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实验录:桂枝加大黄汤治腹胀腹泻荨麻疹,只因太阳阳明郁热未解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桂枝大黄汤临床医案解析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74篇原创文章

原文: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279)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析:此为太阳病原本发汗,但因误下,体内汗液下注腹部为太阴寒湿。如果腹部实疼,是腹部内有宿食,所以加大黄下之。

太阳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太阴病的腹满时痛,必伴有脉弱,续自下利的脾虚寒脉证。原因是胃气本弱,脾阳无以资藉,则虚而生寒。而大黄芍药属苦降酸寒之品,最易动犯脾胃之气,故不宜用。仲师补出此论,意在申明:“属太阴”不等于“太阴为病”。由太阳误下、脾络阻滞而腹满痛者,大黄、芍药可以酌用;若纯系太阴脏虚有寒者,则万不可施。

李东垣说:“元气主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本此要义,宜施脾胃两经原络配穴法。原穴是本经经气流注旺盛之处,络穴有协调经络表里、疏通气血之用。

解析:本证为表证入里之候,以腹满疼痛为主证。表证不解,邪气内陷,每随体质差异,而有病兼太阴和病兼阳明之不同。若见腹满疼痛,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喜温喜按者,为病兼太阴,脾虚气滞所致,故用桂枝加芍药汤,解表和脾以止痛;若大实痛者,必是腹满疼痛较剧,难以缓解,揉按愈甚,大便不通,乃病兼阳明,腐秽积滞于肠而成。故用桂枝加大黄汤,解表邪,通实滞,则腹痛自止。

此二方主要针对腹痛而设,不论有无表证。皆可使用,柯韵伯云:“桂枝加芍药,小试建中之剂;桂枝加大黄,微示调胃之方。”深得要领。

案例解析

1、庆孙(七月二十七日) 起病由于暴感风寒,大便不行,头顶痛,此为太阳阳明同病。自服救命丹,大便行,而头痛稍愈。今表证未尽,里证亦未尽,脉浮缓,身常有汗,宜桂枝加大黄汤。

川桂枝(三钱) 生白芍(三钱) 生草(一钱) 生川军(三钱) 生姜(三片) 红枣(三枚)

【按】治病当先解其表,后攻其里,此为常法。临床所得,常有表解之后,其里自通,先表束之时,病者元气只顾应付表证,不暇及里,及表解之后,则元气自能反旌对里。所以每逢表束里张之证,若便闭未越三日者,恒置通里于不问,非不问也,将待其自通即可。

而桂枝大黄汤合解表通里药为一方,又是一法。但其间解表者占七分,通里者占三分,可见宾主之分。以其已用里药,故通里为宾,以其未用表药,故解表为主,双管齐下,病去而元气乃无忧。

2、下利(慢性菌痢)刘渡舟医案:林某某,男,52岁,1994年4月18日就诊。大便下利达一年之久,先后用多种抗菌素,收效不大。每日腹泻3~6次,呈水样便,并挟有少量脓血,伴有里急后重,腹部有压痛,以左下腹为甚,畏寒,发热(37.5℃左右)舌红,苔白,脉沉弦。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及少量吞噬细胞。西医诊为“慢性菌痢“。

辨证:脾脏气血凝滞,木郁土中所致。治法:调脾家阴阳,疏通气血,并于土中伐木。桂枝10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服汤2剂,下利次数显著减少,腹中颇觉轻松。3剂后则大便基本成形,少腹之里急消失,服至4剂则诸症霍然而瘳。

按语:患痢日久,致脾胃不和,气血不调。腹泻而痛,里急后重,痛则不通,为脾家气滞血瘀之象。脾为土,肝属木,脾家气血不利,而使肝木之气不达,故其脉见沉弦。又因久利伤阴,气血郁滞,脾阴不和,故见舌红。治用桂枝加芍药汤以调和脾胃,疏通气血,益脾阴,平肝急,兼能疏泄肝木。

本方用于太阴病之下利、腹痛,别具一格,正如李东垣所说:“腹中痛者加甘草、白芍药,稼穑作甘,甘者己也;曲直作酸,酸者甲也。甲己化土,此仲景之炒法也。”临床运用本方时,如能抓住脾胃不和,气血不利和肝木乘土三个环节,则用之不殆,历验不爽。

3、下利,刘渡舟医案:李某某,男,36岁。患慢性痢疾,多年屡治不愈。大便下利兼有红白粘液,里急后重,每日三四次,伴腹满疼痛拒按。脉弦有力,舌绛苔黄。此脾胃气血不和挟有阳明凝滞之实邪,积邪不去,则下利不能止。

治法当加大黄以通腑气,扫除肠中腐秽。桂枝9克,白芍18克,生姜9克,大枣10枚,炙甘草6克,大黄6克,3剂。嘱一次煎煮顿服。服药后大便畅利,泻下皆粘腻臭秽之物,而后下利日渐轻缓。

按语:本案辨证要点是在桂枝加芍药汤证的基础上,又见腹痛拒按,脉按有力,舌绛苔黄等实证。

4、便秘,祝谌予医案:周某,男,62岁,1972年9月初诊。1970年3月患急性肺炎入院治疗,一个月后痊愈出院。此后体力衰弱,纳食甚少,每日不过四两左右,大便每每十余日一行,或服番泻叶,或用开塞露,始能解下大便,都如球状,颇以为苦。

刻诊:纳少腹胀,大便难解,每解如球状,形体瘦弱,唇暗口干但不多饮,舌质红,脉沉细。诊为大病后阴液大伤,肠枯不润,以桂枝加芍药汤为主方加当归、肉苁蓉:桂枝9克,白芍30克,甘草6克,红枣5枚,生姜3片,当归15克,肉苁蓉30克,6剂。

服药1剂,大便即下,腹不痛,胀亦消。连服6剂,每日均有大便,但量不多。食欲增,精神好。随将原方加5倍量,研为细末,蜜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一丸,以巩固疗效。

按语:桂枝汤有滋阴和阳之功,加芍药则滋阴力更强,盖阴充则肠润,阳和则肠通,而大便徐下矣。

5、产后腹痛。赵正良医案:唐某,女,27岁,1984年3月12日诊。产后15天,大便不行五天,小腹疼痛急剧,恶露6天前已尽。

刻下腹痛剧烈,急迫难忍,有针刺感,夜间尤甚,扪诊拒按,压之更甚,无便意感,舌红少苔,脉象沉弦,诊为产后瘀热不行,阳明结滞。

治以通瘀行滞。方用桂枝加大黄汤加味:大黄、益母草、桂枝各15克,赤芍、白芍各18克,丹参30克,甘草6克,生姜少许,大枣10克。急火煎煮。顿服疼痛立止。

按语:产后多瘀多虚,恶露闭阻过早,瘀血内结,络脉阻滞,故小腹刺痛。又大便五日未行,则有阳明燥热内结之象。此胞宫与阳明俱病,两邪相加,故疼痛不已。用桂枝加大黄汤以行血消瘀,通阳明之实。加丹参、益母草在于增强活血行瘀之功,瘀去阳明得通则疼痛自已。

6、太阳阳明同病。曹颖甫医案:庆孙,7月27日。起病由于暴感风寒,大便不行,头顶痛,此为太阳阳明同病。自服救命丹,大便行而头痛稍愈。

今表证未尽,里证亦未尽,脉浮缓,身常有汗,宜桂枝加大黄汤。

川桂枝9克,生白芍9克,生甘草3克,生川军9克,生姜3片,红枣3枚

按语:用方与病证丝丝入扣,焉能不效?

7、呃逆。王子融医案:杜某某,男,38岁,1986年7月10日初诊。患者1986年6月28日与友人聚宴,宴前进食冰镇西瓜、汽水,宴中饱食,畅饮,外以电扇吹风。

翌日晨起即现呃逆频作,影响睡眠、饮食、工作,感全身皮肤拘紧,恶风,汗出(以双下肢为着),低烧,体温37.2"C左右,胃脘部不适,大便秘结。曾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未效。7月10日患者要求中医诊治。

刻诊:上述症状仍存在,舌质淡红、苔中部厚腻略黄,脉浮沉取有力略弦。证属内伤外感,寒热相杂,营卫失和,胃气上逆。治当解肌发表,清泻胃肠,平肝降逆。方用《伤寒论》桂枝加大黄汤加味。处方:桂枝9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3枚,生大黄6克,砂仁6克。3剂。水煎服,药后进热粥一碗以助药力。

次日,患者诉,昨晚如法服药后,全身津津汗出,呃逆随之而止,当晚安然入睡。今日解稀便二次,略感肠鸣不适,皮肤微感拘紧。嘱其不必尽剂,原方去大黄,再服一剂,以尽外邪。后以香砂养胃丸善其后。

按语:本案呃逆,乃外受风寒,内阻腑气所致。发热、汗出、恶风、脉浮,为伤寒表虚证;胃脘不适,大便秘结,则与腑实证类似。桂枝加大黄汤以桂枝汤疗表虚,以大黄通肠胃实邪(重用生姜以除呕逆,以伤食而加砂仁),正与本案病机相合,故用之即效。于此可见仲景方妙义无穷之魅力。

8、风隐疹(荨麻疹)。顾介山医案:苏某某,女,32岁。主诉:患荨麻疹已达五年之久。开始时每年发五六次,后来逐年加剧。今年起愈发愈频,竟至没有间歇。曾大量注射过葡萄糖酸钙、内服苯海拉明及驱风、活血之中药多剂,均归无效。症状:遍身有大小不等的疙瘩块,抓痒无度,此伏彼起,日夜无宁静之时。

在发作剧烈时,特别怕冷,身必重裘,大便一直两天一次,且燥结难下,腹微痛。处方: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3克,生姜9克,大枣3枚,大黄9克,全瓜蒌12克,麻仁12克。服上药后约3小时,身痒渐止,疙瘩亦渐隐没,周身微汗,大便畅通,症状全部消失,迄今已半月余,未再发过。

按语:畏寒怕冷,身必重裘,太阳证未罢;大便燥结,腹中微痛,阳明证已露。太阳阳明同病之候。夫太阳主一身之表,阳明主肌肉,邪侵太阳阳明之间,外郁肌肤而发痒疹。故以桂枝加大黄汤表里双解,邪去则疹消。大便躁结故加火麻仁,以其肌表津液枯燥故加瓜蒌。

六吉堂|倡导天人合一中医生活

行走秦山楚水,传承古方中医

我是来自秦岭深山的民间中医

每天分享经典中医理论及临床验案

只为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

以及成就人人都能获得健康的热切期盼

(0)

相关推荐

  • 太阳表证未解,内有实热积滞,腹满实痛,大便不通

    [别名]桂枝大黄汤.桂枝芍药大黄汤.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组成]桂枝3两(去皮),大黄2两,芍药6两,生姜3两,甘草2两(炙),大枣12枚(擘). [功效]发表疏里.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主 ...

  • 《伤寒论小结之四》太阴病篇总结,干货,赶紧收藏

    一.太阴病提纲: 原文<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结硬. 病机: 伤寒失治误治,外邪入阴的首站,为中焦阳气虚衰,脾胃机能减退,寒湿 ...

  • 桂枝加大黄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

    [原方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9克),芍药六两(18克),甘草炙,二两(6克),大黄二两(6克),生姜切,三两(9克),大枣擘,十二枚. [服用方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

  • 《经方实验录》桂枝加大黄汤证

    庆孙(七月二十七日) 起病由于暴感风寒,大便不行,头顶痛,此为太阳阳明同病.自服救命丹,大便行,而头痛稍愈.今表证未尽,里证亦未尽,脉浮缓,身常有汗,宜桂枝加大黄汤. 川桂枝(三钱) 生白芍(三钱) ...

  • 《医学衷中参西录》33.太阴病坏证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证

    太阴之证,不必皆由少阳传来也,又间有自太阳传来者.然自少阳传来,为传经次第之正传,自太阳传来则为误治之坏证矣. <伤寒论>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 ...

  • 桂枝加大黄汤的用处

    桂枝三两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切)三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芍药"主邪气腹痛,除 ...

  • 桂枝加大黄汤证方证标准√

    ​桂枝加大黄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腹满大实痛,便秘,拒按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厚,脉弦数或弦而有力   [条文荟萃]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 ...

  • 伤寒论桂枝加大黄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切)三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于桂枝加芍药汤,更加通便的大黄,故治桂枝加芍药汤证而大便难 ...

  • ∵​4桂枝加大黄汤方:279

    ∵ ​4桂枝加大黄汤方:279条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43条 ...

  • 桂枝加大黄汤治疗儿童腹痛一例观察

    消化系统疾患,是儿童常见问题.症状复杂,容易反复,原因繁多,颇令家长头痛. 本人一个主观的感觉是,我的小时候,农村小孩,天天泥土里玩耍,活动范围大,跑的开,追鸡撵鹅,摸鱼抓虾,体质往往比较健康,生病很 ...

  • 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

    ①太阳阳明同病<经方实验录>:暴感风寒,大便不行,头顶痛,此为太阳.阳明同病.自服救命丹,大便行,而头痛稍愈.今表证未尽,里证亦未尽,脉浮缓,身常自汗,宜桂枝加大黄汤:川桂枝3钱,生白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