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四十二:柏拉图与“理想国”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柏拉图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理念论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既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极为优秀的学生,又是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极为卓越的老师。

  古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祥地,柏拉图作为古希腊文明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历史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孔子。黑格尔称之为:“人类的工程师”。怀海特认为:“欧洲哲学传统的最稳定的一般特征,是由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释组成的”,罗素也认为,柏拉图是“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马克思在评价柏拉图时指出:“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伟大的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正值古希腊奴隶制及其意识形态由繁荣走向衰落的剧变时期。当时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奴隶制社会,在为数众多的古希腊城邦中,雅典和斯巴达作为两强,各自代表着奴隶制的一种类型相互长期征战。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的洗礼中,柏拉图参加过三次战役,并目睹了他所在的雅典帝国的覆灭。当时雅典的奴隶民主政治发展到极端,几乎每个公民在其一生中都有参加政治的机会,雅典的经济、政治迅速发展,文化、体育和艺术空前活跃,古希腊雅典奥运会的诞生也在这个时期,这些为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要了解柏拉图,其实,要了解后来许多的哲学家,就有必要先知道一些斯巴达的事情。斯巴达对希腊的思想起过双重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现实,一方面是通过神话;而两者都是重要的。现实曾使斯巴达人在战争中打败了雅典,神话则影响了柏拉图的政治学说以及后来无数作家的政治学说。”与雅典完全不同,斯巴达是一个经济上和文化上都十分落后的农业城邦国家,实行奴隶制寡头政体。但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它却战胜了雅典,称霸于整个希腊世界。斯巴达的政治、军事制度对柏拉图产生了重要影响。斯巴达的最高政治首领是两个国王,由这两个世袭制国王及28个贵族组成贵族会议,亦称长老会议,由所有30岁以上有公民权的斯巴达男子和曾参加重装步兵队者组成民众大会,表决或否决国王或贵族会议提出的议案,并选举执政官执掌实际大权。斯巴达男子一生从事军事训练,20岁便开始参加军队,直到60岁才可免除军役。他们虽然可以结婚成家,但必须长期过着军营生活,私生活从属于军事化。为了生育健壮的后代,女子在出嫁前也要参加各种体育训练,儿童自7岁起即离开家庭,由政府负责进行严格的训练,以便将来成为合格的军人。总之,斯巴达人是一个军事化的民族,他们唯一的职责就是打仗。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局是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斯巴达战胜了远比他先进的雅典,奴隶主贵族政体战胜了奴隶主民主政体。雅典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阶级对立不断加深,内在矛盾日益激化,内战频起。而斯巴达则因为经济不发达,社会分化不深,阶级矛盾尚未激化,政治上、军事上比较统一,因而最终能够战胜雅典。这便是二千四百年前发生在西方的历史事实:落后但“集权”的斯巴达战胜了先进却“民主”的雅典。

  由于出身贵族和雅典的传统,柏拉图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少年柏拉图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他喜欢绘画,写过诗歌和悲剧,并在合唱队担任过指挥,他还热爱体育运动,曾在伊斯特莱亚赛会上比赛过摔跤。柏拉图文学造诣极高,写出了许多对活体文学名著,包括哲学名著。引导柏拉图把自己的兴趣从诗歌、戏剧转向哲学的不是别人,而是苏格拉底。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狄奥尼修斯赛会上,当柏拉图听到苏格拉底的演讲后,立即将自己为获奖而准备的一部悲剧付之一炬,他吟诵着说:“啊,火神!到这里来吧,柏拉图现在多么需要您阿!”。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出身于雅典平民之家,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他本人早年也曾以雕刻石像为业,但对研究哲学的问题一直有着强烈的兴趣,他读过许多先哲们的著作,其中阿那克萨哥拉的“心灵”说唤起过他极大的注意。他曾和不少著名智者如普罗泰戈拉、普罗第柯等辨论哲学问题,包括伦理、道德、教育及政治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哲学风格,因而被当时雅典公认为最有智慧、最有教养的人。公元前399年雅典恢复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控传播异说,引进新神、毒害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陪审庭以360票和140票的多数判处他死刑。苏格拉底在从容面对死刑答辩后饮鸠而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千古奇冤之一“对苏格拉底的审判”。苏格拉底之死,说明了一个问题,民主的决策未必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因为真理未必经常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而真理一旦只是属于少数人,那么,这时的民主制无疑是一种绞杀真理的机器。柏拉图目睹了落后而专制的奴隶贵族制部落斯巴达的胜利,又亲历了其老师苏格拉底被民主制政权无情的杀害,酿成人类思想史上著名的悲剧,为此他同当时雅典人一样,进行了反省和深思,正是在这种风雨飘摇的奴隶制度背景下,历经错综复杂的社会变迁的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哲理精神,并以其独特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念描绘了心中的《理想国》。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描述和设计了一个等级森严的理想图制度。他认为,正如人的灵魂有理性、意志和情感三个部分一样,一个理想的国家也是相应地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即统治阶级;第二等级即武士阶级;第三等级即劳动者阶级。

  统治者阶级是指极少数受到哲学训练的人,这些人在“理想国”中掌管立法、司法、行政、教育等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柏拉图看来,他们是由神用金子创造出来的,拥有天赋灵魂中的理性部分。他们以“智慧”为美德,其天赋的职能是管理国家、指挥他人。他们是理性的化身,是国家的最高等级。理性在国家中的统治地位正是通过这个阶级而体现出来的。现代的“精英治国”理论带有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政治观点的衣钵。

  武士阶级是专门从事战争的军人,这些人虽然也属于统治阶级,但只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保卫者和辅助者,在“理想国”中属于仅次于统治者的地位。在柏拉图看来,他们是神用银子创造的,拥有天赋灵魂中的意志部分。他们以“勇敢”为美德,其天赋职能是防御敌人,保卫国家,以武力为手段实现统治者的意志,也就是忠实地为统治者阶级效劳。中世纪的欧洲骑士阶层或其“骑士荣誉”,亦无不脱胎于柏拉图《理想国》这一学说。

  劳动者阶级指农夫、手工业者和商人等,这些人构成了“理想国”中的最低等级,也即被统治阶级。在柏拉图看来,他们是神用铜铁铸造,只拥有天赋灵魂中的情感(欲望)部分。他们以“节制”为美德,其天赋职能是生产社会的物质财富,供统治者享用。

  柏拉图认为,正如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三种美德融洽无间、各司其职时产生第四种美德“正义”一样,在“理想国”里,上述三个等级的人应当安分守己,各守本位,尽职尽力,“和谐一致”。只有这样,这个国家才能成为理想的国家,才能实现“正义”的原则。在柏拉图看来,“正义”不仅应当是全体人民的美德,而且还应当是整个国家的美德。如果这三个等级互相干扰、互相代替,那么就不会有什么“正义”可言,而将会给国家带来最大的损害。

  柏拉图还认为,虽然统治者阶级和武士阶级都是天生的,是神用金银制造的。如闽南歌唱道:“人是好命囝,框金和包银”。但是,为了保持这两个阶级的本质纯洁性,必须对他们实行“共产”制度和进行严格的教育、训练。他主张在第一、二等级中取消私有制,取消家庭,实行共妻共子,无论男女都住公共房子,吃公共饮食;并且为了保持种族优良,由统治者决定婚配,子女一出世便离开父母,由国家养育和施行教育、训练,使之成为优秀的人才。这就是柏拉图所构想描述的“共产”社会。

  至于怎样对第一、二等级施行教育、训练,柏拉图更作出了系统的规定:首先是体育和诗歌、音乐方面的教育,因为体育可以锻炼身体,诗和音乐可以培育美感与和谐精神;其次是天文学、数学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学习数理知识,使受教育者提高认识能力,以便他们能够从了解现象世界入手,进而了解理念世界。柏拉图认为人们日常感到的具体事物是易变的、相对的、不真实的,如佛家释迦牟尼在《金刚经》中所指“如梦如电亦如露,应作如是观”。而只有通过理性认识到的理念才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实的。这如后来朱熹学说法:“有是理便有气,但理是本。理为不生不灭,而气却是有生有灭,并不断由理产生气”。柏拉图可见的“现象世界”相当于后来南宋朱熹所说的“气”,其可知的“理念世界”亦既朱文公所指的“天理”。最后,柏拉图认为要对经过选拔而产生的优秀者施行高等教育即“辨证法”的教育,使他们学会洞察世界的方法。然后就可以担任各种统治的职务,执行立法、行政、司法、教育等管理的任务。这些观点很象与其同一时代的中国儒家文化始祖孔夫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论语。而需特别指出的,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实现,关键在于要由哲学家来当国王,他十分强调国家权力与哲学理性的合二为一,认为只有以哲学为工具来治理国家,才能实现对武士和劳动者进行智慧的统治,因为哲学乃是“科学之科学”,是科学的灵魂和导向。在柏拉图看来,传统世俗的政治家不过是政客而已,他们实际上完全不认识自己的根本任务,甚至只能依靠权力支撑的意志或情欲散发的需要来发号施令,这不是理想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只有以“智慧”为美德的“哲学王”或导师领袖才能洞悉万物的本源,把握绝对的至尊,以“理想国”的理念为范型、蓝图,塑造出实际的、现实的理想国家。柏拉图后期的对话如《政治家》篇和《法律》篇提出的政治主张,已经不同于《理想国》,如在《政治家》中,他开始注意法律的作用,认为在没有“哲学王”的情况下,有法民主制优于无法民主制。从《理想国》到《法律》篇,标志着柏拉图的政治学说已由空想(乌托邦)转向现实,由理论转向实践。

  柏拉图《理想国》政治学说是对其理念哲学的引申和发挥,是直接为奴隶主阶级统治国家提供理论依据的,作为奴隶主的思想家,他根本不把第三等劳动阶级的奴隶当人看待,在“理想国”中的奴隶被排斥于接受教育训练的等级之外,根本没有任何政治地位可言。但无论他在《理想国》、《政治家》或《法律》篇等的阐述的政治学说,一方面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曲折反映,另一方面又是对奴隶政治制度的全面理论总结,其间的人类思想智慧至今仍闪烁若存。如今,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人,从二千四百年前乌托邦“理想国”等外来文化启示中,我们不应忘记,人除了应当满足自身的情感欲望(这一柏拉图认为低级的)需要外,似乎还应有一种为社会建设尽职尽力的服务意志,包括参与管理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理性智慧,这才是在科学发展观中所追求的人与社会的和谐!

 

(0)

相关推荐

  • 柏拉图,原来你写的是这样的理想国

    标题是我读完柏拉图的<理想国>后的最大感受.从泰利斯(史上第一位哲学家)第一次用理性思维思考"万物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始,哲学已走过星辉熠熠的2500年,其中&qu ...

  • 柏拉图的理想国,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是[襄子讲西方]第 065 篇文章 [光荣希腊]第 40 篇文章 苏格拉底死去的前一年,公元前400年初,希腊的万人远征军在色诺芬的带领下回到了黑海附近,一路上,他们与当地的民族作战,壮志饥餐胡虏肉 ...

  • 坤鹏论:苏格拉底的探问(下)

    苏格拉底用一己之力.身体力行告诉人类以及他的后世同行,作为哲学家的力量不在于提出这样那样的哲学理论,而是在于他有能力逼使人们反思. --坤鹏论 历史小档案 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时期 时间:公元前4世纪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八十二:上苑,有外婆那幸福的老房子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龙文湘桥上苑一一外婆的老房子,与表哥海泉一起来溜达,这是儿时幸福的港湾,而今此地仅留残墙旧壁-外婆老舅巳归仙,表哥孙女笑嘻嘻嘻! 不可低估这老房子,大表哥嘀咕"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七十二:六宫粉黛皆失色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儒家三圣一一孔子 ,孟子,朱子,不读孔子<论语>,就可能出不了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这个能为刘邦在月下追回韩信,又能亲笔诓韩信入宫中吕后所伏-实际的本领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六十二:仗义每从屠狗辈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小石码西湖路菜市 石码西湖路菜市巧遇了当年虽做不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治安水平,但一听他的名字"婴不啼哭,狗不敢吠"的神人,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四十九:金风法雨话古林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最近,龙文区作协发起一个<村庄不远>的诗歌创意写作活动,感觉不错,其实小石码的<村庄不远>,风景尽在紫云岩,岩中古林禅寺,别有一番儒风禅影! 有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四十八:民间故事:月峡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民间故事:月峡 梧闽 文 这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南海观音动土改造装饰紫竹林山门,为了使她的道场更加庄严壮观,便驾起祥云径直来到天庭向玉帝请求赐给她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四十:“心”学王阳明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王阳明,字伯安,名守仁,自称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也就是当今著名作家余秋雨的家乡人.王阳明于1472年出生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少时就读私塾,以"读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九十二:僧敲月下门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白云岩寺前七宝铜塔 "推敲"这个词是出于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八十四:紫泥,难忘的记忆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锦江道上看赛龙舟 这是我的第二故乡紫泥镇土仔社龙舟盛会,我曾于1983年9月6日~1988年7月5日在紫泥镇工作,进驻过南书村,城内村,溪乾村,紫泥村和巽玉村-曾和巽玉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八十九:桃花依旧笑春风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桃子 因为我与<月泊龙江>--有诗与远方的生活群友许建鸿贤弟的结缘..使我对中国文脉的动脉与静脉有点新的认识,诗歌给人以动态的美,这不同于建筑.雕刻,字画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