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历代有名的灌溉工程 2024-06-20 12:04:51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古代已有较为发达的引水灌溉工程。西汉元光六年(前129)和隋开皇四年(584),在关中东部开凿的漕渠和广通渠,经郑县北部,灌溉渠下民田。唐开元四年(716),水利家姜师度创修利俗渠和罗纹渠,引桥峪和小敷峪水灌溉农田。此后,历代都有贤良官绅组织群众开渠修堰,引水灌田,至1949年,华县共有小型自流引水灌溉渠道53条,可灌农田12137.07亩。大明人畜饮水工程 自华县志古代,华州比较有名的自流引水工程有:1.西河渠。源出山地北侧,过支家山汇聚细泉,北流数十里,到瓜坡镇东南留村,张、王、古、赵、雷、李等姓分为东西2渠,轮流灌溉。2.金堆峪渠。源出台塬金堆峪,至牒家湾灌田约20亩;半里许,有第一王家堰,灌竹浇稻及半水地百余亩;至瓜坡街西第二堰乃徐、惠、王、黄四姓之水,灌竹浇稻及半水地3百余亩;第三是柿园郭户之堰,灌竹浇稻及半水地百余亩,小暑日与徐、惠等分水,3日内徐、惠2日,郭姓1日,有余水,罗、周、郭、黄家可灌溉。3.石堤峪渠。可灌磨村东西巷、过村西巷、老磨、方南等村田地数顷,以沿渠各村南北为序,逐村灌溉,10日一周。近代至民国时,华州比较有名的自流引水工程有:1.赤堤峪渠。源出马峪河,出峪口马家泉,灌田五六十亩;至沟口修堰分2渠:东渠灌赵湾子、惠家堡稻地、竹园并半水地2百余亩,下至良侯堡修堰一道,灌田六七十亩;西渠故郑堡灌田百余亩,至留村东堡,涝则灌田,旱则潜伏,3里许水复出,井家堡得灌田,至井家堡桥复潜伏,过桥渐出,冀家河、冀家圪瘩、铁王各堡均可灌田。2.车夫峪渠。源出车夫峪薛山底,流八里到刘家沟,夜灌田,昼放流;至留村架板堡沙坡西修堰,流2里许浇竹、稻约60亩。小暑日与东堡包村分水,10日内架板堡张姓浇6日,东堡包村浇4日。3.太平峪渠。太平峪水流出峪口,除饮用外,灌竹约800亩。每十天李家坡、高崖、刘家巷、西园等浇地两日,上下城南堡、王家堡、杨家巷等浇6日。4.良惠渠。民国三十三年(1944)8月,在良侯堡附近开良惠渠1道,支渠3道,在半城、老堡、南寨、西寨间灌田一顷余。5.程会渠。在桥峪河下游,程高、会同坊与王家崖共同灌溉。民国三十年(1941)经县府规定,转浇办法为:王家崖一、四、七日,程高二、五、八日,会同坊三、六、九日。民国三十六年(1947)又经判决,准许王家崖多用十日一天之水。二华排水干渠 自华县志解放后,华县水利建设首先从动员和组织群众修建自流引水工程开始。1949年12月至1950年,李托村组织全村群众在原有渠堰的基础上,延长干渠,增修支渠,使灌溉面积由280亩增加到700亩。此后,经过历年新修改建,到1989年底,全县先后修成了数百条自流引水灌溉渠道,除一部分并入水库灌区以外,尚有单独灌溉和管理的自流引水渠道191条,浇地2.81万亩。其中,灌溉面积千亩以上的渠道有:1.金沙渠。位于赤水镇江村境内,系唐时金沙寺僧人所修,后寺焚僧散,江村居民引以灌田。明洪武年间(1368—1398),利用旧有渠堰集资扩大开凿,定名为金沙渠。万历年间(1573—1620),再次创修。清乾隆三十年(1765),洞渠塌陷。乾隆五十一年(1786)再修。道光四年(1824),渠道复塌;道光九年(1829),完成复修工程。1951年11月,进行改建。1963年,再次扩建,除灌溉江村1441.37亩耕地外,余水还可扩灌水城、程高、会同坊等村耕地863.14亩。1978年,完成了截渗工程。到1989年底,该渠共有总渠1条,干渠3条,支渠36条,有涵洞两座,设施灌溉面积2000亩,有效灌溉面积1024亩。2.石惠渠。位于石堤峪口。1952年,磨村、龙山两村贷款始修。1954年,又贷款续建。1958年4月完工,灌地3200亩。1965年春季,完成了渠道改善工程。到1989年该渠共有干渠3条,总长6500米,支渠10条,总长1.35万米,有滚水坝4座,闸门6座,跌水8座,排洪桥2座,斗门52座,可灌溉杏林、瓜坡两镇7个行政村、36个村民小组的6233亩耕地。3.三合渠。位于东阳乡梁家堡西南250米处,1957年3至8月完成全部工程,有干渠1条,长4600米;支渠15条,建筑物29座。又经1961年、1963年和1984年三次续建,改善了引水条件,保证了灌溉效益。1989年,可灌溉耕地2000亩。4.涧峪东渠。位于高塘镇南东涧峪口。1953年10月至1954年3月由当地群众始建。1958年10月至1960年扩建。1963年11月至12月再次进行续建配套。截止1989年底,涧峪东渠干渠,南自东涧峪口起,北至朱张村,总长12公里,有支渠3条,建筑物有进水闸、退水闸、渡槽各1座,涵闸2座,排洪桥3座,隧道一座,实灌耕地1500余亩。5.涧峪西渠。位于东阳乡西涧峪口,北至魏家塬,全长6.5公里,1957年11月28日至1960年3月建成。1961年至1963年,续建配套。截止1989年底,该渠共有建筑物48座,设施灌溉面积4000亩,有效灌溉面积2500亩,实际灌溉南堡、拆头、留马3个行政村耕地1900亩。原文来源:华县志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赞 (0) 相关推荐 名家专栏■举锸为云——白描《天下第一渠》连载之【中篇】第十八章(郑国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两千多年的历史云烟,一条满载故事的大渠 魏锋专访 微风读书会ID:weifeng279965337 举锸为云 --<天下第一渠>连载之[中篇]第十八章 文/白描 " 一个间谍,如何造就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一条疲秦大 ... 山西古代水利工程 史料中关于本省古代水利工程建设的记述最早可追溯至史前三皇五帝时期.<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台骀治汾,肇始太原",<尚书·禹贡·冀州章>和<史记·夏本记 ... 丽水碧湖平原古堰灌区景观研究 前言 通济堰是浙江省最为古老并且依然在有效运行的古堰,在1500年的演变中,发育出典型完善的水利灌区,流域水文干预.人居空间营建和水资源管控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社会人文体系.因此,通济堰灌区很早就进入 ... 潇河 潇河 潇河,黄河支流汾河的支流.由"小河"谐音得名,古名洞涡水,又称同过水.徐水.发源于山西省昔阳县沾尚乡陡泉山西麓的马道岭,流经寿阳.榆次.清徐县的王答乡,于太原市南郊区刘家堡乡 ... 以诗的语言记录社会与自然的华州历代诗歌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历代诗歌 作者:闫广勤 (一) 渭南市华州区虽然建区不久,但这一片热土,无论是称郑国.郑县.华州.华县,还是称华州区:无论是县级规模,还是管辖数县,其核心 ... 流传在华州的历代“对联” 邮箱:3125136050@qq.com 浅谈华州历代"对联" 作者 宋朝峰 "粤稽三秦,西据百二河山之胜,东有函谷咽喉之险,以其为山川上游,雄跨中原者也."以 ...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李旺岐硬笔草书唐诗三百首257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华州杏林镇梓里五村村名来历的历史典故 梓里五村村名来历的历史典故 作者李友良 (上世纪的梓里大队部遗址 宋朝峰摄) 梓里故县小涧头,石窝紧跟它后头, 只有沙圪塔住得远,全村人都住在沙上头. (一)梓里村的历史典故 (梓里村远景 王海 ... 人才济济,灿若星汉的华州下庙先贤名士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爱下庙这块热土 作者 郭玉贤 下庙,这块故土,平畴沃野.南屏少华,祥光普照.北傍渭水,瑞气滋养.自古以来,英雄辈出,代不乏人.在这块热土上,传唱着讲不完的故 ... 历代有名的书法手卷作品 书法渊源流传数千载,其中精品为历代文人保藏.尤其是宋明之前的书法作品多是长卷形制,书法随着书家感情的宣泄和转移而不断的由缓及促,墨色也会由润至躁不断更迭,这或许就是书法的节奏与美感所在. 今天,为大家 ... 百年华诞论华州变迁: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作者 秦获幸 在十年大革文化命结束以后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全国人民沉浸在获得第二次解放,幸福欢乐的气氛之中,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 华州少华山下的兄妹情缘 邮箱:3125136050@qq.com 少华山下的兄妹情缘 作者 孙守让 今天,应老同学之约去少华山游览,驱车来到售票处,真不巧,因停电缆车停运,去不了玻璃栈道和潜龙寺岂不是白跑一趟了!在我去取电动 ... 华州五龙山,见证了741厂曾经的繁华和如今的衰败! 邮箱:3125136050@qq.com 梦想启航的地方 华州五龙山 见证了741曾经的繁华和如今的衰败 2021年4月24日,恰逢五一调休,天下着蒙蒙细雨,一大早,乘车前往华县,第一站到达渭华起义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