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考季,读懂孩子的“话中话”
临近考试,围绕着“学习”话题的情绪不断升温。孩子们抱怨“任务紧”、“压力大”,而作为父母,却又常常吐槽“皇帝不急太监急”、“恨不得替他去考试”。彼此的不理解加重了亲子冲突。破解的钥匙之一,是父母要读懂孩子在考试压力之下的言语和行为表现。
01
着急的话
“怎么办,怎么办,还有这么多单词没背、这么多题没有刷!我头脑常常卡机,是不是变笨了?”
话中话:随着考试的临近,学习任务非常紧,我感到非常焦虑,但是学习效率却在下降。
试试这样回应:
1.你看起来很着急,是不是特别想要在这次考试中表现好一点?抱抱。(理解)
2.放松一点,试试看做几个深呼吸,看看能不能把大脑“重启”一下。(建议)
3.要不要我来帮你一起背单词?你打算每天背多少?(支持)
02
抱怨的话
“啊~~~烦死了,这么多作业,让我做到什么时候啊!”
话中话:临近考试,作业量增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减少,感到莫名烦躁。
试试这样回应:
1.今天作业很多啊?说给我听听?(倾听)
2.那真是很多呢,辛苦了。你觉得能做完吗?(理解)
3.要不要先休息一下、吃点水果?(关心)
03
悲观的话
“最近我状态不好,这次考试我死定了,你不要太抱希望。”
话中话:我对考试信心不足,对考试结果感到担忧,我只能降低期待以减小压力。
试试这样回应:
1.你觉得自己考不好肯定是有原因的,能跟我说说吗?(倾听)
2.有时候我也会这样,期待低一点,压力小一点。(理解)
3.没事,我们死马当活马医,你尽力就好。(信任)
04
内疚的话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越是临近考试,我越是不想学习。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就想随便做点其他的事情,摸鱼。”
话中话:我控制不好自己。压力过大、任务过多的时候,我反而倾向于拖延、逃避,但是逃避的行为往往却又增加了我的焦虑,让我更加焦虑、自责。
试试这样回应:
1.原来当你“摸鱼”的时候,你自己并不是真的开心。这种矛盾的心情一定不太好受。(理解)
2.想要放松一下是很正常的,不用太有负担。听说“番茄工作法”对付拖延很有效,要不要试试?(建议)
3.你的复习计划挺好的,但是执行起来有点困难。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你吗?(支持)
05
无所谓的话
“有什么好复习的?该干嘛干嘛。考试有什么大不了,能考多少是多少。”
话中话:这是我的自我防御。如果考得好,可以把原因归为“我足够聪明,不需要复习”,这样感觉很好;万一考得不好,可以把原因归结为“我没有复习”、“我不在意考试”,这样也不会太难堪。
试试这样回应:
1.听起来你没有那么在意这次考试,可以和我说说原因吗?(倾听)
2.面对考试你看起来很放松,让我感觉你挺有信心的。(信任)
3.确实,临时抱佛脚不可取;不过也有一句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不知你怎么看?(建议)
写给爸爸妈妈的话
1.接住孩子的负面情绪
面对孩子压力之下的情绪化言行,我们难免会担心、会生气。但是,父母的情绪会进一步影响到孩子,从而导致亲子冲突的激化,也给压力之下的孩子带来更多负担。
所以,作为父母,如果希望孩子以平和稳定、适度焦虑的情绪状态投入复习,就需要我们能够“接得住”孩子的负面情绪,做外界压力的“缓冲器”。父母稳定、平和的情绪回应,不仅可以表现在言语上,也可能只是一个支持的眼神,或者默默递上的一杯温水。
2.理解孩子的自我保护
很多孩子足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付出的努力总是不能够达到父母、老师的要求,这给他们带来的是无力感。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避免过度受挫的感受,会做出逃避学习、拖延甚至“故意”搞砸学习的情况,这些与目标相悖离的行为,可以说是孩子的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行为,请家长理解。
3.呵护孩子的成就动机
很少有孩子真的不在意成绩。孩子想要表现好,不仅仅是因为外界奖励和赞誉,更是因为好的表现带来良好的自我感觉。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经验,与求知、自我提高、创造的本能相关,是激发我们克服困难、付出努力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家长最希望看到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自律性的体现。
过度的管束和限制并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为孩子设置合适的目标,在沟通中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在情感上给孩子理解,对孩子向上的意愿保持信任,在行为上给孩子支持和帮助,能更好地呵护孩子的成就动机,帮助孩子迈上更高的台阶。
来源: 上海学校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