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苑】苏健:​青城名小吃·水煎包(散文)

青城名小吃·水煎包
文/苏健

青城“水煎包”又名叫“水仙火烧”。我曾经腹诽过这个名字,大概人们以讹传讹,把“水煎”,误做“水仙”(抑或因为拗口),应该叫做“水煎火烧”——不对,它的确是生包子用平底锅又蒸又煎做成的。

青城水煎包是地方名小吃,以其皮薄个大、馅多味美、价廉物美颇受当地人和外来客欢迎。当地有句口头禅“赶集上店,吃包子吃面”,这“吃包子”就指的是吃水煎包。

包子作为一种常见面食是有些来历的。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蛮,撤兵到泸水的时候,河水大涨,波浪汹涌,军队无法渡过。孟获说:“要想渡过泸水,必须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和黑牛白羊,祭祀河神方可。”诸葛亮说,“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自有见。”否决了孟获的建议,命令随行厨师杀牛宰羊,和面为剂,塑成假人头;用牛羊肉填充里面,称为“馒头”。投进河中后,顷刻风平浪静,于是大军顺利渡河。明代郎瑛《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晋朝以后,有一段时间古人还把馒头也称作“饼”。凡以面揉面作剂子、中间有馅的,都叫“饼”;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有的称作“玉柱”、“灌浆”、“饤饾”,韩愈有诗为证:“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馒头是作为供观赏的看席,被当做供品;宋时馒头成为大学生经常食用的点心,所以《武林旧事》中称做“羊肉馒头”、“大学馒头”。馒头成为食用点心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因为其中有馅,于是被称作“包子”。宋人王栐《燕翼诒谋录》:“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后注曰:“即馒头别名。”猪羊牛肉、鸡鸭鱼鹅、各种蔬菜都可作包子馅。

到了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称作“大包子”。《清稗类钞》辨馒头:“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现代北方把没有馅儿的大多数称作“馒头”“馍”、“卷子”;南方把有馅儿的也有称作“面兜子”、“汤包”,还有“生煎包”当别论。

至于“水煎包”,传说与汉朝刘邦还有关系呢。相传两千多年前,刘邦母子被秦兵追杀,逃到丰县东城已是黄昏时分。母子二人又饥又渴,恰好看见一家包子铺正要收幌子关门,其母便向店主讨食。店主见二人可怜,就把烧汤剩下的粉丝剁细,加上韭菜做成馅儿料做成包子,接着把包子放入平底锅中煎熟,并且用豆面、小米面混在一起熬成粥,请他们食用。刘邦与母亲吃后顿觉精神备爽,顺利逃至沛县,免遭一场劫难。后来刘邦登基称帝,他母亲却念念不忘那顿救命饭。于是刘邦特意请来当年开包子铺的那家人,将他们迁至长安新丰宫开店打水煎包,圆了其母想吃水煎包、喝面粥的心愿。如今,在江苏丰县和沛县仍然保留着吃水煎包、喝面粥这一汉代遗风,而且粥也被称为“帝王粥”。

当然传说不足为凭。权威的说法是:“水煎包,特色传统风味小吃,属豫菜菜系。豫菜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东京汴梁城(古都开封),在华北和中原地区颇为流行。”

青城十几家水煎包店都师承古法工艺,精心选料,搭配科学,匠心制作,成为地方特色美食。青城水煎包有荤素两类,十几个品种。荤的水煎包多以猪肉、羊肉、牛肉、韭菜、茴香、白菜等为主馅;素水煎包则多以粉条、虾皮、木耳、豆腐、胡萝卜等时令蔬菜为主馅。

馅是一方面,青城水煎包用火、用油、用面很讲究。包子皮为发面制皮,太老太嫩都会影响包子的质量;包子皮如果是死面的,那就变成锅贴了;不光拌馅儿要用花生油,在特制的平底锅内刷上底油也是花生油。油不宜过多或过少,把包好的包子依次顺序放入锅内,加一定数量的稀面水,盖上锅盖大火煎到水干即成。其中点水也叫“下汗”,火候尤为重要。总之,要做到底黄、面白、馅足。水煎包属于大众风味的小吃,物美价廉,制作方面不受四季影响,它一直是当地畅销的地方风味小吃。在当地人们简称它为“水仙火烧”、“煎包”,打好的水煎包盛出一盘来,个个相连,其状方底肚圆,外软底酥,馅料鲜美,口感甚佳。

岳珂有首《馒头》诗,其实写的应该是包子:“几年大学饱诸儒,薄枝犹传笋蕨厨。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枚白莲肤。芳馨正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老去牙齿辜大嚼,流涎才合慰馋奴。”想必岳大人吃蒸包相当满意,要是吃过青城水煎包的话,定会大快朵颐,写出更好的《煎包》诗。

作者简介:苏健,男。淄博市作协会员、乡土文学社会员、《东方散文》签约作家。现任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语文教师,喜爱文学,尤其散文。迄今有多篇散文、小说等发表于各级网络及报刊。

责任编辑 : 老船长

排版编辑:余  萍

《中国乡土文学》

征稿启事

《中国乡土文学》纸质期刊由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乡土文学社主办,著名文学期刊《今古传奇》编辑部承办,刊号ISSN 1003-3327  CN 42-1050/I   邮发代号 38-83。
2020年乡土文学社与《今古传奇》强强联手,隆重推出大型文学季刊《中国乡土文学》,已成功举办三期,反响强烈。现向广大作者征求下列稿源:
小说天地 中长篇和短小说
影视剧本 电影电视剧本
乡土作家 散文作品专辑
乡土诗人 诗歌作品专辑
会员推介    会员作品专辑
封面和封二、封三、封底图片   优秀美术、书法和摄影作品。
 本刊收录作品在公众号平台发表与否不限,投稿邮箱359880941@qq.com。本刊定价60元,全年240元,订阅微信:damo359880941。凡在本刊发表作品,必须订阅含刊载本人作品全年杂志,图片和篇幅长的文字作品适当增订含本人作品期刊若干册。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土文学社

20201年1月1日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兼小说组长)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第一流
排版工作室主任 陈缘
散文组长 陈淑娟

编 委  (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史寿林    孙成纪   石海天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彼 铭
郭良美   皇 甫   谢文兴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