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读 第十一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十一章,观,象,悟,道,这四个字体现得特别鲜明。读《道德经》,实际上,读的就是老子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所观和所悟,老子观的是象,悟的是道。

在这一章里,观,是老子看到了车毂,陶器,房屋;这三样事物很见,谁都可以看得到,但多数人看到了,就只是看到了,这样的看到,其实等于什么也没有看到。

老子看到的是象。车毂,陶器,房屋,不是车毂,不是陶器,也不是房屋,而是象。正是因为它们是象,而不是具体的物,所以,老子才把它们罗列在一块,它们罗列在一块的根本原因是,它们是象,是同一象的不同事物。

老子为什么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不只是老子看到它们的同“象”,并且,老子对它们的同“象”有所悟。事物的具体存在,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它们是单个的,这种单个在我们的所看到里,被我们的看割裂了,我们割裂了每一个单个的事物的存在,与别的事物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象,不是单个的具体事物,每一个单个的具体事物,虽然它们各自体现了象的一定意义,但它们的具体存在不是象,因为,象,把具体的事物虚拟化了,象,从事物的个体之实里走出来,让事物具有了虚幻的意义,这个虚幻的意义,体现了事物的本质。

我们知道,天地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万物,把自己呈现给宇宙时,既是个体的存在,但又同时是象,天地万物的象的意义,表达的正是它们的本质,但天地不言,就是说,天地万物不会把自己的“象”和“象”的意义说出来,人可以看到天地万物的具体存在,如果能够从它们的具体存在看到它们的“象”的形象,就能看到它们的本质。这里的看到,就是悟。

道:事物的本体,就是隐藏在事物象之后的本质。

车毂,陶器,房屋,是具体的事物,它们的单个存在,“象”的意义是不明显的,那么,它们具有的“象”是什么呢?是虚无,车毂有虚无的部分,陶器有虚无的部分,房屋有虚无的部分,它们虚无的部分,是它们的象。这个象,体现了它们的本体,也就是本质。形象这个词,表达事物的两部分意义,比如说车毂,陶器,房屋,它们的形是它们能被我们看到的外在的那个一部分存在,它们的象,体现的是它们看不到的那一部分。这两个部分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事物存在的真正意义。

我们再来看车毂,陶器,房屋,它们的形分别是车毂,陶器,房屋,但它们的象却是让它们分别成为车毂、成为陶器、成为房屋的虚无部分。

那么,这么去观天象,观物象,观人象,有什么意义呢。

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事物能看到的“有”的那一部分,只是可以利用它成就事物的“用”,而那个看不到的“无”的一部分,才是事物的“用”的意义。

这就是有和无的关系。第二章里,老子说:有无相生,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清楚而深刻的解释。

有无相生,是道的本质之一。能过有,成就无,没有有,就不能有无,没有无,有的存在,就是可笑的。道化生化育天地万物,从来没有只有“有”而没有“无”的可笑事物,换句话说,道,化生化育天地万物,从来不曾有“无用”的事物存在。

在这一章的通读里,我重点说了观,象,悟,道的意思,这对我们通读《道德经》很有意义。至于这一章老子所讲的道,是容易理解的。有无相生的意义,在这一章里说得浅显而有明白。

(0)

相关推荐

  • 第2章老子哲学是自然辩证法之道

    关注 <道德经>25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效仿地的法则,地要效仿天的法则,天要效仿道的法则,道的法则就是"道法自然." 老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9,10)

    解老子<道德经>第九章  刘晓林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字意双解: 容器大小一定,哪能不停向里灌 ...

  •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第六十一章  [原文] 大邦①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②.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③.大邦不过欲兼畜人④,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 ...

  •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①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②.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③:养④之覆⑤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⑥. ...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夫兵者①,不祥之器,物或恶之②,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③,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④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 ...

  •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一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一章 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 ...

  •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一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此章名曰:知者不生. 道化生化育天地万物,赋予天地万物以无知无欲无为之自性 ...

  •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三十一章 反战章二 第 ...

  •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一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

  • 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