坡砍白草。这是一种灌木丛般的草,纤枝细叶,长得碗口般大,虽火烧一忽儿,无火力,可是,在关键时候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母亲常说:缺一把柴禾锅也开不了,饭也不得熟。春天,北坡中冬天枯萎的荒草就成了我们拾柴禾的对象,拿上镰刀割荒草,扎成捆,背回家,成为一年拾柴禾的总结。
拾柴禾是解决生存的燃料问题,人们把它排在六味之首,不无道理。原来,柴禾虽不能吃,但柴禾就是火,如若人类生存中没有火,那岂不是又回到原始社会,和野兽没有区别吗?人类在生存中烧柴禾,难道不是烧着大地的外衣,但又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外衣。大地,好比一位慈祥的母亲,有求必应地善待自己的儿女,烧柴禾时代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方式之一。
当人类文明进程发展到现在,这个柴禾的生活之本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生存之重要元素___柴禾,以电、煤,天然气替代之。这些宝藏却深埋在地下,好像储藏在大地母亲的胸堂里,这是大地的心肝儿。尽管储量惊人,还是有用尽之日,所以“节能减排”口号的提出就显得极其重要。我为这个文明的“柴禾”唱赞歌,也怀念曾经养育我的那些柴禾。人类也不会忘记柴禾的恩典,我们生活的元素,依然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关于作者
贺万春:1939年9月生人,西安市蓝田县人,从事散文创作二十余年,出版三本散文集,现为省市作协会员,省散文协会会员。虽已耄耋之年,不辍创作,犹喜哲理散文。微信名夕阳无限好。
往期作者部分精彩文章回顾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喜欢就点个赞吧!
(0)

相关推荐

  • 【左邻右舍一百家】王延忠| 无 花 果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白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左邻右舍一百家>自序 这是一些遥远而又亲近的故事,它就发生在我的身边,故事就长在我的心里. 在那贫困而又热 ...

  • 【西散原创】廖林作品 | 柴禾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老家的小山村处于两道狭长山梁的平行线内 ...

  • 拾柴禾的少年

    拾柴禾的少年已经走远. 那些让人难忘的日子,快乐的日子,苦闷的日子,仿佛一片云,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拾柴古已有之,延续了几千年.但几乎就在一夜间,彻彻底底地消失了. (图片来自网络) 小时候,家里很 ...

  • 【洄溜古镇杯乡愁主题散文大赛】韩光||院里有堆柴火垛

    院里有堆柴火垛 文/韩光   时而回乡下老家,有人站在小院前总会说,看柴禾垛像模像样的,真打算在家长住啊?我说,不是前年春节疫情,恐怕一大家人缺柴捡的吗!由此,想到在2020年春节那段特殊的日子里. ...

  • 佳作欣赏 | 王万春 :走进西安

    作者简介   王万春,山东青岛,北京卫戌区司令部部队转业至青岛市公安机关,三级警监退休.长期从事文秘工作,酷爱读书.旅游,常有诗文报刋发表. 走进西安(随笔) ◎王万春 很久以前,在西安附近有一位&q ...

  • 【文学纵横】陈峻峰散文:少年

    陈峻峰散文:少年 作者:陈峻峰 作者:安皋闲人 作者:陈峻峰 01 实在想不起诱因和触发,那天晚上,我打开了母亲的樟木箱子. 这需要勇气,似乎蓄谋已久.那个樟木箱子是放在很高的柜子头上,有时锁着,有时 ...

  • 乡情散文:烧柴禾的那些年

    文:杨晓光 图:来源网络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一代芳华·邓丽君>系列节目,在全息影像舞台,甜美依旧的邓丽君款款而来,她的歌声甜甜 ...

  • 赵建新 ‖ 炊烟的记忆

    从始祖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炊烟就在华夏大地上袅娜飘浮.那么温暖,那么亲切.每次回到老家,走在晨烟暮霭的街巷,耳畔就传来那久远的呼唤,"大强,家来吃饭了--","小花, ...

  • 椿树王(民谣)|| 采录:白素平

    一 椿树王 椿树王.椿树王 你长粗来我长长 你长粗了解大板 我长长了穿衣裳 二 笑话笑 笑话笑.笑话笑 笑话背着二斗料 挣了钱给姥姥 姥姥买个油炸鬼 香香屁股臭臭嘴 三 大牛不吃草 大牛不吃草来 二牛 ...

  • 行走在故乡的秋天里

    行走在故乡的 秋天里 作者:王祖山 鲁北平原的秋天是最迷人的,宛若一幅多彩的油画在大师的笔下徐徐展开.五谷丰登的景象自不必说,单是那些镌刻在心底的念想,回味起来就乐趣无穷.不知多少次行走在故乡,尤其喜 ...

  • 散文||跟着炊烟回家

    跟着炊烟回家 晴水盈盈||山东 <跟着炊烟回家>,偶尔在朋友的空间看到了这个题目,感觉很亲切很感动.几个字唤醒了那些跟着炊烟回家的往事,仿佛又闻到了炊烟的味道儿.跟着炊烟回家,一路小跑.咕 ...

  • 那些年在山上打柴的岁月

    在90年初代我们老家全部烧柴禾的,液化气.电冰箱.电饭煲,甚至连煤炉都还没有普及. 我家那时的土锅台有两个大锅,小锅是用来做饭炒菜,大锅用来煮主食,两锅之间有两个井罐,每次饭香时也是咕咚咚水开时. 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