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鱼鸿:【当我老了……】(散文)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精彩

当我老了……

AUTUMN

文/鱼 鸿

在写下这个题目之前,我从没想过当我老了,我会是什么样子?我又将怎样度过我的老年生活?

记得以前住的小区里,有一对从河南退休来烟台定居的老人。每天上下班时间,我都能遇见这对老人从西炮台山上锻炼回来。但我很少看到老人的亲戚来访,只是在夏天的时候,能看到老两口领着一个七八岁的孙女在楼下玩耍。

老人说他儿子在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取得了绿卡,并在美国结婚生子。他有两个孙女,每年夏天回来的是大孙女,小孙女因为太小还没回来过,儿子一般住上两三天就走了,等孙女快开学了再回来接。

我问老人儿子经常回来吗?老人说不常回来,也就假期把孙女送回来看看。我说那春节也不回来?老人说国际机票春节不打折,再说美国也不过春节,没啥事,孩子跑一趟花销大不说,路远了也挺折腾人的,而他老两口都能动,没必要让孩子一家在春节期间来回奔波。

那时,我的孩子还很小,我非常佩服老人家将孩子培养得那么优秀,也敬佩老人能为儿子一家着想,更为他们开放的养老观念所折服。那时,我便暗暗决定,要向他们学习,将自己的孩子培养得优秀一些,等我老了,我也要像老人家学习,不给孩子添麻烦,给他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

2018年5月一篇《空巢富豪穿阿玛尼丧命水沟!儿子曾想雇警察养爹》的文章在朋友圈里疯传。文中的老魏在妻子走后,一个人将三个孩子拉扯大,而且培养得非常优秀,一个毕业于清华,一个是纽约大学硕士,还有一个是剑桥博士。老魏退休前他有一份体面的工作,退休后他参加各种兴趣班,不愁吃、不愁穿、不缺钱,儿子又有出息,自己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高兴。他在患老年痴呆症前可能还不觉得孩子们远离身边意味着什么,可是当他患了老年痴呆症,记性越来越差时,他也越来越怀念以前的日子。而此时孩子们的事业却如日中天,无法停下来,再加上三个儿子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三个儿子都有自己不能回家陪老人的苦衷。

老魏想儿子们回来陪陪他,可是儿子们都很忙,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不断地寄钱给他,给他找保姆。可这都不是老魏想要的。老魏的寂寞与苦衷无人能懂。老魏最后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死在从前和妻子经常走的那条水沟旁。

看完此文,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

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天起,全天下的父母们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希望,希望他们快乐、希望他们健康、希望他们长大比自己有出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概莫能外。即使家庭再困难,即使父母们再艰难,只要他们能办到的他们都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得好一些,上更好的学校,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能成为国之栋梁。

父母们在辛辛苦苦抚养、培育自己的儿女时,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老了的那一天,而子女们长大成人后也从未想过父母会有需要自己陪伴的那一天。子女们即使知道,也是在心里不断告诉自己,等忙完这个或等忙完那个再回去也来得及,总是再等等、再等等……

不记得在哪儿看到一个小故事,故事讲的是有两个家庭。一个家庭的孩子小时候各方面非常优秀,另一个家庭的孩子非常顽皮,成绩也不好。两个孩子长大后,那个优秀的孩子考上了一流大学去了远方工作,他管理着好几百人的团队,工作非常忙,很少有时间回家。而另一个孩子因为顽皮没考上大学只能上个技校,毕业后就在本地找了个工作,尽管挣钱不多,但是能经常回家陪自己的父母吃饭,聊天。以前那个顽皮孩子的妈妈羡慕优秀孩子的妈妈,现在是优秀孩子的妈妈羡慕那个顽皮孩子的妈妈。故事最后说“优秀的孩子都是大家的孩子,只有不优秀的孩子才是自己的孩子。”

可又有哪对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优秀呢?

今年暑假,我和往年一样,带着儿子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起初儿子不太想回去,因为姥姥家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脑,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很难过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在我的劝说下,儿子最终还是同意和我一起回姥姥家住几天。

回去后,父亲身体大不如前,母亲让带父亲到县医院检查一下,住几天院看看。

父亲在县医院住下后,我往返于姐姐家和医院。我做饭、送饭,偶尔给父亲喂饭,在医院照顾父亲的其他大部分工作都是母亲在做。他们虽然有我们四个孩子,但都不在身边。姐姐离得相对近些,她住在县城,隔段时间能回去看看。自从姐姐有了孙子,儿媳妇开了两个服装店后,大姐一家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弟弟在西安,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也只是在放长假的时候抽空回去一趟,因他岳母一家离的也远,一点假期也要匀着两家用。我和妹妹远在山东,路途遥远不说,儿子上学,而妹妹即将生二胎,一年能回去的次数也非常有限。

说起来我们家的孩子也不少,可父母老了后,却没几个能常回去陪伴他们,尤其是父亲病了,能在跟前照顾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一周后,我的假期也到了,儿子也即将开学,我要走了。我走后,想想他俩在医院的日子,还有出院回到老家的日子,我的心里就一阵阵发紧。

他俩身体还好的时候,我们让他俩随我们住,他俩不想增加我们的负担,宁愿在农村种地受累,也不愿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还记得我和妹妹结婚时,他们来了,住不到半月就要走,我说怎么也得住上一个月,他们却不肯。现如今,他们老了,不能动了,我想接过来,却因路途遥远,怕水土不服而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时不时地打个电话,问问他们在家可好。

父亲住院期间,病房里还住着另外两个病人,一位八十多岁有五个子女的老奶奶,住在靠门的病床上,一位和父亲年龄差不多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的阿姨住在中间的病床上。三个老人,三种晚年生活。老奶奶的丈夫归大儿子养活,丈夫于前几年去世,老奶奶归小儿子养活,可病了却是二女儿送到医院来看的。听老奶奶的女儿说她大哥挺好的,可是嫂子身体不太好,当时分家时她父亲归她大哥赡养,她母亲归她小弟赡养。可是她小弟家庭负担重,而母亲自得病后脾气古怪,时间长了,弟弟和弟妹也就不是很待见。听说住院期间,小儿子只来过一次,对老奶奶还发了一通火儿,嫌她住院时间太长,花费太大。

那位阿姨是位活泼开朗,性格极好,惹人搞笑的老人。他本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在孙女六七岁左右出车祸死了,儿媳妇改嫁了,女儿嫁的有些远,只有大儿子离得近些,在县城的公交公司上班。儿子常常下了班就到医院来看母亲,孙女也时常带着重外孙来看她。看到阿姨一家子热热闹闹地迎来送往,我想母亲和父亲还有那位老奶奶应该是极羡慕那个阿姨的吧!

如果当年母亲和父亲不那么费尽心血地让我们姊们几个上学,我们是否就都能生活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呢?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能时常在自己跟前或者是常回家看看,母亲和父亲后悔过吗?

突然发现,父母是我一次又一次远行的坚强后盾。有他们在,我才有靠头、有底气地在外面恣意流浪。

看到老魏去世的文章,我曾经犹豫过孩子长大后,要不要让他离我近一点,但当我亲身经历了父亲住院的那些日子后,我突然明白了何为“父母”。

孩子终究是要离开我们而单独放飞,动物如此,更何况有着大脑思维的人类。只是孩子不在我们身边时,我们要学会照顾好自己,多培养自己的爱好,多和同龄人交流,不离群索居,在年轻时多攒些钱,买足够多的保险以免自己老了给孩子们增加经济负担。如果孩子需要我们帮忙看孩子、做家务,我们就尽我们所能帮孩子一把;如果孩子不需要我们,我们要找准自己的重心,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快快乐乐地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当我老了,也许另一种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启,我将满怀期待与激情迎接新生活的到来……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作 者 简 介

鱼鸿,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散文》《胶东文学》《烟台晚报》《烟台散文》《福山文学》《商洛作家》等。

三秦文学投稿须知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1、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投稿即默认授权发表,题材不限。要求300字以上,以WORD附件形式发至投稿邮箱,并附上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

2、《三秦文学》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功能,敬请关注。投稿邮箱:sanqinwenxue@163.com。稿件由《三秦文学》编委统一安排。

3、赞赏金额的一半作为作者的稿费归作者所有,一半作为平台运营费用,稿费低于十元者不予发放。赞赏到账后三日内,作者不主动与平台联系、不领取稿费者视为自动放弃。

4、由平台主播诵读的作品,赞赏发放比例为:作者30%,主播20%,余50%为平台运营费用。

5、您的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6、主编微信:15705450195,qq:406073222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

                   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总  顾  问:边士刚

顾  问: 鹏   鸣    段恭让    白忠德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策  划:李书忠   任武德

平台讲师:方 天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主   编 : 鱼儿姐姐

副 主 编 : 徐萱波   杨洪民

编    委: 守   望     吴亚妮    唐桂英

        李华磊    王发茂     谢   雷

        余 晨     慧 子    米兰花

        水云天  毕廷娟     刘马陵

       心   语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