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唐诗解读——杜甫之《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注:
大明宫:唐代都城长安三大皇宫之一。即东内,为朝臣朝谒之所。
五夜:五更。
漏声:铜壶滴漏的声音。漏,古时用来计时的漏壶。箭:壶中刻有时辰的浮标。
九重:九重宫门,极言宫门的深邃。后世以“九重”“九重门”代指皇宫。这里以“九重”极言唐王朝宫殿之深邃。
龙蛇:指旌旗上的图形。
香烟:指宫殿中的熏香。
珠玉:本指珠和玉。此比喻贾至的诗篇文辞优美。挥毫:指提笔。
世掌:世代执掌。贾至及其父贾曾父子两代同为中书舍人,故称“世掌”。
丝纶:丝,细缕;纶,粗绦,即丝编的带子或绳子。丝纶。用以比喻帝王的一句极微细的话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后世以“丝纶”称帝王的诏书,这里也是代指帝王的诏书。
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言纶粗于丝。……绰又大于纶。”
池:凤池,凤凰池,指中书省。
凤毛:凤凰的羽毛,用以比喻别人继承先人遗下的风采。这里是说贾至继承其父贾曾之后也任中书舍人,称美其凤姿文采颇似其父。
解读:
这首诗是乾元元年(758)春杜甫在左拾遗任上作。中书舍人贾至早朝时作《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其中王维、岑参皆作诗奉和。前文多有提及,可参考。
杜甫这首诗是针对前一首应制诗而作的唱和诗,都是围绕“早朝”而展开,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写景,用“醉”“动”等字眼烘托出深宫院内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气象。后四句侧重于赞美贾至的才华和青春得意。第五句诗“朝罢香烟携满袖”紧承贾诗“衣冠身惹御炉香”而来,体现了唱和诗的特色。
杜甫这一段时间像是暂时做稳了京官,虽仍是任拾遗这个不大的官职,但他感到自己也算得到了身为近臣的荣宠,心中高兴,就接二连三地写起了华丽的宫廷诗。与贾至唱和的这首诗,写得花团锦簇,玉润珠圆,艺术上也音韵铿锵。单看字面,仿佛此时已是太平盛世,其实不然,两京刚刚收复,战乱远未结束,但肃宗却扮演起了盛世明君的角色,大搞祭祀、上尊号、封赏等活动。这一时期粉饰太平的诗多了起来,杜甫也未能免俗,读这首诗不仅有艺术上可资借鉴之处,而且可以形象地了解当时的宫廷生活和一些封建士大夫们渴望“中兴”的盲目乐观情绪。客观上有一定认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