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自己也知道,自封“汉中王”缺少法理依据,无异于汉贼曹操
刘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取得胜利,并于当年7月设坛祭天,自称“汉中王”。紧接着公元221年,刘备正式称帝。可以这么说,赤壁之战划分了天下,而汉中之战却成就了蜀国,刘备最终也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了自己的愿望。然而,刘备的汉中王其实没有那么名正言顺,他完全就是自封的,甚至说的过分一点,他的这种行为有点忤逆的味道,刘备称王的法理依据略微不充分。
一、汉中之战与刘备的汉中王梦想
曹操在击败袁绍后,势力迅速做大,其统一全国的愿望再次被点燃,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希冀消灭孙刘两股集团,谁知遭遇滑铁卢,大败而归。赤壁之战后,刘备迎来了春天,不仅牢牢占据了益州,甚至在荆州也有一席之地。
曹操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孙权集团的忧虑,孙权随即向刘备提出归还荆州的意愿,奈何刘备却以取完凉州再还荆州为借口拖延。公元215年,孙权向刘备发动攻击,刘备担心曹操趁火打劫遂与孙权和议,于是双方重新划分了在荆州的势力。
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中惨败,但是并没有放弃统一天下的梦想,进取汉中就是第一步。汉中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是进入巴蜀的重要战略要点,进可攻孙刘,退可保关中。也是在215年,曹操趁着孙刘争执的时机,一举拿下了汉中。拿下汉中后,曹操的谋臣屡劝其一鼓作气,攻下益州,可是由于后院起火,曹操拿不出多余的精力来对付刘备,只留下张郃等将领守卫汉中。
汉中的丢失成了刘备心中的一根肉刺,让他寝食难安。217年,刘备在法正、诸葛亮等谋臣的劝说下,终于下定攻取汉中的决心。刘备对这次的汉中之战志在必胜,派遣了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刘备集团的几乎所有精锐将领。而曹操一方也不示弱,出战的将领有夏侯渊、曹洪、张郃、徐晃等。汉中一战,势必惨烈。
赵云
战争开始后,刘备先派张飞、马超等将领率领少数部队前往武都郡的下辨佯装攻击,不料被曹休识破,刘方先败。小股势力的败退并未影响大局,由刘备率领的主要兵力迅速抵达由夏侯渊、张郃守卫的阳平关。阳平关易守难攻,刘备屡攻不下,再次受挫。此时,诸葛亮出兵支援,倾尽了益州全部力量,刘方逐渐占据有利地位,最后乃至开辟了定军山进攻点。对此,夏侯渊与张郃迅速布置定军山防线,但最终败于法正等人的计谋之下,夏侯渊被杀,汉水南岸被刘备占领。曹操得知阳平关南侧失守后,立马率十万军队前往支援,曹刘双方势力在汉水隔江对峙了起来。
三国演义 黄忠斩夏侯
汉水北侧的曹操本想赶走汉水南侧的刘备,切断刘备的粮道,却不料自己的粮道被赵云和黄忠切断。219年5月,曹操不得已撤出汉中,刘备取胜。当年7月,刘备自称汉中王,走上人生巅峰。
二、汉中王刘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率群臣在汉中郡沔阳正式称汉中王,不过他这个“称”是自称,他这个“汉中王”的名头可没经过汉献帝的审批,此时的汉献帝还牢牢地被曹操掌握在手里,说句不好听的,刘备的汉中王身份从法理上来讲多少有点分裂疆土的味道。大汉天子再衰微那也是天子,封王不经过天子降旨批准,那就缺乏法理依据。
汉献帝
有没有法理,刘备比我们更清楚,他也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道理,所以在受封仪式上,他就谈到了这个问题,刘备的切入点是汉末大乱。大概意思就是说,刘备的王位确实没有汉献帝的圣旨,但是那个时候天下大乱,曹操等奸佞忤逆篡权、谋害社稷,刘备只能像当年的周公辅佐成王一样,称王实属无奈之举。假若哪天功成事立,刘备必定会退位请罪,虽死无恨。
不管是群臣的上汉献帝表,还是刘备的上汉献帝言,所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即刘备的王位是被迫的,他称王是为了拯救大汉江山而做的忤逆行为。他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光复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的事业。
刘备
但也不是说刘备的汉中王没有一点依据。首先刘备是皇族后裔,在条件允许下是完全可以称王的。另外,刘邦当年在清除异姓王时,就说过“异姓不王”的话,刘备的行为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支撑。刘备最缺乏的依据自然是汉献帝的降旨,但在那种情况下,这种期望只能是妄想。
刘备常常以兴复汉室的角色自居,这也是他为什么以汉中王为旗号的缘故。正如许靖等人劝进时所说的那样:“承袭先帝刘邦的轨迹,所以应当兴起于汉中。”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为何刘备不称汉王?为何他不定都汉中,反而定都成都呢?这一切,其实都是刘备的法理斗争。
众所周知,刘邦先项羽一步进位咸阳,然而项羽却依仗实力将刘邦封为汉王。好在刘邦以汉中为兴起之地,最终也取得了皇帝的地位。刘邦称帝后,汉王就成为了他的历史称呼,汉中也就成了大汉龙兴之地。既然汉王是刘邦之前的封号,刘备又以兴复刘邦之业为目标,这就注定了他不能使用和刘邦同一个称呼。就好比李渊当过唐王,唐朝建国后就不允许再封唐王一样。这样做是为了表示对尊者的敬意。
刘邦
同样,刘备定都成都而不是汉中也是如此。汉中是龙兴之地,久而久之便流行出一条规定:汉中不封王,也就是说汉中不会属于哪一位诸侯王的治所。刘备承袭汉统,是绝对不可能做出定都汉中这样的举动的。
刘备为了法理所做的还不仅仅是这些。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瓜分了荆州,后来虽然经过了湘水划界,但刘备依然保留了武陵郡、零陵郡以及大部南郡等地。不过,刘备的汉中王国中并不包括以上荆州的地盘,这又是何故呢?我们设想一下,假若刘备把以上几个郡并到自己的王国中,那么刘备就是一位横跨荆州、益州的诸侯王。如果是这样就不得了了,当时的“汉贼”曹操下面的魏国才一州十郡,之前七国之乱中最大的吴国也才七个郡,刘备一旦坐拥荆、益二州,那岂不是比“汉贼”还“汉贼”了?
文史君说
继位的法理是刘备心中永远的痛,尽管他费了很多口舌来强调自己的无奈之举,但没有法理就是没有,说的再多还是没有。为了法理,刘备颇费周章,不停地寻找历史典故来支撑自己,亦或在生活中随时保持警觉。所谓成王败寇,刘备在汉献帝没死之前就称帝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拳头硬才是乱世的王道。
刘备称帝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82年。
薛凤飞:《刘、曹汉中之战》,《汉中师院学报》1989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士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