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惊蛰:物醒季暖,春雷阵阵,该打起精神好好生活了

春雷乍响谓之惊,万物复苏谓之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是反映物候的节令,时值公历三月上半月,天气逐渐回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和多种昆虫感于春季温暖,震惊而出。
大地上生物都因为春天的到来而苏醒,人体也要因势利导,舒展和生发是这个季节的主题。
惊蛰,春耕开始的节令
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惊蛰是耕种的好时节,我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渐次进入春耕时节。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期间,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回温,而且是雨水增多。但这一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气候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比较大。
“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春季南方有种特殊的天气气象,叫回南天。回南天一般出现在春季三月份,和惊蛰日期接近,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此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景象。
除了物品、食品容易受湿回潮,人体也容易被湿邪侵袭,出现疲乏、身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便汤等症状。
惊蛰多风,这些疾病易多发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期间天气变化较大,要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病高发时期
农谚道“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可以看出惊蛰是多风的节气。
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惊蛰气温明显变暖,空气湿度增加,万物复苏,病毒、细菌也开始大量繁殖,要注意预防外感疾病(流感、流脑、水痘等)的发生。
肌肉酸痛的高发时期
因为早春多风,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受风后容易发生关节肌肉酸痛,其特点是具有游走性,可先后发生在肩、颈、腰等关节。
皮肤病的高发时期
这个时期,风疹、麻疹、水痘和皮炎等皮肤病的发生概率增高。
中医认为,春季惊蛰的时候,人体气机还没有得到完全正常的疏泄,全身肝气运行不顺畅,肝火偏旺、容易上浮。年轻人容易出现脸部痤疮、上火等症状,老年人容易情绪波动,出现气机逆乱的现象,甚至引发中风。
宽松着衣吃梨润燥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
避免焦躁调养情志
惊蛰之时,要注意调养情志,平复心情,切忌大喜大怒,避免焦躁抑郁,可寄情于琴棋书画、养花、阅读以怡情养性。
心胸宽广,心情舒畅,没有心事烦躁,没有气机郁结,气血运行畅通,全身气机畅达,脏腑功能健旺,身体自然健康。
早睡早起,多梳头
《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使精神愉悦、身体通达。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自然也要生发出来,有向上向外生发的特点。梳头刚好符合这一要求,有着宣发淤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每天梳头100~200下,有助于身心健康。
宽松着衣畅达经脉
现代所谓时尚的服装为了凸显身段,更多地增加了束缚收缩的面料,这些衣服穿在身上让人透不过气来。
春天人体需要生发,在着装上要以宽松舒适的服装为好。宽松的春装不仅让身板感应舒畅,而且还会让经脉气血畅达。
散步太极,勿剧烈运动
在经历较长时间冬藏后,人体阳气在春日开端之时并未完全复苏,流布于全身的阳气较弱,此时并不适合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容易导致大量出汗,过量的汗出消耗太多的阳气以及能力,身体反而更加疲累、乏力,同时人体肌表防御功能还较弱,易受风寒侵袭,容易感冒、头痛。

惊蛰之时,运动建议选择太极拳、散步、泡脚等比较舒缓的项目。
泡脚可以方便有效的舒筋活络,通过沐足由下而上带动阳气转动,如以当归、艾叶各30g水煎泡脚,就有温经活血的效果。
忌冷、慎酸吃梨润肺
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中医素有酸入肝的理论,认为山楂、五味子、乌梅等酸味食物或药物可以滋肝阴,养肝血,达到柔肝、调肝的目的,同时酸性也有收敛、固涩的特性。食用过多的酸性药食会妨碍人体气机的疏泄。饮食中慎食酸性药食,以免妨碍气血运行。
惊蛰阳气惊动,全身的阳气尚不充沛,寒冷药食容易伤及人体阳气之本。食用冷饮、寒凉水果之后容易腹痛、腹泻,女性也容易引发宫寒,表现为痛经、血块、停经等症状。
对于天气导致的体内湿阻,自制简便的除湿汤即可取得较大的功效,常用的有茯苓薏米汤、怀山芡实汤。
推荐节气药膳:皖鱼春笋汤

材料:皖鱼1条,春笋50克,紫苏叶5克,生姜2-4片。
制法:将皖鱼宰洗净,卸下两面鱼肉,剔去鱼皮,切成片;将春笋切为细丝,放在开水中氽透,捞出沥水。锅中加入约800毫升冷水,用武火烧沸;加入鲜鱼片、生姜,改用文火熬煮成汤成;加入春笋,与紫苏叶一起放入锅中,再稍煮片刻即可食用。

点评:有散肺寒,暖肝健脾的作用。皖鱼肉质鲜美,比草鱼更加清脆爽口,不会增加脾胃功能消化负担,反而更能健脾,鱼游水中而富有活力,犹如汲取肾水后即将升发的肝木,皖鱼还有暖肝的功效,春笋升发之力更强,两者相合,共奏暖肝升发之力;配合生姜温中,紫苏叶散肺中寒气,令气机升降更加有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