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梁令瓒, 还是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作者考

梁令瓒, 蜀 (今四川)人, 生卒年不详, 生活于唐开元年间。 天文学家, 精数学, 发明了黄道游仪, 与同一时期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合制的 “水运浑天仪” , 在天文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梁令瓒善画人物, 工篆书。 他的传世名作《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 设色绢本, 纵 27.5 厘米, 横 489.7 厘米。 原画有五星和二十八宿神形两部分, 分上下两卷, 现只剩下五星及其后十二宿神形图部分, 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而剩余的十六宿神形图已遗失。 历史上曾出现多幅不同版本的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如今也仅有此卷存世。

“五星二十八宿” 中的 “五星” , 亦可称五纬, 即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金、 木、 水、 火、 土五大行星。 其中, 金星古称明星, 又名太白金星;木星, 古称岁星; 水星, 古称辰星; 火星, 因其时明时暗, 行踪不定, 古称荧惑星; 土星, 古称镇星、 填星、 信星等。 “二十八宿” , 源于道教文化。二十八宿, 其中东方青龙七宿是角、 亢、 氐、 房、心、 尾、 箕; 北方玄武七宿是斗、 牛、 女、 虚、 危、室、 壁; 西方白虎七宿是奎、 娄、 胃、 昴、 毕、 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是井、 鬼、 柳、 星、 张、 翼、 轸。

此卷中, 梁令瓒详细描绘了每个星宿神像, 或器宇轩昂, 或恢恑憰怪, 每一个星宿神像右侧均题写有一段篆文说明。 卷首处题有: “奉义郎 (守) 龙州别驾集贤院待制仍太史臣梁令瓒上” ; 在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题款处左上方及右下方分别盖有 “天水双龙半玺” 和 “宣和” 两方印; 形图卷末端则盖有 “宣和殿宝” 。 由此可见, 此卷最早曾经收藏于宋宣和内府, 此画作则绘于北宋以前。 值得注意的是, 据 《宣和画谱·道释门》 记载, 此卷为张僧繇所绘, 该作外签上则写有 “南朝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真迹卷” 。 元代夏文彦的 《图绘宝鉴》 补遗中却称此图出自唐人梁令瓒之手。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的作者究竟是谁, 历史上看法不一, 争议尚存。 据此, 笔者从此卷的流传记录、 绘画形式语言特征上入手, 尝试解答这一问题。

首先, 从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的流传记录上看, 该作品最早藏于宋宣和内府, 后又为清人安岐收藏, 清末藏于完颜景贤处, 后流入日本境内。 《图绘宝鉴遗补》 中记载: “梁令瓒, 或曰蜀人, 开元中工画人物, 宋密阁有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一卷, 李伯时 (公麟) 云 '甚似吴生。 ’ ”

其次,《宣和画谱》 中记载:“张僧繇,吴人也,天监中历官至右将军吴兴太守, 以丹青驰誉于时。 方梁武帝以诸王居外, 每想见其面目,即遣僧繇乘传写之以归, 对之如见其人 ...... 世谓僧繇画骨气奇伟, 规模宏逸, 六法精备, 当与顾、 陆并驰争先。 僧繇画释氏为多, 盖武帝时崇尚释氏, 故僧繇之画, 往往从一时之好。 ” 由于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 甚至数度出家, 为此张僧繇潜心研究, 并创作了大量的佛教题材绘画。 他的绘画吸收了外来佛教题材艺术的特殊技法。 例如 “凹凸花” 画法,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光感透视法, 所绘人物形象立体感颇强, 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唐代吴道子和阎立本都是远师于张僧繇, 可见张僧繇对后世绘画影响之深远。 《五星二十八宿神行图》 中, 线条刚劲流畅, 着色古雅绚丽。 人物刻画细致, 体态丰腴美艳, 栩栩如生。 这些都符合唐代人物画的风格,张僧繇的绘画特色在此作中并不明显。 张僧繇作品中独特的 “凹凸花” 画法和 “退晕法” 在这幅图卷中均无体现。

最后, 图中人物造型及其手持法器的形态设计等特征, 均源于佛教密宗。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 宗派卷中有详细记载: 口诵真言密咒、手结契印 (手式或身体姿势) , 心作观想, 是密教实践的基本手段。 而密宗佛法在唐玄宗开元年以后, 由善无畏上师、 金刚智上师、 不空法师等宗派祖师传入中国, 玄奘西行归来, 就曾传译过密法。 梁令瓒生活在唐开元时期, 正是密宗盛行期间, 梁本人也是天文仪器制造家。 故《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中图形程式体现出密宗之特征, 图画题材也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南朝张僧繇所画” 这一说法便不攻自破。 该画卷的隔水绫上有三行题跋中写道: “梁令瓒, 蜀人, 开元时率府兵曹参军。 画人物似吴道子, 精天文术数, 工篆书。 见 《唐书 · 天文志》 《南阳名画表》 。 此卷设色古艳, 人物如生, 非唐人不能办, 安仪周定为令瓒作, 信不诬也。 ” 可见, 清代的收藏家、 鉴定家安岐也将此卷定为梁令瓒作。

梁令瓒 (唐)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绢本设色 27.5cm×489.7cm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