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人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只有不到200发炮弹,这是什么水平?
在著名的抗战剧《亮剑》中,第一集便是李云龙所率新1团的苍云岭突围战。这场突围战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迫击炮手干掉了日军的联队指挥部,由此才能趁着日军混乱之际,快速突出包围圈。
如果我们注意细节的话,此时的迫击炮弹只剩下了两发。而联系剧情来看,整个新1团当时的迫击炮弹也没有多少。
实际上《亮剑》这部剧,虽然有很多不符合历史的地方,但同样突出了当时抗日作战的不少特点。比如在八路军缺少武器弹药这方面,便着墨很多。
而在真实抗战中,八路军武器弹药的缺乏程度,只能是比剧中还要厉害。尤其是八路军缺少火炮,缺少炮弹的程度,更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129师主力开赴抗日前线。当时全师的所有“火炮”仅仅是6门迫击炮,迫击炮弹也只有67发,平均每门炮只有11发弹。
因为炮弹太少,所以八路军在对日作战中很难打攻坚战、阵地战,而是以突袭战居多;所能得到的主要火力支援就是轻重机枪,然而由于八路军的轻重机枪数量也不多,弹药也难称充足,就相当多八路军部队和绝大多数小战斗而言,其实是步枪唱主角。
所谓“小米加步枪”的说法怎么来的?
其实小米是当时八路军的主粮,同时也是折算合计单位,而步枪则是八路军的主要装备,因此才有这种说法。
当然小米加步枪不是八路军只吃小米,装备只有步枪,而是说大体上是如此罢了。
比如就八路军的一个步兵团来说,有相当多的团是没有迫击炮和重机枪的,最好的武器只是轻机枪。
而绝对主力的步兵团才会有少量迫击炮与重机枪,同时轻机枪的装备量也不过是每个步兵连3挺而已。
这样的配置不要说与日军相比了,就是与国军相比,其实也相差甚大,尤其在弹药的补给程度上更是如此。
以1940年的百团大战为例,这是八路军的大规模破袭作战,同时还有大量攻坚战斗,所以八路军的弹药消耗极大。
但这个所谓的“极大”能到什么程度呢?
以129师所属部队而言,在3个多月的战斗中也不过是消耗了不到72万发子弹。
这个数字乍一看很大,可129师系统参战的部队有40来个团(注:依靠不同统计口径,具体数字略有差别),平均每个团能打出多少子弹来?
至于炮弹的消耗,其实就更加窘迫了。
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129师所属部队消耗各种炮弹仅400发,第二阶段消耗炮弹837发,第三阶段消耗炮弹1223发。
请注意,这个炮弹统计可不是大家潜意识认为的山炮弹、野炮弹,而是包含了迫击炮弹、步兵炮弹、机关炮弹在内的所有炮弹的统计之和(不含掷弹筒弹)。
以太行区消耗炮弹的比例来看,其中八成多都是迫击炮弹,山炮弹的消耗连一成都达不到。
所以当时在攻坚作战中,主攻团/营尽管会配属少量的山炮、机关炮,加上本部的少数迫击炮,但根本不敢放开手去打,因为炮弹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经不起消耗。一场战斗,能打出几十发弹,那就算很强的火力支援了。
所以我们看百团大战中的很多攻坚战,我们尽管有火炮参战,但依旧打得非常艰难。
百团大战给日军重重的一击,在随后的1941年和1942年,日军集中兵力对我根据地实施疯狂“扫荡”。此时国府也加大了对我根据地的封锁和磨擦力度,使得敌后抗战进入到了最艰难的阶段。
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因机动困难,且弹药难以补充,不得不撤回了延安。此后,各大根据地除少量山炮外,最好的武器就不过是迫击炮了。
当时我们的兵工厂也在尽力制造炮弹,但产量不多,主要是仿制掷弹筒和掷弹筒弹。由于部队多且消耗大,其实具体到每一支部队中,也多不到哪里去。
八路军太岳军区在1944年11月曾经进行了一次实力数统计,全军区共计有正规军约2万人,其中有数字番号的主力团就有10多个。
但是这为数不少的部队,却只有4门山炮、1门平射炮和16门迫击炮。
而在炮弹方面,山炮弹只有77发,迫击炮弹只有122发,两者加起来还不到200发。但是,这已经是太岳军区的全部重火力“家底”了。
当时这些武器重要到了什么程度呢?
很多指挥员在作战中宁可忽视自身的安全,也要保障这些重武器的安全。
比如在1943年的团城村突围战中,时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参谋长兼太岳军区第二分区副司令员的周希汉听闻山炮连还没有突出来后,便带着警卫班一定要把山炮连也带出去。
日军发现了周希汉这里可能是指挥人员,便集火射击,周希汉的5名警卫员1人牺牲,3人负伤,情况万分紧急。
但在这种情况下,周希汉还是说山炮连没有出来是大事,一定要带出山炮连才能走。后来还是工兵连长郭能顺和警卫班长吴安良硬架着周希汉才冲过了日军的火力封锁线。
此时得知山炮连已经撤出,只不过由于地形遮挡,在这边没有看到而已。知道山炮连突出来后,周希汉才放下一口气,而全然不顾自己刚刚处于何种危险的境地。
现在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一个山炮连吗?至于让旅级指挥员奋不顾身吗?
其实现在有人不理解很正常,毕竟飞机大炮见得多了,觉得一个山炮连没什么。可是在当时那个艰苦的年代,我们的战士们为了缴获几门山炮,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培养炮兵,又付出了多大的艰辛?
而在对日攻坚作战中,有这个山炮连在,在关键时刻就能发挥出大的作用来,能大大减轻战士们的牺牲。
一个优秀的指挥员并不仅仅是体现在指挥作战上,更是体现在这诸多的细节之中。
抗战难,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打实的。
试想2万人的主力部队,才200发炮弹,这是什么样的装备水平?可我们就是在这种装备条件下,照样跟日军死磕。
我们就是要跟它们打,这些炮弹在最关键、最紧要的关头使用,为了达成最好的射击效果,我们的炮兵一般都是抵近射击。所谓大炮上刺刀,听起来壮观,可这也是炮兵们奋不顾身的体现,即便是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也要将其乌龟壳给掀翻。
而对于大部分步兵来说,有限的火炮支援只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才会来到。在大部分战斗中,我们的步兵是靠着爆破来攻坚克难的,其牺牲之大可以想象。
所以今天的我们切不可忘记当年先辈们的抗战之难,唯有牢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