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材之选
从古到今的古文选本,最早引人注目的是《昭明文选》,那是南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文人编选的。自南朝至清朝经历了一千多年,清代绍兴人吴楚材及其侄子吴调侯终于编选出了个更完美的新选本《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上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作品的面貌及其风格,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历代名篇几乎尽在其中,有叙事、记人,有议论、抒情,为后代读书人一致公认的启蒙读物。
编选者吴楚材,名乘权,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幼接受很好的家教,又勤奋好学不倦,但他16岁那年,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疾病,病愈后留下足疾。由于行走不便,喜欢游历名山大川的吴楚材便不能“行万里路”,“以足疾废,都邑山川不一而览”,心情苦恼之下,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读书中去,由于资质平平,吴楚材前读后忘记,且他对名篇的理解能力很差,他总结说:“总觉心有戚戚焉”,但吴楚材并不放弃。
古人读书目标之一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吴楚材参加了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吴楚材既没显赫的家室,又没万贯家产,且又资质欠佳,他只得投靠了叔叔吴兴祚,吴兴祚当时任福建巡抚。他一方面任幕僚,另一方面又在私塾教书,勉强糊口。
中年的吴楚材通过博览群书,给人的印象是博学多闻,擅长议论,又见解独特而条理清楚。因此虽无一官半职,但须髯垂腹,风采伟然,虽有足疾,仍以其口才与腹中学问,让人佩服。他在当幕僚期间,处理事务敏捷,在浙闽总督府内工作时,也令浙闽总督范时崇十分看重。
但当幕僚只是为了糊口,并不能给吴楚材带来快乐。35岁左右时,他一面把学来的学问讲授给弟子听,另一方面又自编教材,以此让自己清贫的生活过得充实些。他编的第一部书稿是童蒙读物《小学初筮》。这是一本有关文字、音韵、训诂的读本,让学童接受启蒙教育。
康熙三十年,吴楚材决心选编一本历代传诵之美文的读本,他让其侄子吴调侯配合他进行这一庞大工程。由于两人在清代文坛与学术界,都是无名之辈,他们只能依靠惊人的阅读量,不断从历代古文中反复选择名篇,为后学少年“正蒙养而禆后学”,编选一本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吴楚材虽未在科举中获取功名,但他沉湎古籍,对选择历代佳作,也如数家珍,独具慧眼。
经过反复衡量与比较,《古文观止》在《左传》中选了34篇,在《国语》中选了11篇,在《公羊传》《谷梁传》《檀功》与《战国策》各选出优秀篇章。吴楚材还特别注重唐宋名篇,他将韩愈、苏东坡、欧阳修、柳宗元及汉代司马迁五人认定是古代散文佼佼者,这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定论相符。《古文观止》另一个妙处是兼顾各个时代代表人物与各种文学流派的风格,各种文体兼容并蓄、广收博采又简繁适中。
吴楚材除了选编《古文观止》这部千古流传的佳作,在康熙五十年还与周文炯、周之灿兄弟费时六年,编了一本《纲鉴易知录》,这本书采用编年体的体例,记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明末的历史,纪事简明,让人一看了然,比读厚厚的《资治通鉴》方便多了,对以后读书人学习历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