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与巧姐,寄托了曹雪芹的治世理想
曹雪芹封建末世下寄托的治世理想理念:刘姥姥与巧姐
钟大晴
在宝玉第五回游完太虚幻境之后,红楼梦在此后才开始真正拉开帷幕上演。而第一个出场的核心人物就是刘姥姥,红楼梦,整部书很大程度上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贵族文学的气象,包括前五回的铺垫。而刘姥姥,这位底层贫苦的农民婆子,在曹雪芹笔锋下于第六回陡然“闯入”了红楼梦,无疑在繁华富贵的贾府中显得格格不入,在第六回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节,是底层卑微的农民刘姥姥开启了富贵隆盛的红楼梦,可见这位开场的农民形象人物在曹雪芹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在前八十回刘姥姥的两次出场进贾府中,都或多或少影随着巧姐这个人物,在“一进荣国府”时,刘姥姥等候凤姐施恩待坐的那间屋子——“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这是第一次埋下二人关系的伏笔。到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时与巧姐的交集就更多且明显了,不仅暗示下了板儿与巧姐将来的姻缘,同时也安排了刘姥姥为当时没有名字的巧姐取名。而从第五回巧姐的判词中,我们能推敲得知刘姥姥还会有第三次进贾府,并且是最后一次为救巧姐而来。再反观巧姐这个人物,她在红楼梦为数不多的出场经过,以及太虚幻境的判词中,也是影随着刘姥姥这个人物。曹雪芹无疑为我们暗示下这样一条信息:
刘姥姥和巧姐是一对共存挂钩的人物。
刘姥姥在前两次进贾府也都是为了最终贾府灭亡后救巧姐作铺垫。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下刘姥姥和巧姐这两个人物角色?又为什么最终将这对身份天差地别的人物绑在了一起?曹雪芹的目的和用意何在?
单从刘姥姥来看的话,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底层贫苦的农民老婆子,为了讨点恩惠而进到了曾经有些瓜葛的繁荣富贵、钟鸣鼎食的上流社会贾家。她的两次进贾府,并参与了上流社会的活动,曹雪芹都在让我们感受一种巨大而天差地别的贫富差距。两个本是“不同世界”的人物,曹公却把她安排进了贾府和大观园,其用意无疑都是在告诉我们: 取之于民的“贾府”统治者完全脱离了劳动农民刘姥姥。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接触摩擦而产生的悬殊令人触目惊心(本该与“刘姥姥”同枝连气一脉相承的“贾府”完全脱离了底层根基,就像一棵大树失去根基则必亡)。
再来单看巧姐,巧姐是整个“贾府”统治阶层中最年幼的,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众多故事中,存在感微弱,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之一,唯独她既没有独立的人格,又没有参与红楼梦的故事发展。因其年幼,即便在八十回后的故事中也仍然只能是一个过场的存在,并最终有详细描写时也只是她被卖青楼而被刘姥姥救下(从巧姐的判词可看出)。而能入选金陵十二钗的众多女子中,其人物无疑都有美丽显著的人格或和宝玉接触产生重要的影响,唯独巧姐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人物,曹公看重巧姐这个人物是什么?不仅将其纳入正册,并有幸在最后贾府的灭亡中寄以唯一一丝希望存活了下来。
曹雪芹深知并写下了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事实,贾家是“假”的府,真的国。曹雪芹为什么要为其厌恶且必然覆灭的“贾府”留下最后一丝“巧姐”的希望?刘姥姥救下存在感低、仅有一面之缘的巧姐难道只是为了表达“做人多积阴功,善有善报”的简单道理?
我们仍需要联系思考的是,面对美好“大观园”理想世界的覆灭,面对美好纯净的真真正正的“人”不断被扼杀毁灭,对此,曹雪芹痛定思痛后的救世理念是什么?封建社会“贾府”灭亡后的社会该如何走向,才能使人们到达曹雪芹心中的理想美好世界?
要想知道新的世界在哪里,就得看曾经的旧世界是如何灭亡的!(曹雪芹深知封建统治是如何灭亡的才会在“贾府”中写下刘姥姥这个底层劳动农民,安排她进“贾府”就是要“打”封建统治者的脸)
旧世界里的贾府,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强盛的封建统治时期,不仅四大家族相互照应,挥金如土,并且得应龙恩家里出了贾元春这位皇妃,更是有钱有势,此时贾府的掌门人贾政,字存周,又是个圣贤明德,传统的儒家正派人物,内部又有统治强人王熙凤。而就是这样一个鼎盛的统治集团,最后都难逃历朝历代灭亡的“魔咒”。在其灭亡过程中,曹雪芹也刻意安排了统治集团内部会进行的改革措施,即五十六回中“贾探春”一等人的兴利除宿弊改革,而面对偌大腐败的贾府来说,这些措施俭省所产出的钱财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这种统治阶级内部的自补自救,不过是苟延残喘,终究逃不过灭亡的命运。曹雪芹通过这些事例就是要象征的告诉世人一个事实:封建社会已然没有出路,其必然灭亡!既如此,人类将何去何从?
请回到刘姥姥与巧姐中来,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与巧姐的创作目的就是曹雪芹理想世界象征化的存在。刘姥姥代表的就是底层的劳动人民,那么在“贾府”这个真的国灭亡后,按照中国五千年王朝的更迭史,“贾府”这片废墟上必然会有新的政权出现,而巧姐就是曹雪芹寄以新的政权的希望而幸存下来,(这也是本该彻底灭亡的“贾府”,却留下了一丝希望,巧姐承担着除旧建新的象征性,使她即便不能像其她钗一样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存在也能上正册)她带着统治象征的血脉,同时又是与曾经的统治无甚瓜葛的新人。而刘姥姥最终在封建集团灭亡后救下了巧姐,救下这个“新人”,而巧姐最终是和板儿结下姻缘,则象征着“新的政权血脉”从此和“底层的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种理想观念,与今天“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立场主旨本质上是相同的。曹雪芹深知底层劳动农民才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与根本(农民刘姥姥作为开场人物),政权与劳动人民共命运才能永远发展长存,这也是曹雪芹创造“刘姥姥”与“巧姐”这两个人物的目的所在。而把“巧姐”和“刘姥姥”安排在一起,也是寄托了曹雪芹在末世下的一种理想的治世理念。
曾经的统治者“贾探春”一派人的改革仍改变不了“贾府”的灭亡命运,其实已经暗示了封建统治内部的改良是不彻底的,也就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其内部仍是矛盾重重。就像今天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改良而来的资产阶级制度一样,要想解决根本的矛盾、社会与国家得到根本的长久与稳定发展,则如红楼梦般必须要先彻底灭亡一个腐朽的“贾府”,最后让“巧姐”与“刘姥姥”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