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检查可以看到“肾小球硬化”?
1、肾脏形态学变化(双肾B超显示:肾脏体积缩小)
两侧肾对称性萎缩变小,重量减轻,色苍白,质地变硬,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有时可有散在的小囊肿形成,故称颗粒性固缩肾。
切面见肾皮质萎缩变薄,纹理模糊不清,皮髓质分界不明显,肾包膜与肾实质粘连明显而难于剥离。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多。小动脉壁增厚、变硬。
2、光镜检查
病变弥漫累及双侧肾脏的小球。镜下可见大量肾小球体积缩小、纤维化及玻璃样变(超过全部肾小球的 50%),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有的形成无结构的玻璃样小团。这些肾小球所属的肾小管也萎缩、纤维化、消失,部分小管代偿性扩张。
纤维组织收缩,使纤维化、玻璃样变的肾小球相互靠近集中。有些纤维化的肾小球消失于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无法辨别原有的病变类型。
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立方或高柱状,有些肾小管明显扩大呈小囊状,上皮细胞扁平。扩张的肾小管腔内常有各种管型。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并有多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出现'肾小球集中'现象。
由于肾组织缺血及高血压,间质内小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小。可见超过 50%的肾小球硬化。
3、电镜及免疫病理检查
电镜及免疫病理依起始肾小球病而定。
☞ 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相鉴别
其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多见,光镜下局灶节段性硬化及玻璃样变性。电镜下上皮细胞广泛融合,节段性毛细血管塌陷,系膜基质增多,电子致密物沉积。
免疫病理 lgM 及C,局灶节段性巨块状沉积。硬化性肾炎临床表现为慢性肾衰,光镜下多数肾小球(>50%)硬化。电镜及免疫病理依起始肾小球而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