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别好的方法
沁色变化丰富,分布不固定,过渡自然,深入肌理,有层次感,并伴有土蚀、缝裂(通常说的出土玉器“十玉九裂”)、灰皮等现象,用水把外表泥土冲掉后,玉器表面会很干净,绝不会脏乎兮兮。玉器的边缘沁色深,内部浅。这说明沁色是先从边缘侵入,然后慢慢渗透。人工作色则呆板,浮浅,均匀,无变化。伪品外表故意沾上些杂物、泥土,烂铁块、烂铜渣等,弄得脏乎乎,貌似土锈。我接触的许多古玉中,类似瓷器上那种土锈的现象是很少见的。
艺术是每件古玉所追求的最 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都是艺术美的表现,反映了丰富的收藏价,反之,徒具形骸、一味摹古者都是违反艺术美的作品,鉴赏价值就逊色得多了,所以鉴别古玉器的真伪并确定其年代归属,大致通过装饰技法和工艺等途径进行鉴定。
老化腐蚀受沁:1、真品千百年地下埋藏构成的腐蚀受沁的结构特征,与赝品的短期强化造假的区别根据。2、真品老化腐蚀后的颜色、破损、透度、硬度改动,与赝品的对比区别根据。3、要掌握真品古玉表面的土,金属锈斑等,沉积物的渗透及粘结力,与赝品对比进行举证。
我们接触的大多数汉以前的古玉,受地热和陪葬的石灰、汞和其他的物质侵泡和腐蚀,多少都会对玉器的原有矿物结构带来影响。所谓的“生”和“熟”其实就是玉器的岁月痕迹和外表综合反映。
如何辨识是真古玉还是仿古玉?笔者认为,若从器型制式、纹饰风格上去判断是远远不够的,且极不可靠,因为外型风格容易模仿。从玉件表面看“包浆”能够帮助判断,真正传世的或者出土的“老件”自然包浆与现在用荞麦皮、棕毛刷打磨急就的包浆有区别。尽管现在打磨的技术比较高明,甚至连橘皮纹都能够打磨得惟妙惟肖,然而行家还是能够分辨。最主要的,还是从雕琢、刻工的痕迹上来辨别。实质上是辨别玉器作工的年代。
红沁的真正成因主要是玉器在地下埋藏时间久了,玉质中原本疏松和绺裂部分,与周围的红色矿物质(主要是氧化铁)长时间接触,受到沁染而成。
如果你手上有一块肯定的真玉(比如我这块),拿需要鉴别的石头与它相敲,如果发出清脆的呻吟,那很有可能是真玉。如果呻吟颇为浑厚,那恭喜你上了大当,买到了赝品。(这与选西瓜好像有点相反:)但拿玉敲的时候不要用手直接去拿,应该用细线将二者系住,然后摆动细线,使二者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