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动力、人格结构、人格特征和人格
我们知道人格主要包括人格动力、人格结构、人格特征和人格形成等方面的内容。从认知行为疗法(特别是贝克的认知疗法)的观点来看,人格就是核心信念和补偿策略所构成的统一体。
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在多数人格心理学家眼里,人格的内核是自我或自我概念—就是个体如何看待自己。在认知行为疗法看来,人格的内核就是核心信念,核心信念不仅包括自我概念(即对自我的一般性概括性认识),还有对他人和世界的观念。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信念要比人格的自我概念宽泛一些。
在认知行为疗法看来,核心信念其实也是人格动力的来源,当个体具有负性的核心信念,例如,个体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不可爱的或者是没有价值的,个体就会想办法来掩盖自己的这些负面特征,于是就发展出一些补偿策略,多数人会选择努力、回避、顺从、警惕等策略来应对自己的负性核心信念。相反,如果个体具有正性的核心信念,例如,我是有能力的有爱的、有价值的,这时个体会选择追求完美,让自己变得更有能力,更受人欢迎,更有价值。由此可见,不论个体如何看待自己,核心信念都是个体行为的力量来源。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格特征,也就是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行为式或应对风格。人格心理学家喜欢按照某个标准把人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卡伦·霍妮把除正常人格外的神经质人格的人分为接近人群、反对人群和脱离人群三种类型,阿德勒把人分为追求卓越和远离挑战的两种类型,以及艾因斯沃斯根据依恋关系把人格分为安全型关系、焦虑一矛盾型关系和回避型关系类型。前面已经提到,补偿策略对应着个体的人格类型或行为方式与应对风格。换句话说,在认知行为疗法中,不同个体的人格特征可以应用补偿策略来加以描述,可以根据个体采取的补偿策略不同而区分为若干不同人格类型的人。
例如,一个对自己有完美主义要求的人,他们通常的核心信念是“我是无能的”,他们采取了“努力策略”,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总是竭尽一切努力追求完美结果,这样的人格在精神病学里被称为强迫型人格。生活中你也可以看到有不少人,他们一般会表现得很顺从,一切按照别人的安排行事,不太愿意自己做主或做决策(尽管他人的决定可能会损害其自身利益)在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如果你问她想吃什么,她经常回答“随便”“都可以”等不表达自己意愿的话。这样的人,他们的补偿策略(即行为方式)是顺从的,其核心信念可能是“我是无能的”或“我是不可爱的”。他们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无能或不可爱,多采取听话、顺从、不表态的措施,避免被人看出自己的无能或者被人反对或不满意。这样的人在精神病学里被称为依赖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