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通”与“不通”

天下的水总归一源,
不拘那里的水看着哭去,
也就尽情了。

作者 | Stella

来源 | 解味红楼(ID:hongloumeng-cihuai)

Oltremare 音乐: Ludovico Einaudi - Divenire

01
心较比干多一窍

提到黛玉,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一直以来,部分不熟悉她的“直男型读者”恐怕都会给出四个关键字:病,娇,哭,作。

——这样的误解也是略深。

其实,熟读红楼梦的盆友都知道,林妹妹最显著的特点:一是聪明通透,二是幽默风趣。

聪明之人不一定幽默,但幽默之人却一定聪明。

02

替你们一算计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作者每每不吝用大量文字写黛玉的诗才和口才,夸都夸腻了,却“唯恐”暴露了黛玉的“财”能。

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们惊喜地看到,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文青”林黛玉,同时是接地气的,会盘算的,有管家才能的。

那么为何她从不肯多言?

其实在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就告诉我们了: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另外,盘算理家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以林妹妹的性格和身体,必然不可能经常出院子去social的。

也就是黛玉了——,人在馆里坐,“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就已经摸清了怎么回事。既呼应了初进贾府时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也证明了黛玉的冰雪聪明。

“黛玉听了,转身就走”更妙了,“非其人,勿与语”,毫不恋战:虽然我们难得说一回严肃的生活话题,但我既然从不劝你仕途经济,此处便也同样不会给你讲大道理。

另外,黛玉的管家才能是被凤姐盖了章的。凤姐儿道:“我正愁没个臂膀。

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服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小呢、兰小子更小……

林丫头和宝姑娘,她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得,又是咱家的人。

03

这王十朋也是不通的很

凤姐做生日时,宝玉偷偷出去祭奠金钏儿,回府后赶上众人看戏——《荆钗记》。

《荆钗记》讲的是美丽贤淑的女子钱玉莲,拒绝了富豪孙汝权的求婚,嫁给了穷书生王十朋。

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丞相万俟见他才貌双全,欲招他为婿,被王十朋严辞拒绝。万俟盛怒之下将王十朋贬至荒蛮的广东潮阳,并不准他回家省亲。

王十朋赴任前写了一封家书,后落到孙汝权手里,孙汝权暗自将王十朋的家书改为“休书”,哄骗玉莲上当。钱玉莲的继母见此情形也逼她改嫁,玉莲坚决不从,投河自尽。

王十朋得知,便有了一场戏叫《祭江》,祭奠钱玉莲,也就是《红楼梦》中所说的《荆钗记》中的《男祭》。

“这王十朋也是不通的很,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这话虽是借着听戏揶揄宝玉,却也一定程度反映了黛玉的价值观。

黛玉的话值得细品。或许还可以再进一步“升华”一下:天下的情总归在心,不拘哭不哭的,只要心里有,也就尽情了。

——细想竟是个哲学问题,形式与内容,表与里,有无必要,孰轻孰重,如何取舍? 一时竟没那么容易分清了。

04

大家彼此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宝玉在和几个小伙伴拌嘴之后,加上又看书听曲,一下子知识学杂了,于是开始参禅: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黛玉看到宝玉的牢骚,“取笑一番,并不认真”并不知不觉续了一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一句K.O.。黛玉,永远的神。

……

——当然,以上都是纸上谈兵。

05

你放心

我们都知道,黛玉在自己的人生中过得并不通透。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担心,伤怀,敏感,……,此处省略八百字。

为什么黛玉看起来既通透又不通透?

大概因为还泪的人设要立住,必须哭,必须离丧,必须哀戚。还有一点,更是人之常情——,我们说别人头头是道,到自己武功全废。

什么样的人才能真通透?

无情之人,什么都已不在乎,心里像“雪洞”一样空。

苏格拉底要“认识你自己”,王守仁讲“知行合一”。

本就难于上青天,嗐!


作者:Stella。本文是解味红楼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