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诗词于继承中繁荣(诗学札记一)

陈迅工 [201307]

近来读百度文库上一篇文章(作者不明),颇有感触,颇多共鸣,现选摘其要点,整理重辑。大小标题,本文另拟。

关于扬与弃

中国诗歌文学第一个源头是春秋时期的《诗经》,第二个源头是战国时代的《楚辞》。诗歌文学发展到唐代,出现了格律诗,铸就了中国诗歌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辉煌。

但是,今天如果仍延用唐诗宋词的规律,则规范太繁、太严、讲究太多,束缚人们的思想,不适合表达现代生活内容,不能充分抒发新时代的情感。其实,创意“新体诗词”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

继承唐诗宋词的辉煌,发展新体诗词,要处理好扬与弃的问题。扬唐宋诗词的精华;弃束缚人们思想的格律,创新适合表达时代精神风貌、抒发现代情感与时代相适应的新体诗词。

首先,要走出诗歌一定要遵循格律的误区。我国古代诗词通称为诗歌,词牌、词谱,唐宋以后的诗词特讲究平仄和声调。今天,音乐歌唱文化蓬勃发展。唐宋诗词中歌的内涵已经分化成为独立的歌唱文化,现在的格律诗词不再有歌的功能,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朗诵。所以今天作诗填词时仍按照格律规范去做,就有点画蛇添足了,创新新体诗词在认识上首先应该走出这个误区。

其次,要面对汉语文字发展演变的现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言文已经进入到博物馆,白话文、普通话已成为国语。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也在演变,已经冲破平仄格律规范的围墙。《现代汉语词典》删去了一些陈旧词语,修改并增添一些新词新语。古汉语以字为中心,而现代汉语以词为中心,作诗填词时,不必为了合乎旧体格律的平仄要求,弃词不用,更不容许随意拆开现成的词语,改变字序、词序、语序。

关于创新点

创新“新体诗词”,取什么“精”,推什么“陈”,怎样出新呢?

一,确认旧体诗词的症结。束缚人们思想的两个症结:一个是押韵格式规则,106韵太繁,需要合并减韵;一个是平仄格式规则太严,妨碍现代语言,新词新语的运用,故应舍弃。经过艺术的整合,对不束缚思想地字数、句数、对偶等方面的格式规则予以继承发扬。

二,创立新体诗词的设想。 沿用唐宋诗词的形式、格式,为今所用,填上积极上进的社会生活内容。韵:弃106平水韵,用汉语拼音22个韵,不讲究平仄。语言:弃文言文,用现代汉语、普通话;避用陈词套语,晦字拗句。风格:通俗形象,生动活泼;普及基础上提高,发展中创新。

三,概念表述。继承、沿用旧体诗词的体裁形式和格律规范,舍弃束缚人们思想的平仄格式规则和106平水韵,用现代汉语拼音22个韵,用文学语言新词新语,表达现实社会生活内容,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社会主义诗词文化,抒发真情豪情。

四,赏析依据。一是遵循杜甫“诗清立意新”的创作准则;二是依鲁迅先生“有节调,易记,易懂”,“有格式不要太严”,“有韵不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三是按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通俗,易记,易懂,为工农兵大众所接受。

五,评审标准。1、创新思维,创新构思,立意新颖。2、内容健康,思想向上,颂扬主旋律。3、创新艺术风格,语言自然清丽,生动活泼,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直率坦白,真挚豪放。4、用现代汉语拼音22个韵,顺口通畅。

中国诗词文学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创新“新体诗词”是我国诗词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中国诗词文化的前进方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