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了十五年皇太子,朱常洛赢了,大明也因此陷入危机导致灭亡

   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在位48年,为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这个皇帝争议很多,不过倒是也很叛逆,但唯独在立自己喜欢的儿子为皇太子这件事上,一直不能如愿。

  立储问题由来

  原来万历皇帝10岁的时候就即位了,由于年龄小,朝政一直是被李太后与首辅张居正把控着,直到成年才慢慢有了些权力,故而一直是很压抑。

  因为内心对皇太后以及张居正的不满,万历皇帝一直对他们给他选的王皇后与刘昭妃一直不满,从不临幸他们,所以一直都没能生下皇子。

  一天万历皇帝去探望李太后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宫女王氏,谁知他一时兴起,临幸了王氏,并送给王氏一副首饰。要命的是,这件事被负责任的文书房太监计入了《内起居注》。

  随后宫女王氏的肚子一天天变大,这件事便被李太后发现了。皇太后召来万历皇帝对质,岂料他硬是不认账,可能觉得临幸宫女不光彩。但是李太后最终还是拿出了杀手锏,出示了《内起居注》,使得这个渣男没办法赖账,只能册封宫女王氏为恭妃。

  之后不久皇长子朱常洛降生,问题便出现了。

  按照明太祖朱元璋立的祖训,朱常洛应当被立为太子。可是万历皇帝实际对王恭妃没有感情,进而不喜欢朱常洛,一直不想立他为太子。而且在此期间万历皇帝看上了另外一个宫女郑氏,十分喜欢,并册封为贵妃,于万历十四年生下皇三子朱常洵——这位才是万历皇帝想册立的太子。

  于是万历皇帝与郑贵妃为了朱常洵的太子之位,开始了长期的谋划。

  两方阵营斗法

  首先万历皇帝册封郑贵妃为皇贵妃,这个职位仅次于皇后,地位是后宫第二。其目的很简单,为了将郑贵妃抬高,处于王恭妃之上,方便日后册立郑贵妃为皇后。但是他们低估了明朝那些不怕死的文臣,马上察觉出来“废长立幼”的味道——于是乎奏章如同雪花一般飘来,都是要求立刻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以及册立王恭妃为皇贵妃的。

  这事传到李太后耳中,连忙召来万历皇帝质问。

  王万历皇帝想了半天,找了一个借口说:“朱常洛是宫女的儿子,地位卑微,不适合立为皇太子。”

  岂料李太后反过来质问:“你是不是宫女的儿子?”原来皇太后原先也是宫女出身。

  这一下就把万历皇帝问住了,接着李太后抛出了第二问:“朱常洵是不是宫女的儿子?”直接问得万历皇帝无地自容。

  万历皇帝憋了半天,才缓缓吐出一个借口:“这个......这个......王皇后或许还能生下儿子,到时候可以立她的儿子为皇太子。”

  意图十分明显,就是一个字——拖。

  不过这句托辞也给万历皇帝造成了麻烦,这样就好废掉王皇后改立郑贵妃为皇后了。再说了王皇后为人处事都很规矩,不管是皇太后还是朝臣都很满意,万历皇帝跟郑贵妃也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废后。

  既然王皇后没办法搞掉,他们就想着从怎么从朱常洛身上入手。可是王恭妃教育得很好始终没有什么把柄被抓到,即便是郑贵妃诬陷朱常洛私通宫女,也没人相信。

  本来张居正在万历十年就死了,王恭妃、朱常洛母子应该少了一半后台才对,但是朝中大臣全部认准了朱常洛,对其支持度始终如一;而且李太后身体一直硬朗,弄得万历皇帝与郑贵妃也无可奈何。

  最终结局

  如是再三,一直拖到了万历二十九年,万历皇帝终于不想再拖了,朱常洛这才被册立为皇太子。这场立储之争,整整过去了十五年时间,也是古今奇观。

  但是立储之争的余波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停,之后因朱常洛与朱常洵而分成两派,于是党争开始了,大明国力迅速衰败。万历皇帝有28年不上朝的说法,很大一部分跟立储问题以及立储问题引起的党争问题有关。

  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朱翊钧驾崩了。皇太子朱常洛继位,是为明光宗,貌似最后赢得了立储之战。但在仅仅在位一个月朱常洛就暴毙了,也没能很好地享受皇帝宝座的滋味。

  原来,朱常洛因长期得不到父爱,陷入党争与皇权斗争,逐渐沉湎酒色,搞坏了身体,进而服用李可灼进献的含有很多重金属矿物质的丹药,与太医的寒凉药物相冲,最终暴毙身亡。

  但朝臣却有人怀疑是郑贵妃下毒,因而掀起了追究风波,进而党争问题再度爆发,互相攻击,受牵连者甚众,这就是著名的明末三大案之一——红丸案。

  万历皇帝对立储之事一直犹豫不决,与朝臣矛盾重重,后期索性不上朝,积累下了因朱常洛与朱常洵而生出的党争隐患;而朱常洛又因为长期被万历皇帝冷遇,加上党争的纠缠,搞坏了身体而暴毙,进而引发了红丸案,直接引爆了党争问题。

  正所谓一环扣一环,难怪会有“明亡于万历”的说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