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加减

血府逐瘀汤,方源:《医林改错》,是清代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证之名方,由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合四逆散(柴胡、枳壳、甘草、赤芍)加桔梗、牛膝而成。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王清任认为隔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于是根据“血府”可以产生“血瘀”的理论,创立此方。本方不仅可行血分之瘀滞,又可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袪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气机畅通,从而诸证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汤”。

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防单纯化瘀之伤正;四逆散疏理肝气,使气行则血行;加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能祛瘀血,通经脉,并有引瘀血下行的作用(怀牛膝通经之力较强,川牛膝补益之力较强,临证宜根据病情选用);桔梗与枳壳相配,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有使气行血畅之功。诸药相合,构成理气活血之剂。

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原方组成: 桃仁四钱[12g],红花三钱[9g],生地黄三钱[9g],川芎一钱半[5g],赤芍二钱[6g],牛膝三钱[9g],桔梗一钱半[5g],当归三钱[9g],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甘草一钱[3g]。水煎服。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现在药材多由人工栽培,而且药农往往为了经济效益常用各种手段加快植物的生长,药效已远不如古代野生药材了,因此现在用量会增加很多。但是在配伍上君臣佐使的比例还是要遵从古方。桔梗、柴胡这些调节气机的药要轻一些。在5~9克之间。牛膝要随症调节用量,如果用于心血管方面的不需太多,15~20克差不多了。桃仁、红花、川芎这类活血药在10~15克之间,其他药的一般量都在15~20克之间。

方歌: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调经种子第一方。身痛逐瘀膝地龙,香附羌秦草归芎,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从《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来看,王氏认为属“血府血瘀”的病症很多,表现各异,但都有瘀血指征,故均可用血府逐瘀汤“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

《医林改错》中所说的属于血府血瘀的病症,结合现代医学来看,恰恰属于心血管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疾病。

中医认为,心肺位于胸中,肝位于胸胁。《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心为血液运行之动力,心、血、脉三者相互关联,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甚至血行瘀滞。《灵枢·本神篇》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血不足常可导致心神病变。肺主气,“肺朝百脉”,《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气与血关系密切,气滞则血瘀。肝藏血,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功能失调则易出现血流方面的病变。肝主疏泄,关系到人体气机升降与调畅,并会影响人的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化。疏泄功能影响气机的调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肝气郁结,气不行血则血流不畅。

位于胸部的肺、心、肝与气、血、脉关系密切,肺、心、肝功能失常则产生血流方面的病变,或出现气滞血瘀的病候,或因气机不畅引起情志异常变化。心、肝、肺功能失调,易产生气滞血瘀。这一认识合乎祖国医学气血生化和脏腑功能变化的理论。气能行血,血的循行除了以心为动力外,也赖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从王氏的血府逐瘀汤的组成配伍,也不难看出王氏立此方正是以气血生化与脏腑机能为依据的。

后世更以本方加减,可通治多种气滞血瘀证。

凡活血化瘀药,皆有伤气之虞,不宜久服,应适可而止。

本方主要适应病症:

1、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2、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抗心肌缺血、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

3、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4、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5、其它还有内科、外科、皮肤科及诸多疑难杂症:老年糖尿病,尿血、多汗症、低热、三叉神经痛、脑瘤、乳房纤维瘤、慢性荨麻疹、湿疹、痒疹、色素沉着、慢性咽炎、盗汗、哮喘、胸壁挫伤、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及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胸部挫伤与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下肢溃疡(臁疮),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精神抑郁属血瘀气滞者等等。

以下列举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上随证加减之具体应用。

1.头痛:用本方加减:当归、牛膝、桃仁、红花、赤芍、丹皮各12g,地龙、白芷、钩藤、川芎各15g,土元、琥珀粉(冲)各6g,甘草5g。失眠多梦加枣仁15g;便秘加大黄6g。日1剂水煎服。

2.美尼尔氏综合征:用本方加全蝎5条,蜈蚣3条,僵蚕l0g,黄芪15g。日1剂水煎服。

3.失眠症:用本方加减:头痛甚者重用川芎;脑外伤初期加乳香、没药、血竭;易怒口干苦、舌红者加菊花、栀子、夏枯草、丹皮;头昏、血压偏高者加钩藤、槐花;有痰瘀互结证者用本方合温胆汤;肾虚者加菟丝子、淫羊藿;偏肾阴虚者加熟地、枸杞子、何首乌、脑动脉硬化者加海藻、昆布;气虚血瘀者加本方合补阳还五汤。日1剂水煎服。

4.自发性气胸:恢复期用本方加减:当归10g,生地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药10g,柴胡10g,桔梗6g,川芎10g,牛膝10g,生甘草3g。日1剂水煎服。

5.哮喘:痰黄稠,结胸不爽,寒热夹杂者加瓜蒌15g,半夏、炙麻黄各6g,黄连5g;咳痰清稀、寒邪入肺者加白芥子、莱菔子各10g,炙麻黄6g;脾虚者加党参15g,白术10g;肺气虚入肾阳虚者加红参10g,蛤蚧一对,研粉另吞服。日1剂水煎服。

6.顽固性呃逆:用本方加减:当归12g,生地15g,炒桃仁15g,红花10g,甘草10g,枳壳12g,柴胡10g,川芎10g,桔梗10g,川牛膝15g。水煎取汁300ml,饭后分服。

7.粘连性肠梗阻:用本方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川芎、白芍、牛膝各10g,枳壳、桔梗、柴胡各6g,甘草8g。日1剂水煎服。

8.肾病综合征:在激素治疗的前始阶段8周内,同时应用血府逐瘀汤加黄芪,3-5日1剂水煎服。

9.高脂血症:用本方原方剂量制成膏剂,日3次,日剂量含生药75g,1个月为1疗程,使用1-3个疗程。

10.外伤性颅内血肿:用本方加减:当归、赤芍、生地、桃仁、红花、川芎、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治外伤性颅内血肿55例,其中硬脑膜下血肿共31例(慢性30例,亚急性1例),男30例,女1例;硬脑膜外血肿共17例(亚急性15例,慢性2例),男13例、女4例;脑内血肿共7例(均为亚急性),男6例,女1例。结果:临床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6.3%。

11.颅脑损伤后综合征:当归、红花、生地、牛膝、桃仁、枳壳、赤芍、川芎、柴胡、甘草、头痛重加白芷、藁本等;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竹茹;耳鸣加石菖蒲、葶苈子;视力模糊加蒙花等。日1剂水煎服。

12.胸腹壁浅静脉炎:用本方加浙贝、地龙为基本方。日1剂,连服15日为1疗程。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瘀血重者加没药、丹参;肢凉怕冷者加桂枝、干姜。

13.乳腺增生症:用本方加三棱、莪术各15g,丹参30g。日1剂水煎服。

14.急性乳腺炎:用本方加野菊花、蒲公英各50g。日1剂水煎服。

15.妇科病:用本方,日1剂水煎,1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1周。或制成胶囊,每次4粒,日3次,疗程同汤剂。

16.盆腔炎性腰痛:用本方加减:桃仁10g,赤芍10g,柴胡10g,枳壳10g,红花6g,川芎6g,甘草6g,当归15g,牛膝15g,生地20g。气滞甚者加香附15g,乌药10g;痛甚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气虚加黄芪10g,白术10g,党参10g;肾虚加川断15g,桑寄生15g;热毒重加土茯苓30g,连翘15g。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

17.痛经:用本方加减: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生地、枳壳、柴胡、牛膝、甘草。去桔梗,可加香附、益母草等以活血调经止痛。日1剂水煎服。

18.荨麻疹:用本方,水煎日1剂服。

19.玻璃体积血:用本方加减:当归10g,生地10g,桃仁12g,红花10g,枳壳6g,赤芍6g,柴胡6g,川芍6g,丹参20g,黄芪10g,葛根10g,枸杞子10g,茺蔚子10g,日1次水煎服,10日为1疗程,使用3个疗程以上,疗程间隔5日。同时配合注射尿激酶针6000u,日1次,10次为1疗程。

20.外伤后迟发性面神经麻痹:用本方加减:当归10g.生地15g.桃仁2og、红花15g,赤芍10g,枳壳10g,柴胡5g,甘草10g,川芎7g,桔梗7g,牛膝15g。日l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疗程间隔5日。治疗而神经麻痹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3-59岁;病程2-13日。结果:用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最快者11日,最慢者50日。

21.三叉神经痛:用本方加减:川芎30g,当归9g,桃仁9g,赤白芍各10g,白芷10g,钩藤12g,全蝎10g,蜈蚣3条,制乳没各10g,广地龙10g。偏风寒者加防风、细辛;偏风热者加菊花、白蒺藜、石决明;痛止面部口唇发麻加黄芪。日1剂水煎服。

22.精神分裂症:用本方加减:柴胡15g,红花10g,赤芍30g,川芎15g,丹参30g,降香15g。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合氯丙嗪等西药治疗。

23.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用本方: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9g,赤芍6g,川芍5g,牛膝9g,桔梗5g,甘草3g,枳壳6g,柴胡3g。

24.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软组织损伤:方药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各9g,桔梗、赤芍、牛膝各12g,川芎、柴胡、枳壳各6g,甘草3g。随证加味:胸部胀痛、局部肿胀而不硬,随情绪波动加重,舌边红,苔薄黄,脉弦,证属肝失条达、气机郁结者,重用柴胡、枳壳用量加至12g,另加郁金、延胡索各10g,以加强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之功;素体脾虚,复因外伤肿痛,伴肢体困重倦怠,纳呆不馨,大便稀溏,舌淡苔滑腻,脉濡,证属脾虚湿阻者,加茯苓15g,半夏9g,苍术6g,以健脾祛湿、散结定痛;伴腰酸软无力,夜间尿多,舌质淡,脉细,属肾虚之象者,加川断15g,杜仲12g,山茱萸9g,以补肾壮腰;伴气短乏力,面色觥白,自汗少寐,脉沉细无力,属气虚之证者,加黄芪30g,党参、红枣各15g,以补中益气。

25.治慢性结肠炎: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 12g,红花、当归、制香附、川芎、枳壳、赤芍各 10g,柴胡 9g,黄连 6g,甘草 3g,玄胡10g,鸡内金10g。日 1剂,水煎服。

26.心源性休克,若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芍、丹参、枳实、桃仁、红花、青皮、炙甘草。若心悸,气短,加炒枣仁、黄芪 。

27.有临床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症,有效率高达97.5%。

28.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用血府逐瘀汤加郁金、丹参以活血祛瘀,消症化积。

29.湿疹(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湿疹),用血府逐瘀汤加蝉蜕水煎服和外洗治疗。组成为:桃仁15g,红花15g,当归15g,生地黄15g,川芎15g,赤芍15g,牛膝15g,桔梗15g,柴胡15g,枳壳15g,甘草15g,蝉蜕20g。

30.慢性湿疹:用血府逐瘀汤加白鲜皮30g,乌蛇10g以增强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效。

31.臁疮: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川芎lO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lOg,枳壳10g,丹参10g,泽兰10g,六一散10g(包),苦参10g,地肤子lOg,白鲜皮lO g,生甘草6g。

32.治疗前列腺增生,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熟地黄20g,柴胡15g,枳壳15g,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2g,赤芍15g,川芎15g,川牛膝12g,穿山甲10g,三棱10g,莪术10g。

伴尿频、尿急、尿痛等下焦湿热者加扁蓄、栀子各15g,黄柏20g;伴血尿者加白茅根15g;排尿不畅者加地龙10g;夜尿频加覆盆子15g。

外16条:

01,生地改熟地,加紫石英、蛇床子--《益肾活血汤》治肾虚血瘀之神衰,性功能低下,遗尿,不孕症等。

02,加磁朱丸或生铁落--治疗长期失眠及精神科多种疾病。

03,加石楠叶、蜂房、川芎--治疗顽固性血管神经性头痛。

04,倍桔梗宣畅肺气,治慢性咽炎、久咳。

05,加升麻益气升阳可治疗失音症。

06,加桑叶桑白皮治疗面部色素沉着,鼻部疾患及某些皮肤病症。

07,体虚不能表里,柴胡醋炒。

08,有外感者加苏叶。

09,有湿阻苔腻者去生地加苍术、川朴。

10,气滞者加檀香或降香。

11,偏寒者去生地加桂枝、附片。

12,偏热者去川芎、生地改鲜生地。

13,止血加蒲黄、参三七。

14,腹泻去生地、桃仁等。

15,哮喘去生地黃、牛膝,加青皮10g,川貝母12g,魚腥草15G,清半夏10g。

16,斑禿去牛膝、桔梗,加遠志15g,知母12g,加何首烏30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