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休息法”:世界精英这样放松大脑
坚持每天读书,每天记读书笔记。
内化为骨血,外显为实践,是为知行合一。
微信公众号《非哥笔记》,更多精彩。
每天成长1%,日日精进,功不唐捐。
摘自《高效休息法:世界精英这样放松大脑》
——日/久贺谷亮(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博士,美国神经精神医学学会认证医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会员。在日本致力于临床及精神药理的研究后,前往美国耶鲁大学从事脑科学研究。2010年,在洛杉矶开设TransHope Medical(久贺谷心的诊所),并担任院长。他在诊疗中结合了正念认知疗法及TMS磁刺激治疗等方法,将大脑视为一个器官来直接予以治疗。在日本和美国一共拥有超过25年的临床医生经验。)
1
“也并没有做什么,却常常感到疲倦”,“即使在休息日保证了充足的睡眠,周一早上还是昏昏沉沉”、“注意力无法集中,很容易走神”,如果你不幸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你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大脑。
脑疲劳和身体疲劳不同,即使身体得到了充分休息,脑疲劳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一直积存。
通过大脑的休息方法——正念,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将其重置为“不易疲惫的大脑”。
正念的效果:(1)提高注意力、集中力,可以持续专注于一件事情。(2)提高情绪调整能力。可调整愤怒或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3)提高超认知力。具备能够客观判断情况的能力。(4)提高免疫力。不易感冒。(5)对老化引起的脑萎缩也有效果。(6)大脑关于记忆的对应部位密度增大。
人类大脑重量约占自身体重的2%,一天消耗能量总和的20%。
美国对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神经学学者马库斯·E·赖希勒(Marcus E.Raichle)教授提出“预设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
DMN,是指由内侧前额叶皮质、后扣带皮层、楔前叶、顶下小叶等构成的脑回路,其会在大脑未执行有意识的活动时也自动进行基本运作。
将DMN的活动解释为“汽车挂空档”也许更容易理解。也就是说,人类的大脑一直处于“发动着引擎”的状态。而DMN的能量消耗居然占大脑总能量消耗的60-80%。也不是说,即使不集中注意于任何事,只是放空的状态,只要DMN仍在过度运作,大脑就永远不会获得休息。换言之,即使是在大脑有意识地执行某项作业时,所需的追加能量消耗也仅点大脑总能量消耗的5%。
可见,DMN才是大脑能量的最大消耗者,DMN才是脑疲劳的始作俑者。
如果希望身心都能够得到休息,那么不能只是懒洋洋地待着,而是需要和DMN战斗,使之镇定下来。
2
通过正念,可以缓解脑疲劳。
正念(Mindfulness):不加以任何评价或判断,主动关注当下的感受。
正念就是以冥想为基础的大脑休息法。
据说正念来自于原始佛教,但其宗教性已被彻底剥离。从来自东方的思想或冥想法之中,抽出对现代人有益的精髓技法——这就是正念。
正念使“大脑休息”的原理:执行正念,可以减少DMN大脑相关部位的过度运作,从而让大脑的能量消耗减少,大脑得到休息。
正念才是真正的“高效休息法”。
3
正念呼吸法:
——关于身体的感觉:
采取坐姿,挺背,背部不靠着椅子。
双手放在大腿上,双腿不交叉。
闭上眼睛,或双眼只看前方两米左右。
感受与周围环境的接触(脚底与地板,臀部与座椅,手与大腿等)。
感受身体被重力吸引的感觉。
5分钟也好,10分钟也好,重要的是每天持续实践。
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大脑最喜欢“习惯”)。
——关注呼吸的感觉:
关注与呼吸相关的感觉(通过鼻腔的空气,因空气出入而引起的胸部和腹部的起伏,呼吸与呼吸之间的停顿,每一次呼吸的深度,吸气与呼气的温度差异……)。
不必深呼吸或刻意控制呼吸。
配合呼吸次数,可以数数从1-10,数到10后,又从1数到10。
过程中产生杂念很正常,不必苛责自己。如果浮现杂念,就将注意力转回“专注呼吸”这件事上来(呼吸是“意识之锚”)。
正念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对自己的感觉或呼吸投入不一般的专注。
——原理:
容易疲惫的大脑,无法关注当下。注意力涣散、无精打采、焦躁不安等都是大脑疲劳的征兆。究其原因,是意识始终关注着过去或未来却不留意“当下”的这种状态已逐渐呈慢性化。让我们通过转而关注现在的“内心练习”来塑造不易疲劳的大脑。
正念虽然也包含了注意力训练的层面,但实际上,其本质并不在呼吸。那么到底是要做什么呢?是要专注于“当下”。从过去或未来的压力中解放出来,才是正念的目的。
小孩对一切事物都充满新鲜感,他们对当下的事情会投入莫大的关注,不会因一边做事一边对别的事情耿耿于怀而烦恼。正念会帮助我们找回犹如初遇这个世界般的赤子之心。
正念的核心是“Let it go”——保持现状不变。
对于类似“必须XX”“不能XX”这样单方面决定的态度,我们称之为“评判”(Judgemental),正念很排斥这种评判。
4
心事重重时,进行“动态冥想”。
步行冥想:自己决定步行速度,刚开始时走慢一点。有意识地留意手脚肌肉、关节的动作,以及与地面接触的感觉。给自己的动作贴上标签,例如“右和左”“上和下”等。
以站姿进行动态冥想:站着并将双脚打开至与肩同宽,向两侧伸出双臂并缓慢抬高。专注于手腕肌肉的变化、血液下流的感觉,并感受重力。双臂抬高后,再缓慢入下(重复的动作)。
以坐姿进行动态冥想:感受坐在座椅上的状态,由后向前缓慢转动肩膀。专注于肌肉和关节等的细微动作及感觉。
正念,可以摆脱“多线程作业”。现代社会,大家都并不专心于眼前的一件事,而是在做着一件事情的同时,也在思考和执行着其他的事情。比如“边走边玩手机”,这正是丧失“当下”的典型的自动驾驶状态。
如果习惯了这样的多线程作业,大脑就会失去一项重要的机能,即集中力。长期处于自动驾驶状态的大脑,会失去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处的能力。
正念与集中力的联结,是一种被称为心流的状态。心流是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提出的概念,即放松地彻底沉浸在目标之中,能发挥出惊人集中力的状态。
心流状态时,自我意识消失,人事合一,完全沉浸于当下的目标当中。
解除由多线程作业带来的自动驾驶状态,同时达到集中与放松共存的状态的有效方法就是动态冥想。这与呼吸法不同,是以自己身体的动作(动态)作为意识之锚的方法。
饮食冥想:使用五感,体验进食的全过程。只做进食这一件事,完全沉浸于这个过程当中,慢慢地去感觉进食的各个细节。
5
肉体的疲劳也是一种被称为“疲劳感”的“大脑现象”。
所以说,即便是身体的疲惫,休息的主要环节也仍然在于大脑。
通过正念改变大脑:
方法1:持有切换开或关模式的仪式。用听特定的音乐、冲澡等方式明确区分工作模式与休息模式。
方法2:接触自然。接触超越人类格局的非人工产物,可以促进从日常或工作模式中解放。
方法3:接触美。美的感觉可以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奖励系统和外侧前额叶皮质。
方法4:培养可以埋头于其中的兴趣爱好。集中于喜欢的事情,会刺激大脑的奖励系统。
方法5:回到故乡。养育自己的地方令人安心,而安心是不安的反面。
6
如果是自己所尊敬的人或历史上的伟人,他们会怎么考虑?
认知行为疗法:是指通过改变认知(思考方式)进而改善心理问题的技法。最初是以修正行为为主的治疗法(第1代),之后精简为以修正认知习惯为主的方法(第2代)。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卡巴金教授提出的“正念减压疗法”,被定位为第3代的认知行为疗法,他被称为“正念之父”。
“自己”与“自己的想法”不可等同视之。
要对杂念持旁观者、第三者的视角。
杂念只是大脑一时的访客而已,本来就与你毫无关系。故而,没必要把你自己与杂念视为一体。
除正念以外,只有睡眠才是最重要的休息方式。
睡眠是大脑的“沐浴”时间。观察老鼠睡眠时的大脑可发现,脑脊髓液这种清洗液的分泌增多。此清洗液可以冲洗掉β-淀粉样蛋白这种造成大脑疲劳的物质,由此可以获得大脑的休息效果。
在睡前的5分钟或10分钟,可以尝试正念呼吸法,有助于促进睡眠。
美国国立医院图书馆发布的“良好睡眠心得”。
·固定就寝及起床时间(让大脑记住生物钟)。
·控制咖啡因等刺激物的摄入(交感神经兴奋不易入睡)。
·将烦恼之事写出来以后再上床(烦恼会让大脑无法休息)。
·早上起床后晒太阳(易于养成固定的睡眠及起床习惯)。
·适度的运动(适度的疲劳有助于睡眠)。
·避免长时间的午睡(会降低晚上的睡眠需求,导致生物钟混乱)。
·控制睡前饮食(消化食物会妨碍睡眠)。
·在床上不要看电视或手机(大脑会误认为这不是睡觉的地方)。
·如果中途醒来请离开床(让大脑记住床是睡觉的地方)。
·养成自己的睡前仪式(大脑乐于接受习惯)。
·让卧室成为可以放松的环境(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而促进睡眠)。
7
现代人迄今为止追求的都是生财盈利、学习求知和提高能力所必要的成长的方法,所轻视的是休息的方法。原本,为了成长,休息是不可或缺的,可我们对于休息实在是太过敷衍了。
正念,不挑剔时间。虽然建议固定时间以养成习惯,但24小时随时可行。请一定不要忘记这种“自由”,不必过于形式主义。
坚持每天读书,每天记读书笔记。
内化为骨血,外显为实践,是为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