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顾盛杉:【想起“为什么呢”】(杂文)
关
注
关注精彩内容
要先点击这里哦
想起“为什么呢”
作者:顾盛杉
近日突然想起一年春晚节目中,郭达、蔡明的小品《梦幻家园》里有一句“为什么呢”的台词反复出现并引起全场笑声。
好一个“为什么呢”!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人要有三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书本得来的一个头脑,再加一个会思考、会推理的头脑。”我们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应当常有一种“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求索精神,凡是遇事爱多问几个“为什么呢”,善于在追问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然而生活中,缺乏“为什么呢”的疑问。做过几天教师,还记忆犹新:学生一入学,就学“答”,而不学“问”——且是统一试题标准“答”案之“答”。长此以往,磨掉了学生的创造性。当他们走上社会就业后,难免出现“问”不起来的尴尬。有这样一个故事:同样是卖稀饭的两个摊主,他们同样准备了鸡蛋,当然价格也是同样的。一个摊主问顾客:“先生,要不要在稀饭里打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不要”,一半人说“打一个吧”。而另一个摊主问顾客:“先生,稀饭里要打几个鸡蛋?”结果约有一半人说“打一个”,另一半人中,有一半说“不要”,有一半则说“打两个吧”。这样,两个摊主的营业额就有了很大的差距,无疑是“问”的差距。前一位摊主立足于“未知”,所以征求您意见,要不要鸡蛋 。后一位摊主也是征求意见,但是他立足于“已知”,已知您肯定要鸡蛋的(其实这是给您一个暗示),只要问您要几个。这样,两种立足点不同的“问”,当然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学问学问,首先要学会“问”。我们中国历来有切磋学问的好传统,学而问,才能长而进。连孔子进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发问,都向旁人请教。学问无处不在,以至于三人行,必有吾师也。可如今,这个好传统正在逐渐丢失。也正是应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老话,远道而来的著名美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对此却看得清。他一针见血地问我们一些教育工作者:“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做‘学问’,你们为什么老是做‘学答’?”由此看来,教改要从让学生学“问”开始。当然,身为人师和人之父母的应做好学“问”的榜样。
譬如最常见的检查作业,“你又没有做作业吧?”这是家长、老师要体现自己对“屡教不改”者有“先见之明”的“下马威”。问话是立足于“没做作业”,一个“又”字说明“没做作业”早在预料之中。如果孩子果真没做作业,听你这样一问,也许就破罐子破摔。如果孩子恰恰一反常态已经做好作业,这一问,岂不如一盆冷水,将他刚有一点上进的火花浇熄,将他正等待着表扬的一点热情泼灭吗?再如家长布置孩子在家中煮饭,中午回家,你是问“饭是没煮吧?”还是问“饭煮好了吗?”效果就是大不一样。其实,这样的感受大多有过。
不妨可以说,“为什么呢”
事实上,科学发现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好奇、疑虑开始的飞跃。苹果熟了,会自然地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向空中。面对这个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现象,牛顿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进行了艰苦的“为什么呢?”的探索,并从中得出了万有引律定理,从而使世界进入到了科学时代。
由此可见,怀疑是无限的探求,多问几个“为什么呢”是解决问题的钥匙。经验表明,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呢”,会开启人们的思路,引导人们作出准确判断和科学的选择。原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对明天的认识的唯一限度,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怀疑。”世界著名的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就曾经使用过提问创造性思维法来找出问题的最终原因,从而使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有一天,丰田汽车公司的一台生产配件的机器在生产期间突然停了。管理者就立即把大家召集起来,通过连续提出诸如机器为什么不转动、保险丝为什么会断等6个“为什么呢”,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这说明,在解决问题时,只有多问几个“为什么呢”,做到追根问底,才能使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尽可能消除可能的隐患,获取最大的效率。
学学如何问顾客
日前走进一家新开的药店看看,谁知一位服务员劈头就问:“买你自己吃的吗?”
“我有病?”顾客责问道,“这就是你的礼貌语言?买药能这么问吗?”
来药店看看或者就是买药的都是病人吗?显然是对顾客的极不尊重。如此服务,谁能保证有多少顾客愿意来讨晦气,经济效益又从何谈起?
提到服务,有人认为就是微笑。其实,“上帝”并不在乎微笑。如果把“买你自己吃的吗?”换成简单的“买什么药”的问话都不至于惹顾客生气。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张秉贵讲过这样一件事。当初他站柜台时,见到顾客除了微笑就是问:“同志,请问您买点什么?”有的顾客反问他:“不买东西就不准瞧瞧吗?”不料,有的顾客又和他开玩笑说:“我什么都要,你能给吗?”经过反复琢磨,他终于找到了一句适当的问话:“同志,您想看看什么?”一句问话,竟这样反复琢磨,张秉贵的服务得到“上帝”的赞叹也就不奇怪了。
李素丽所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除了微笑的魅力外,是因为她有很多的感人之处。报载,一对美国老人从北京西站上了李素丽的21路车。听到李素丽用熟练的英语报站名,又看到她甜美的微笑,异常惊喜。老人家对李素丽说:“小姐,今天的天气虽然很阴,但是,你的微笑就像阳光一样让人感到温暖,就让我们叫你‘阳光小姐’吧!”法国一家有名的报纸更是对李素丽推崇备至,赞美她是北京的“爱心天使”。
都说服务工作难做,确实,如果见到顾客就像药店服务员那样问“买你自己吃的吗?”哪怕是满脸堆笑,也会影响行业声誉。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上帝”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像张秉贵、李素丽那样,在具备做好服务工作的起码条件——微笑的同时,多掌握几门服务的“手艺”,比如钻研礼貌用语,遇到外宾讲一口流利的外语,碰到聋哑人能运用一手熟练的哑语,以便更好地为顾客、乘客等“上帝”服务。
再推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和美社会,构建和谐和美社会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破解矛盾和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始于首先发现问题,如果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提出问题则需要“为什么呢”先行。因此,迫切需要“为什么呢”能够真正在人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流行起来,而不是仅挂在口头上,说笑而已。
不妨用功学学“问”。但愿“为什么呢”不仅成为流行语,还要融入国人的日常行为习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顾盛杉:笔名任远、厄页、成皿、三木等。走过大跃进的幼年和大动乱的少年步入罡杨教坛,转战县城新闻领域,且追求杂家目标,崇尚心灵自由,体验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省大众文学学会会员、市诗歌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出版个人寓言专辑《啄木鸟成名》、诗歌专辑《走向太阳》,与他人合著多种作品集,获国际华人少年作文比赛指导奖、全国散文随笔奖、“中华赞”诗词歌赋奖、金江寓言文学奖、市首届“八尾猫杯”儿童文学奖、姜堰外宣特等奖以及上经区广播电视十佳记者编辑、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等若干奖励。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诗词群群主:珊瑚在网,微信:baojishanhu
诗歌群群主:杨洪民,微信:YANGHONGMIN
综合群群主:鱼儿姐姐。微信:sanqinwenxuezhubian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 问:边士刚
顾 问: 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观云听涛
主 编 : 鱼儿姐姐
副 主 编 : 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 守 望 吴亚妮 唐桂英
李华磊 王发茂 谢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水云天 毕廷娟 刘马陵
心 语 凤尾竹 景文瑞
张巧莉
本期编辑:谢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