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讨伐东吴,诸葛亮为何不劝阻?
三国这段历史当中,诞生了众多的杰出的人物,文臣武将都在这段历史当中,发挥着极大的光与热。三国里面总共有过三次大型的战役,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再到最后的夷陵之战。不过三次的战争分别奠定了不同的基础。官渡之战为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夷陵之战让蜀汉彻底沦为实力最差的一方。不过夷陵之战的爆发,对于整个蜀汉来说,有着巨大的创伤。那么夷陵之战的过程中,很多大臣都在劝谏刘备伐取东吴,为何没有听到诸葛亮的声音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夷陵之战发生的原因
其实有关这场战争的发生,最重要的导火索,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羽被杀害。关羽为了能够扩大蜀汉的战果,同时为了彰显个人能力。之后便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襄樊之战,虽然说前期进展还算顺利。可是东吴在吕蒙和陆逊的策划之下,吕蒙白衣渡江占领的荆州。这才有了后来的关羽大意失荆州,导致关羽的兵败被俘,直至后来被惨遭杀害。
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在蜀汉的建立的过程,关羽和张飞两个人都是刘备身边最得力的帮手。现如今关羽的遇害,加上荆州的丢失。这对于刘备一方来说,损失相当大。在加上当时的张飞的煽风点火,刘备并没有顾全大局,最终选择了发动这场三国之中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
二、孙刘联盟的缔造者
其实在刘备讨伐孙权的过程中,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不可能会选择视而不见的,尤其是这场本身就不该发生的战争。至于说诸葛亮并没有本人出面来劝阻刘备,个人认为这其中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忌讳。首先就是诸葛亮的身份的缘故,我们都知道的是,孙刘联盟之所以能够促成,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年诸葛亮舌战群儒所促成的。
为了能够帮助刘备可以获取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这才有了后来荆州地盘。作为孙刘联盟的直接负责人,刘备选择讨伐东吴,孙刘联盟的关系也就意味的破裂。那么对于一个辛辛苦苦的构建者来说,选择明面上去劝谏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这场战争并不是此时的诸葛亮所能阻止的。尽管蜀汉的实力不是最强的,但是刘备所经历的损失,再加上他现在的地位,那么刘备是那种在经历双重打击的情况下而放弃的吗?答案显然不是。
三、为了避嫌
其次就是诸葛亮的家人在东吴为官,没有选择劝阻的一方面原因便是为了避嫌。此时的刘备本身上就有着极大的恨意,诸葛亮也是自比于管仲乐毅一样的人物,这当中的时局也是看得十分通透的。自己的家人诸葛瑾在东吴为官,而且是身居要职。此时的诸葛亮显然也是十分尴尬的处境,虽然他们都是在侍奉不同的主公。可是现实就摆在这里,容不不得诸葛亮不去避嫌。
首先如果说诸葛亮大张旗鼓的进行劝谏,那么有没有会被当时的刘备所猜疑呢?这当中有着极大的可能的。毕竟此时的刘备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四处逃窜,四处求人的角色。此时的刘备早已经是一个坐镇一方的蜀汉的当家人,身份和地位的巨大的差异,再加上诸葛瑾在东吴为官,所以说,诸葛亮最好的做法就是静观其变。
四、诸葛亮是一个身居二线的管家
我们在《三国演义》当中所了解到的诸葛亮这个人物,大都是经天纬地的厉害角色,其实不然,在《三国志》当中的诸葛亮完全就是西汉萧何一样的身份,只是一个管后勤的总负责人。所以说在刘备讨伐东吴的这件事情上面,诸葛亮本身来说是插不上手的。要不然就不会有诸葛亮在面对刘备下决定讨伐的时候,说出的那句话,这便是要是法正在就好了。尤其是在刘备的决策方面,诸葛亮一是没有多少话语权,二是他在刘备身边的地位,并不能劝解得了刘备的决定,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人微言轻”这个道理吧。
结语:
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事情中,并不是诸葛亮不想去劝谏,而是有着众多方面的牵制和束缚。尤其是在刘备已经成长为一个君王的时候,此时的诸葛亮只是个退居二线的后勤部长。去劝谏刘备又有何用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