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流感又在路上,中医怎么预防?
中医书友会第2242期
| 导读:前几天,人民日报微博发了一条11月中下旬流感预警的微博,我把如何预防这张图也贴出来大家看下,第3点,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中,1-4条关注的都是流感病毒,第6条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关注的人自身,而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增强体质和免疫力?这就有必要把中医预防流感的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防治小儿感冒临证体会
作者/王伯岳
小儿感冒,既是一个常见病,又是一个多发病。稍一稽延或治疗不当,即可衍变为咳嗽痰喘等病。也即是由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转变为气管炎,或者是发展为肺炎。给小儿带来较大的痛苦。因此,不能把伤风感冒当成无足轻重的小病而等闲视之。
任何疾病都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小儿感冒这个病也应当重视预防,而且也是可以预防的。
学习和探索有关中医防治小儿感冒、气管炎的有效方法,以供我们临床用作参考,实责无旁贷。这里只就个人平素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临床实践中涉及到的有关小儿感冒的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一、关于小儿感冒的预防
中医重视小儿身体的锻炼,主张多吸收新鲜空气和多晒太阳,反对娇生惯养。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说:
“凡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帏帐之中,重衣温暖,譬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
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指出:“忍三分寒,吃七分饱。”明·万全《育婴家秘》进一步阐明:“谚云: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饥,谓节其饮食;寒,谓适其寒温。
散见在历代儿科医籍中有关小儿护养的方法还很多,归纳起来,不外“慎风寒,节饮食"六个字。
慎风寒
风寒袭人,主要是表气不固。小儿气血未充,不耐风寒,更容易受邪侵袭。最好的预防方法,是从幼儿起即进行锻炼。锻炼的方法如“数见风日”,如“适其寒温”,都是很重要的。
明·鲁伯嗣还提出有关锻炼的方法,他说:“小儿始生,肌肤未实,不可暖衣,止当薄衣,但令背暖。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所以以秋习之者,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也即是说,要循序渐进地,养成耐寒的习惯。
还主张“头宜凉,背宜暖。”头为诸阳之会,故宜清凉;以使头目清利,免生头疮目疾;背为肺俞所在,故宜保暖,而不使其为风寒所侵。这些方法,既切合实际,也简便易行。
另外,小儿睡眠、沐浴时都不宜当风,即使在冬月,室内也不宜太暖,应经常保持空气流通。除夏月而外,小儿睡后,应注意背部、腹部、足部不受风冷,头部要露出,口鼻不要堵塞,要保持小儿足够和安稳的睡眠。
以上是小儿护养要“惧风寒”,这一点,在气候骤然变化,或感冒流行季节,尤其应当引起注意。
节饮食
关于“节饮食”是指小儿平素饮食应当注意。小儿发育迅速,需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素、蛋白质等。但是,小儿“脾常不足”,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往往有挑食、偏食的习惯。
针对小儿的这些特点,一是应该坚持以母乳喂养。明·万全《育婴家秘》说:“乳为血化美如饴”,就是说母乳是婴儿最好的营养品。二是应当掌握“食贵有节”“过犹不及”。
就是说,应当保证小儿发育过程的营养所需,但是,对于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也不宜食之过多,以免影响消化吸收,以免营养偏胜或营养失衡。应当鼓励小儿多吃新鲜蔬菜。
因为新鲜蔬菜中所含的维生素、叶酸、纤维素等,不但能减少胃肠疾病,而且能促进胃肠蠕动,保持消化功能,增强抵抗能力,从而也就能防御外邪,不致发生感冒。
另外,还应注意,不要给小儿过食生冷,要多吃熟食、热食,容易消化之食物。《内经》说:“形寒饮冷则伤肺”,肺受寒侵,则容易产生咳嗽痰喘等疾,甚则可因热为寒闭,郁火上攻咽喉而生发热咽痛等症。
这是对小儿护养要注意“节饮食”方面的简要介绍。综上所述,要预防小儿感冒,乃至于要注意小儿全面的护养和保健,“慎风寒,节饮食”都是很重要的。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临床家丛书·王伯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士卿…(等)。作者/王伯岳,编辑/王超。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主编/谭德福、郭剑华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如不及时控制,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本病中医称为“时行感冒”。
流感多突然起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全身不适,头痛,骨节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或高热。流行期常可出现高热、咳嗽及呼吸困难的肺炎型或伴昏迷、抽搐及脑膜刺激征的脑炎型,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的肠胃型。血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
【治疗】
三棱针刺血法
取穴部位:少商、中商(少商外侧2分半指盖稍下正中)、老商(中商外侧2分指盖旁)、中魁、人中。头晕头痛加印堂、太阳。
操作方法:上述穴位每次取3~4穴,以三棱针点刺后用手挤出少量血液(约1~2滴)。
刺血加拔罐法
取穴部位:大椎。
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持三棱针点刺局部2~3下,立即在针刺部位拔火罐,以穴位溢血为度,约5~10分钟起罐,一般1~3次即可。
【资料摘录】
1.张浩志老大夫刺血防治流感经验。治疗:取穴少商、中商、老商、中魁、人中。头痛头晕加印堂、太阳。方法:三棱针点刺出血。疗效:共治疗40例,治疗次日复查,其中23例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11例症状消失,体温下降,6例针后要求服药,未作观察。治愈率72%。观察中发现病情严重者,奏效较快。
2.预防取穴:中冲及少商左右各两穴放血,针刺外关(外侧)留针20〜30分钟。本组穴位不但能预防流感,还能预防小儿腮腺炎。据在流感流行地区试验,凡经上述针刺预防者,均未被感染,屡试屡验。(张浩志,《中医杂志》1959.02.12)
3.耳背放血预防流感。方法:用三棱针点刺耳背后上端静脉,挤压3~5次,使出血变鲜红为止,每3天1次,连续3〜4天。经观察,流感流行期内,某自然村184人,放血后只有15人患病;另一村187人,未作此预防发病67人。差别显著。(《赤脚医生防治疾病经验选》,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2页)
——本文摘自中国实用刺血疗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编/谭德福、郭剑华。编辑/青立。
薯蓣丸加味预防反复感冒
作者/蒲洪春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用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笔者试用于预防反复感冒,有较好的效果。简介于下:
药物组成和用法:薯蓣(山药)120克,党参、黄芪、焦三仙、干豆黄卷各40克,白术、白芍、麦冬、杏仁、防风各24克,茯苓、柴胡、桔梗、阿胶各20克,当归、熟地、川芎、桂枝各30克,干姜、鸡内金各12克,白蔹10克,大枣(去核)20枚,炙甘草15克,蜂蜜750克。
上述诸药(阿胶与蜜同炼)共为细末,加炼蜜调匀为丸,白糖为衣,每丸重10克。每次服二丸,一日三次,连服3个月。服药期间,注意保温,避风寒。
例1.刘某,男,53岁。1985年9月27日诊。近三年来经常感冒,反复发作,冬季尤甚。诊见恶风,纳差,神疲乏力,自汗,舌淡红,脉弱。证属正气虚弱,卫气不固。服上方二料,食欲增加,抵抗力明显增强。随访一年,仅感二次,其势亦轻矣。
例2.孙某,女,41岁。1983年10月4日诊。素禀薄弱,稍有不慎,即患感冒,每月就诊1〜2次,入冬尤其频繁。诊见面容憔悴,精神不振,纳食不香,头晕乏力,舌淡,脉沉弱。服上方三料,食欲增强,精神好转,面转红润。随访一年,未曾感冒。
【体会】感冒尤以体质差,正气不足,宿有肺疾,气候变化异常时,更易罹患。祖国医学认为反复感冒是由于“气虚卫外不固”。《金匮要略》云:“四季脾旺不受邪”。脾气旺盛可抵御外邪的侵袭,减少百病的发生。本文重用薯蓣、四君、大枣大补脾气,使脾旺而不受邪;四物、阿胶、麦冬养血滋阴;柴胡、桂枝、防风祛风散邪;杏仁、桔梗、白蔹宣肺理气散邪;黄芪补益肺脾之气而固表;焦三仙、鸡内金理脾胃,消食滞,使补而不滞;豆卷宣脾化湿。诸药合用,有散诸风邪,补诸不足,滋诸枯槁,调诸营卫,益气固表之功。
——本文摘自《四川中医》,1989年第7期。
编者按:本文收录了3篇文章,第一篇,王伯岳老的叮嘱,不光适用小儿,也适用成人,是我们所有人日常饮食起居的通用准则。第二篇刺血,针对体质偏实,外感后易化热的人群。第三篇薯蓣丸,针对偏虚寒体质。虚寒体质会不会化热?当然也会,临床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