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 梅、兰、竹、菊

国画 梅、兰、竹、菊

“四君子”是国画创作中惯用的素材,以梅、兰、竹、菊寓意高贵品质和崇高品德,古往今来凡文人雅士都喜用“四君子”表现自己卓尔不凡的情趣或者作为品德的鉴戒。表现正直、虚心、纯洁而有气节的思想感情。各种形式的四君子图案纹样,更是一直流传到现在。各种诗词歌赋中关于梅、兰、竹、菊的描写也是广为传颂。

  我们先说梅。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再看兰花。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梅 兰 竹 菊 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正是因为有这样清雅淡泊的品质,所以为世人所钟爱,被人们称之为“四君子”。

中国的文人墨客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从而成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花鸟画中最常见的题材,这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究其原因,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

“四君子”之一的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

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竹,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国画四君子 梅、兰、竹、菊”

“四君子”是国画创作中惯用的素材,以梅、兰、竹、菊寓意高贵品质和崇高品德,古往今来凡文人雅士都喜用“四君子”表现自己卓尔不凡的情趣或者作为品德的鉴戒。表现正直、虚心、纯洁而有气节的思想感情。各种形式的四君子图案纹样,更是一直流传到现在。各种诗词歌赋中关于梅、兰、竹、菊的描写也是广为传颂。当代国画创作中“四君子”被年轻的艺术家们赋予了全新的艺术气息。

国画四君子

要欣赏中国绘画,对中国画中有名的“四君子”是不可不进行了解和研究的。

国画四君子详解: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我们先说梅。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再看兰花。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但有文道: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他们分别代表:傲、幽、坚、淡的品质。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梅兰竹菊分别代表:傲、幽、坚、淡的品质。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它们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它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怀的象征和隐喻。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郑板桥笔下的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四君子(组图)

启功先生国画作品

启功先生国画作品

启功先生国画作品

启功先生国画作品

(0)

相关推荐

  • 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何能成为古代文人雅士的最爱?

    我们中国人的语言艺术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很多初学汉语的人,经常会被绕晕.我们的语言文字,总是蕴含着谦逊的美德,比如古人对着镜子,想要夸一夸自己的时候,绝对不会说:啊呀,我真是太帅了,太美了! 国画梅兰竹 ...

  • 《歌词同步音画》梅 兰 竹 菊

    <歌 词 同 步 音 画>★ 梅 兰 竹 菊 ★

  • 梅 兰 竹 菊 国 画 精 选(八十幅)

    梅 兰 国 画 精 选(四十幅)        竹 菊 国 画 精 选 (四十幅)

  • “梅 兰 竹 菊”花中四君子

    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梅,剪雪裁冰,一身 ...

  • 向徐悲鸿学画——徐悲鸿国画梅兰竹画法步骤图

    徐悲鸿是近代绘画教育的先行者,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 ...

  • 《醉红妆 • 题 梅 兰 竹 菊 松》|| 作者:李克敏 朗诵:满庭芳朗诵艺术团

    2020年031期总第2826期 诗词园地 <醉红妆 · 题 梅 兰 竹 菊 松> 作者:李克敏   梅 作者:李克敏  朗诵:晨然 烹茶煮酒敬苍穹. 一庭梅.万点红. 独香分韵与春风. ...

  • 梅 兰 竹 菊

    我拍的"梅兰竹菊四君子" 天涯也有江南信 梅破知春近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兰生幽谷无人识 客种东轩遗我香 竹生空谷外 梢云耸百寻 斋居栽竹北窗边 素壁新开映碧鲜 名种菊逾百,花 ...

  • 梅 兰 竹 菊(雅和)

    梅 兰 竹 菊(雅和) 文/不倦 梅 读你故事 讲的都是独傲寒冬 听你心声 说的都是自赏孤芳 你是冬天一把火 把清冷烧成姹紫嫣红 你是月下一匹白 把寂寞捋成两袖清风 你不是曼珠沙华  不是来自天国 你 ...

  • 诗中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卜算子·咏梅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 ...

  • 「名家」梅兰竹“王”者无数,然菊鲜有!菊作压岁李渐明

    菊作压岁 安然过年 文 渐明 菊花以傲雪凌霜,品质高洁而深受世人赞誉.爱国诗人屈原以"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狄菊之落英" ,颂菊之高贵品质.晋代诗人陶渊明赞美菊花:"芳菊 ...

  • 梅兰竹和菊四个大字配上对应的诗

    四首古诗,分别是写梅花,兰花,竹子和菊花的,四个大字配上对应的诗,组成一套四条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