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物——明清器物中的博古图

“博古”,意为通晓古事物,博,尤其强调其范围广大,数目繁多。

“博古”最早起源于北宋大观时期,徽宗命王黼等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名曰《宣和博古图》,共计30卷,以示宋人对古器的收藏,这其中的古器主要是指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商至唐代的铜器839件,集宋代所藏青铜器之大成,故而得名“博古”。

北宋《宣和博古图》书影

这一现象并非皇家特例,而是北宋时的社会风气。据吕大临言:“观其器,诵其言,形容仿佛,以追三代之遗风,如见其人矣。”宋人崇古,于是当时士大夫纷纷收藏研究古代器物碑刻,是以金石学兴起,相关著作渐次修成。《宣和博古图》亦不过是其中一部,但它是种类最全的一部官修图录。

靖康之变时,绝大多数古物都毁于兵爨,蔡绦为此慨叹惋惜,但也庆幸地说道:“至于图录规模,则班班尚在,期流传以不朽云尔。”古物虽不传,但图录可证明其存在,亦可提供些许研究价值,供后人瞻仰。所以元明清时期,《宣和博古图》多次刊刻,许多仿古器物都是按照其中记载制成。

到了明清,文人更加重视自己的生活情趣发展,古物鉴藏成为了一种娱乐方式,如董其昌所说:“先王之盛德在于礼乐,文士之精神存于翰墨。玩礼乐之器可以进德,玩墨迹旧刻可以精艺。居今之世,可与古人相见,在此也。助我进德进艺,垂之永久,动后人欣慕,在此也。”

宋人崇古,明清玩古。

清康熙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围炉博古》(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对古玩的热烈追求自然也体现到了工艺品上,光是仿制怎么够表达古人对古玩的热爱呢?必须得把古玩纹饰变成一种装饰纹样,这样才能目之所及、手之所触,都可以欣赏古玩的风采。

博古之用

博古图成为工艺品的装饰纹样是在《宣和博古图》后,这一做法尤其兴盛于清代。在清至民国的器物上尤多,罐、碗、杯、盘、笔筒、花瓶、茶具等都可见博古纹的身影,其中最多的便是瓷器。

「瓷器」据现有资料记载,明代早中期的瓷器,官窑产物更多的是反映宫廷文化,民窑更多的是适应平民大众的需求;而明晚期时,为了顺应文人士大夫的需要,博古纹才在民窑的生产兴盛起来,此时多见青花或五彩的博古纹花瓶,构图简约,纹饰略微有些夸张变形。

清初还存留有晚明遗风,直到康熙时,博古纹才在瓷器上真正迸发出光华,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博古纹与冰梅纹结合是当时康熙瓷器装饰中的一大特征,蓝白相间,呈现出较强的文人画意。

清康熙 青花博古纹蟋蟀罐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后期时虽因经济下滑,博古纹的发展也不如之前顺利,各时期又略有不同,但总的来说还是保持了较高水平,其图样俊秀,色彩鲜艳亮丽,其中以光绪朝的数量和艺术水平为胜。

清咸丰 粉彩开光博古图碗 故宫博物院藏

「家具」明时家具重简素,博古纹只在少量家具上出现,如此件紫檀箱,仅在侧面阴刻博古纹。

明 紫檀木雕龙戏珠纹箱 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康雍乾时期,因经济繁荣、审美风潮变化,博古纹在家具上的应用达到了自己的顶峰,其绘图细腻精巧,既写实,又写意;既精致,又新颖。

嘉庆时技法更为娴熟,融入了镶嵌、描金等工艺,在博古图画中添加更多点缀装饰,还出现了古代界画风格的博古纹。

界画是古代绘制宫廷建筑为主的画作,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它注重写实,强调形似。明代宫廷画家安正文所作的《黄鹤楼图》正是其中精品。

明 安正文《黄鹤楼图》 上海博物馆藏

「织绣」明清丝织业繁盛,江南地区出现了多个丝绸重镇,丝织物不再是皇家权贵专属,而是成为平民亦可拥有的东西,再加上刺绣发达,博古纹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织绣上的一角儿。大的有戏衣、挂轴、屏风,小的有荷包、包袱、眼镜袋、扳指套,可谓是“雕几杂陈,奇觚纷列,繁缛富丽”。

清初 驼黄缎绣博古纹袜 首都博物馆藏

此外,还有各式精巧工艺品,由累丝、烧蓝等各种工艺做成博古纹饰样装饰器物,譬如此件花囊。

清 金累丝博古纹花囊 故宫博物院藏

博古之器

通过博古纹的构成认识古代器物,既可了解古代器物之形,又可赏双重意趣。

「鼎」鼎的实际作用是烹煮和盛贮肉类,但因鼎在礼制中的重要地位,其同时也象征着国家政权,是青铜三宝器之一。相传禹铸九鼎飨鬼神,九鼎象征着九州,是夏朝镇国之宝,后来随着政权更迭而迁移。《公羊传》中也记载:“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鼎的数量象征着权力的大小。

西周 蕉叶纹铜鼎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博古纹中的鼎,通常为三足圆鼎形,鼎谐音“”,寓意安定。鼎在博古纹中广泛出现是因为此时的鼎多用以作香炉,或者说此时的香炉多作鼎式,《遵生八笺》中便提到:“古无铜小香炉,即《博古图》,为帝王收藏,仅有一二遗式。后有小鼎炉、兽炉、博山炉。”焚香是文人燕闲时的必做之事,故而鼎颇受欢迎。

清康熙 五彩狩猎图长方瓷板 故宫博物院藏

「铜炉」除了鼎,铜炉也是非常常见的器物。明代铜炉大兴,譬如此时出现了最为著名的宣德炉,其色内融,能在黯淡中发奇光,“精巧远迈前古”。因焚香需要,文人雅士无不追捧收藏。明清士人对铜炉的喜爱也体现到了博古纹中,甚至还有同时出现几个铜炉的情况。

清 紫檀百宝嵌博古图挂屏 故宫博物院藏

「觚」觚本是一种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酒器,也作礼器。其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

商 黄觚 上海博物馆藏

元代开始出现了用来插花的花觚,作为家中陈设一景,但这一现象的流行是在明清时期。《格古要论》中提到古人对青铜器插花的态度:“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陶器亦然。”

博古纹中自然也频频出现花觚,其中插着各种带有吉祥寓意的鲜花,如此件屏风的花觚中正是鲜花怒放,花叶相映,花开富贵,把瞬间之美定格,寓意王朝运势如花一般生机勃勃。

清 紫檀雕云龙纹嵌玉石座屏风 上海博物馆藏

也有插翎羽、珊瑚等物件的图案,象征富贵。

清乾隆 粉彩雕瓷博古图鼻烟壶 故宫博物院藏

「瓶」除了花觚,可以插花的瓶也是博古纹中常见图案,瓶谐音“”,寓意平安。如此只青花瓶上所绘博古图,瓶中插莲花几朵,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清雅之至。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博古图瓶 上海博物馆藏

博古纹中的瓶也可有多种形制,如此件浅绿色缎绣博古花卉纹袷袍,前胸绣白地彩云龙敞口瓶,插牡丹花一束;两肩各绣蒜头瓶和龙穿花贯耳瓶,分别插月季花和暑葵花一束;前襟下幅左绣青花宝月瓶,分别插菊花和芙蓉一束,右绣凸雕蟠螭瓶,插罂粟花一束;后背绣兽耳衔环瓶,插牡丹花;后下幅左绣贯耳瓶,插茶花和梅花,右绣兽耳衔环瓶,插海棠花。

清乾隆 浅绿色缎绣博古花卉纹袷袍及局部放大图 故宫博物院藏

「盆景」放置花卉的除了觚与瓶,还有盆景。宋代时盆景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但'盆景'这一词,最早实际见于明代屠隆所著的《考槃馀事》。博古纹中的盆景或置于器座上,或置于花几上,或悬挂于架上。

清乾隆 剔彩百宝嵌博古图挂屏

盆中不止可放花卉,还可置瓜果,果实累累,正是盛世才有的景象。而若是三多图,即寓意多福多寿多子。

清乾隆 黄漆嵌百宝博古图插屏(局部) 玛丽长公主,哈伍德伯爵夫人旧藏

「爵」爵也是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在商周青铜器中常见,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使用爵寓指“加官进爵”。

清 黑漆款彩百鸟朝凤图围屏(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文房」文房器具也是明清文人鉴赏的重要对象,博古纹中多见的清供器物包括围棋、笔筒、笔架、水丞、羽扇、如意、茶壶等等,寓意书香门第。文房这类博古纹多有出处,以《长物志》最为明显,一般不会随意使用,且多用绶带捆绑装饰,使孤立的各个器物之间有一定联系,遥相呼应。

清康熙 五彩加官晋爵图长方瓷板 故宫博物院藏

其中如意出现较多,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如意像心、似云、类芝,长柄微曲。宋代以后发展成为室内陈设品,明清时被赋予吉祥驱邪的涵义,更为士庶乃至帝王所青睐,在清代宫廷中备受推崇。博古纹中的如意常系绶带,多作为画面点缀,偶尔也可见插于瓶中。

清晚期 广绣花鸟博古插屏 故宫博物院藏

「其他」除以上之外其实还有许多图案,比如古琴、蕉叶、瑞草、铜镜等等都可成为博古纹中的一角,毕竟博古博古,博就是要海纳百川,无所不容。其中杂宝器物甚繁,清代博古图中出现最多的便是:玉磬、犀角杯、珊瑚、方胜、铜钱、双环等。

清康熙 蓝色纳纱方棋博古纹女帔(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值得一提的是,偶尔有用大象背负器物的现象,若大象背负花瓶,就是寓意“太平有象”;若大象背负万年青,就寓意“万象更新”。可见博古图中即便是衬托器物之物,古人也放足了十分心思。

清 黄花梨百宝嵌博古纹方角柜 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博古纹实际上是对真实器具的一种白描,取一器之形,成另一器之饰,可以说是把生活中的雅趣充分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从玩古赏古的角度看,这绝对是一种技术上的开创和发展,从单纯的绘画到雕刻、镶嵌、漆饰等等工艺,无不寄托着主人对风雅古器的热爱和文化传家的期盼。

博古纹中的纹样不仅深纳吉祥寓意,还因受文人推崇天生便有高洁清雅的文人气质。故而博古纹才会代代流传,成为工艺品装饰中的经典题材。

清乾隆 紫檀百宝嵌多宝格式博古图挂屏

虽然博古纹的兴起是一种崇古心理,但对于真正把它变成器物配角的古人来说,博古不过是一种娱乐活动,如《沧浪集》所言:“耳目清旷,不设机关以待人,心安闲而体舒放。三商而眠,高春而起,静园明窗之下,罗列图史琴尊自娱。”于书斋端坐,窗有园林幽静,案上琴尊罗列,把玩品评,犹如与古人相交,是修身养性的燕闲之习,而非某种信仰或极端的崇拜。

能把文化纳入生活,才能使文化永生不败。

(0)

相关推荐

  • 世界十大顶级鬲式炉,谁是你心目中的第一?

    大英博物馆里有一只非常漂亮的宋代鬲式香炉. △南宋 青瓷鬲式炉 大英博物馆藏 这件鬲式香炉折沿鼓腹,既方又圆,下承三足,视觉上给人以稳定敦实的感觉,再加上龙泉窑的代表青釉,在自然光的照耀下闪烁出肥美如 ...

  • 博古图中的物与人

    "博古"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张衡<西京赋>,"博古图"一词则最早见于北宋徽宗时期编纂的<宣和博古图>.这一名称用于卷轴画的最早记载是在明代& ...

  • 福州漆器经典纹饰—博古纹

    博古纹是指以鼎.尊.彝.瓷瓶.玉件.杂宝.盆景.琴棋书画.花卉果品等为内容进行排列组合而成的一种纹样,具有清雅高洁.博古通今的寓意. 沈绍安兰记款<四扇博古纹挂屏> 博古之道,早在高古玉石 ...

  • 国画|精选博古图92幅高清图解(内附高清电子资源0.8G)

    博古图是传统中国画中杂画的一种,是一种摹写古代器物形状的绘画,内容有钟鼎.青铜礼器.砖瓦文物等等同时也会搭配时节植物和器物.如"博古图"加上花卉.果品作为点缀而完成画幅的叫&quo ...

  • 在宋代,它们是最坚硬的、摔不碎的官窑

    宋人博古图 台北故宫藏至少从欧阳修开始,宋代文人的血管里,就有了老化的痕迹.这种老化,非生理上的,而是心理层面的.这种老化,不是衰老,是慕古.仿古意义上的.宋代文人有尚古基因.一定程度上,自欧阳修提倡 ...

  • 明清器物中的灵芝纹

    在明清家具中,我们偶尔会看到这样的雕饰,外轮廓大致呈海棠状,下部两端的线条内收成卷曲状,中间接一枝梗,遒转苍劲.熟悉此物的人一眼便知,这正是灵芝纹. 灵芝纹霸王枨 灵芝,一种多孔菌科真菌,菌盖呈肾形, ...

  • 明清器物中的兰亭文化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2位名士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这一场集会中,他们饮酒赋诗.玄谈游赏.放浪不羁.游目骋怀,不仅使王羲之留下了后世称之为"千古第一行书&quo ...

  • 明清器物中的寿文化

    假如神灵能满足你一个愿望,你会选择什么愿望?一夜暴富,还是爱有所得? 翻开<尚书·洪范篇>,我们看到古人的答案是这样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

  • 于硕:博古图中的物与人

    大观初年(公元1107年)一部记录古代青铜器的金石学著作开始编纂,约16年后,这部共计30卷的<宣和博古图>完成,该书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商代至唐代青铜器839件.每件器物有图,并 ...

  • 张莹莹:论高空抛坠物侵权案件中公安机关的调查权 | 实务研究

    [作者]张莹莹(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来源]<政治与法律>2021年第4期"实务研究"栏目.因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摘要:为 ...

  • 历代器物中的十二生肖

    刚刚回归圆明园的马首和此前归国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鼠首.兔首一起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点燃了国人的热情和好奇-为什么是十二生肖?古人还留下了哪些十二生肖器物? 十二生肖形象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经 ...

  • 幽门螺杆菌“怕”一物,开水中撒一把,口臭消失,胃慢慢变强壮

    阅客资讯 2021/04/30 16:09 张女士,今年45岁,老家住在湖北武汉,最近的半年时间来,她发现自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口臭,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只是普通口臭,没有在意,刷刷牙味道也就消失了. 但 ...

  • 明清小说中的“上元之景”

    王瑾 上元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春节序列节日的最后一个,过完了"十五","年"才能算是过完了.但这"最后一个"却是最热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