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的隐性负债怎么识别?(上篇)
隐债问题是小微企业信贷中最为普遍的风险引致根源。在风险恶劣程度排行榜中仅次于恶意信贷欺诈,排名第二。同时隐债问题又是大多数风险形成的必经问题,所以以隐性负债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企业信用风险成为了同业常识性认知与共识。从这个角度讲,隐性负债问题就成为了小微企业信贷风控的根源性问题。
所谓小微企业信贷难,难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不对称”最严重的、最广泛的表现莫过于关于负债信息的不对称—“借者故意隐瞒、贷者无法得知”。典型的非对称信息博弈,最终导致双方效率损失:贷者惜贷、借者无贷或者贷者错贷、不幸触雷。借者貌似理性的隐瞒最终导致非理性的结局。贷者心本向善,苦于理性局限,要么杯弓蛇影造成错杀,要么心慈手软,错失离场时机,深陷风险危机。
银行的小微业务因抵押物的存在而忽视隐性负债,类银行民间机构因高息收入而漠视隐性负债。最终都在本轮经济调整中深受其害,追悔莫及。甚至一时间谈小微而色变。凡此种种,皆因认知太肤浅、未入木三分。
由于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自有资本不足的普遍性,大多数小微企业存在非征信机构的负债。鉴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融资过程隐去非征信负债,美化还款能力也的确情有可原。所以笔者认为应该认清隐债本质、客观面对,既不能漠视问题隐患、忽视识别、跟踪与预警,也不能因被蛇咬而见井绳畏手无为。应该回归隐债形成本源,把握隐债危害程度,理性分析判断,趋利避害。
有鉴于此,信贷人员应树立正确的隐债问题对待观念。首先,隐性负债普遍存在,尽调回访中持续关注,结合企业成长路径与融资历程,预估隐债形成动因、性质与规模,持续验证、排查,变隐性为显性后,客观对待;其次,结合经营发展历程与经营现状评估潜在的隐债危机程度,预判危机演变趋势与速度,最终判断是否危及信贷安全。最后,对良性的隐债协助企业逐渐化解,对不良隐债果断出手,严阵以待,忌讳姑息养奸、贻害自身。
小微企业隐性负债类型丰富、路径多元,形成逻辑也不尽相同。需要信贷者结合企业成长阶段、可获得的融资渠道、企业家的商业判断、风险偏好与价值取向进行个案具体分析。本节给予一般性的罗列和简单的逻辑串联。
1隐性负债的常见类型
1、按照融资渠道划分的隐性负债类型
(1)隐瞒的商业上下游的赊欠、预收;
(2)亲朋好友圈子内的借款;
(3)民间非征信金融机构借款;
(4)因不良嗜好引致的社会渠道高利贷;
(5)民间互保联保引致的负债;
(6)因隐性或可退出合作者导致的负债;
(7)因多房妻室子女费用引致的负债。
2、按照借款用途划分的隐性负债类型
(1)早期滚动发展过程中形成亲朋好友圈半理财性质的负债;
(2)正常经营期间内补充经营流动资金的民间机构、上下游的负债;
(3)快速成长期间内因固定、流动资产投资增加的民间负债;
(4)因不良嗜好与个人生活行为增加的隐性负债;
(5)因参与高风险投资或者投机性质项目形成的隐性负债;
(6)因深陷资金链危机,垂死挣扎形成的隐性负债。
1、集聚性投资驱动的隐性负债形成
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或自身成长驱动,或竞争形式所迫,必然会进行集聚性投资。相对于以经营利润累积的滚动性投资而言,集聚性投资引入外源融资几乎必然。企业家通常不会等到自有资本足够充足的条件下才考虑进行集聚性投资。基于竞争和商机把握的角度,是统筹自有资金以及常规渠道可获得的融资总量来评估自身的投资能力。尤其在过去房地产市场单边向好的形势下,企业家更倾向平时把累积利润形成以房产为典型代表的增值型资产,然后在需求资金之时,再通过资产进行融资。
集聚性投资过程中,通常存在两类资金缺口:一类是长期的总量缺口;另一类的短期的过渡性缺口。以买地建厂为例,预算总投资5000万,自有资金2000万,预期资产形成后从银行贷款2500万。那么长期总量缺口为500万,可以依赖陆续的经营利润加以消化。期间因为土地证办理、基建工程周期以及房产证办理、融资申请审批各种环节导致的短期过渡性资金缺口,可能会高达1000万以上,具体额度取决于投资进度与现金流状况。所以投资过程中企业家必然会借入外部资金缓解资金周转困难。通常集聚性投资之前,企业家会期望依靠经营的提升逐渐去化隐性负债的财务包袱。一旦这个前提假设不能实现,隐性负债就会长期存在,侵蚀企业经营利润,甚至久而久之形成危机。
2、由大额亏损驱动的隐性负债形成
小微企业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储备了一定数量的自有资本。企业家可能会选择主业的升级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如果升级投资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可能会形成大额亏损。如果不进行主业的升级投资,资本闲置会驱致很多错误的投资或投机行为。通常来讲这种非主业陌生领域投资成功率较低,容易形成大额亏损。大额亏损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经营局面,也会产生非征信渠道的借款。两类大额亏损的弥补与恢复周期不同,具体差异取决于原有主业的盈利能力是否受到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
通常小微信贷机构最反感小微企业参与民间集资与借贷的类金融活动。实业企业家如果不能抵制金融生意的诱惑,很容易参与其中,由于其不专业性,难免深陷负债泥潭、不能自拔。最终表现为大额亏损影响主业经营的也不乏其例。所以参与类金融业务是大额亏损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对小微信贷机构的危害更为严重。
3、混淆资本性质逐渐累积形成的隐性负债
企业早期成长过程中资本缺口往往是由亲朋好友支持的,很多时候是低息或者无息的帮忙性质的借款。后续随着企业生意发展逐渐演变成企业家对亲朋好友带有理财色彩的一种回馈。这一过程中模糊了借贷资本的先天属性。企业家潜意识中已经模糊认定为自有资本加以使用。员工集资以及上下游之间的集资很多也都具有类似的逻辑。这部分负债通常都是锦上添花类型的,企业经营好的时候,就永远不会到期,一旦企业经营遇到困难之时,恐怕都是争相出局。老板们此时除了感慨世事苍凉,也只能东挪西凑的咬牙还债。
4、恶意信贷欺诈与不良嗜好引致的隐性负债
恶意信贷欺诈通常是指依托生意做幌子或者高利润的诱惑性项目,实际开展民间集资、庞氏骗局的借贷行为。对于这种性质的企业的隐债问题,列入信贷欺诈专题阐述,这里不加以展开。
小微老板在财务自由实现以后,很多会因为自身修为不够,而沾染诸多不良的社会习气。其中以吸毒、赌博、包二奶等为典型代表。如果迷途知返,尚可自救。如果执迷不悟,可能断送自己的同时也断送企业。过程中,必然表现为拆东补西,甚至抽资止渴、不顾后果。更具迷惑性的是实控人有诸多不良嗜好,而其配偶或者生意的合作伙伴并不知晓。形成一面是企业经营貌似正常,另一面是已经破败不堪的人生败局。某日东窗事发,亲人伙伴尚难自保,又何况小微金融机构。
来源:信贷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