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之争,真正的孝道到底是什么?

有一位49岁的大姐,打过电话来说,如何通过心理咨询来改变她80多岁的老妈妈的想法?还没等她说完,电话那边老妈妈就大喊:'我没有问题!是你有问题!咨询师,你改变改变她的思想吧,她有病!'两个人在电话里那边瞬间就吵开了。

总算平静下来之后,这位大姐单独在另一个屋子里跟我说明了情况:她的爸爸一年前去世了,考虑妈妈年纪已经大了,所以她把妈妈接到了她家,她现在未婚,有一个正在交往的男朋友。

刚开始和老妈相处的还可以,但好景不长,母女俩开始各方面的不融洽。她小时候,父母那边忙于工作就不是特别关注她,家庭亲子关系就很一般。在她成年之后,去国外呆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也没怎么和母亲有长时间的呆在一起。只是逢年过节生日,家庭聚会能和母亲呆那么几天,也不是没有矛盾,但是毕竟不是生活在一起,还是亲生的母女,大体上还是过得去的。

可搬到一起之后,问题就来了,母亲特别喜欢回老房子住,老房子那边母亲是四楼,80多岁的老人了,她怕磕到碰到,所以总是看着不让母亲去,她自己也整天有一些自己的私事,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看着的,前几天母亲回去上楼梯的时候,不小心把腿碰到了,结果,去医院一通折腾,她和母亲吵了一架,母亲非常生气,要离开她家,回自己的老房子住。但是她不能这么做,因为父母就她一个女儿,需要照顾的年龄自己在家里独自生活,家里的亲戚都会笑话她的。再一个母女天然的血缘联接让她也的确放不下心。所以母女俩就卡到了这个问题上,她特别希望我能够告诉她:能够快速改变母亲思维的方法,让她好好在家呆着。

她对心理咨询的误解真的是够深的,心理咨询是通过觉察自己,然后进行调整,影响周围的人事物发生改变,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改变别人想法,来适应自己的要求。

正常来说 无论什么关系,只要出现矛盾,又因种种原因想继续下去,尤其这种亲子关系里的矛盾,遵循的原则只能:谁受不了,谁先改变。

对于作为女儿的她来说,也是有些问题存在的,只是她也于无意识之中向她说母亲很顽固的态度一样,坚持着自己的固执。

后续在与母亲的沟通中。老太太非常生气说:'什么事情都管着我,必须得按照她的想法来,我的老房子里的东西让她都扔的差不多了,我就那点老东西,她都给我扔了''找的这个男朋友也不什么好人,不提和她结婚就知道花她的钱,她傻乎乎的,一天天的男朋友让她做啥就做啥,我说什么她都不听,好像我会害她似的','我有一点儿事,就说我给她添麻烦,不体谅她的处境。'......

老太太也是牢骚满腹的。

其实这种母女吵架,然后吵不明白,都说自己有理,然后求助咨询师的真不少。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贴心又好穿。可现实是很多母女关系都闹得很僵,母亲想按照自己的经验来给女儿提供一条相对正确的路,让女儿少受些困苦,而女儿却觉得妈妈限制了她,妈妈那些都是老一套了,所以会去反过来希望妈妈去按照她的想法来听从她的。如果不听,就会给她带来痛苦。而妈妈也是如此,这就典型的没有界限感。

什么是界限感呢?就是在自我和他人之间画一条线,不要让他人控制我们的想法,但我们也不要去期待自己的想法,一定要被他人同意,很多家庭矛盾的出现,都来源于界限感的不清晰。

适龄还没有结婚,作为子女,有自己的原因,没遇到合适的或者自己本身就是对婚姻有抵触不打算结婚,如果ta对自己的状况有清晰的认知,对自己的选择有很坚定的意念,就不会被家人催婚的焦虑所困扰。这就是不期待自己的想法一定会被他人同意支持,这就是一种清晰的界限。有了清晰的界限,家人的不同意,其实对他的作用很小的,左耳听右耳冒,自己坚定自己的想法,不去反抗和回击,时间久了,家人自动也就偃旗息鼓了,毕竟谁喜欢总爱出力气打拳打到棉花上呢。反而强求别人同意自己的想法,以致和对方产生争执,最终让矛盾越来越激化,破坏关系的和谐。

从各自所处的立场和角度来说,上述母女两个都有自己的苦衷,所说的所想的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只是缺乏了一定的包容,毕竟小时候的亲子关系就基础比较薄弱。又不是多懂心理学,母女俩各自的年龄都已经注定了她们的三观比较稳固,思维习惯也很难更改。

对于这位咨询的女士来说,也许只能通过尊重母亲的想法,不要总想着控制母亲来进行入手了,毕竟从生命源泉的角度来看,母亲给予了她生命,在接下来所剩的有限的生命时光里,在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前提下,尽量陪老人多聊聊天,倾听老人的真实想法,你可以不是非得样样按照老人的做,但最起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强求老人一定要认同自己的看法,处处和老人发生争执和顶撞。

《礼记》上说:'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意思是说,真正的孝道是让父母开心,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子女独立的过好自己的人生,并且学会去尊重父母的生活,这才是对今生这场亲情缘分最好的成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