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二陈丸养肺先化痰,有痰就用二陈丸

怎么养肺呢?

   别忙!问这个问题为时尚早。中医认为,有邪则当先攻邪,先攻邪后补养。肺是最容易隐藏邪气的地方,这个邪气就是痰。所以在养肺之前,我们先要看看:肺中有没有痰。如果有痰,我们就不要急着补肺养肺,而先要化痰了。如果不化痰就急于养肺,那么,养肺的那笔物资就会被邪气截留下来,结果,邪气越养越大,痰越养越多,而肺本身,不但得不到好处,反倒更受其害。这在中医里叫做“借寇兵而资盗粮”,就是借兵给敌人,提供粮食给强盗,这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事。

   很多患者在养肺的过程中都犯了这个错误。

   有位刚买房子不久的朋友,是位非常有孝心的年轻人,从老家把父母双親接到城里一起居住,他的父親有个老毛病,就是愛吐痰,平时觉的喉咙里有点痒,咳嗽两声,就能吐出一块黏稠的痰来。進城之后,也许是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和空气,这个老毛病更加严重了,一天到晚咳声不断,痰也要吐出不少。小俩口看在眼里,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当然更多的是担忧。于是,给老人买来很多润肺止咳药品和食品,如秋梨膏、川贝粉、止咳糖浆之类的,吃了很多,全不管用,有时候,痰还有增多之势。终于,他们明白不能光靠道听途说胡乱用中成药了,得找个明白人咨询一下。于是找到了我。

浏览更多博文请点击:blog.sina.com.cn/wneldbk100

   老人年纪并不大,六十刚过,偏瘦,脸色比较暗。我仔细对他進行了诊断,发现问题虽然不大,但是有点复杂。老人不但肺部有些小小的问题,还有轻度的脾虚。当务之急,肯定是先要化掉他的痰的问题,我建议他吃一个中成药:二陈丸。

   二陈丸是最好的化痰药,做成汤剂就叫“二陈汤”,也是中医里赫赫有名的化痰方。其组成药物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因为陈皮和半夏这两味药都是年头越多的越好,越陈越好,所以,就叫“二陈”。

   要知道二陈丸的妙用,我们首先要明白痰是从哪里来的。中医里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是痰的源头。脾在人体中有运化水谷精微的职责,一旦脾虚,水谷之精微得不到及时的运化,就滞留下来,成了痰。脾主升清,把水谷之精微上输到肺里,当脾生了痰的时候,痰也会随着这些水谷之精微一起,上输到肺里,并且贮存在肺中,所以说,肺就好比一个装痰的器皿。肺里的痰越积越多,需要排出,人就会通过咳嗽的吐痰的方式,把痰吐出来。这是一种本能。但人的这种本能是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脾仍会源源不断的生出痰来,而且,哪怕你再会吐痰,肺中积累的痰也不可能吐的干干净净,痰在肺里,还有一部份要被肺中的热气蒸干,结在气管、肺泡壁上,为害无穷。要化掉这些痰,还得通过药物的帮助。

   二陈丸中,半夏的功能很多。它首先能和胃降逆,能加速胃的运转,使胃中的糟粕迅速下降。脾胃的功能就像杠杆那样,胃气能带着糟粕顺利下降,脾气就能带着水谷精华顺利上升,这样,水谷之精华物质滞留成痰的几率就小了。半夏还有燥湿、化痰的功效,使已经形成的湿邪和痰去掉。陈皮最大的作用是理气,对于脾胃来说,它能理脾胃之气,使脾胃更好的升清降浊,不留痰湿;对于肺来说,他能理顺肺气,使肺更好的把痰化掉,排出体外。茯苓可以健脾渗湿,给体内的湿邪另外一个出路,避免它们变成痰。甘草健脾,且能调和诸药。这四味药在一起,从脾到肺,标本兼治,组成了一支精悍的化痰生力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上文说的那位老人,吃了二陈丸。没几天,就感觉痰明显减少了,由于喉咙里再也没有了痰,所以咳嗽也没有了,人精神了很多。化了痰,就等于给肺進行了一次大扫除,把肺打扫干净了,再来养肺,那就容易的多了。后来,经过调理,老人不仅不咳嗽,不吐痰了,而且很快适应了城市里的生活。现在,他们一家三代同堂,日子过的很甜美。

由此,我也想到很多老人,都有咳嗽、吐痰等现象,被儿女嫌脏,造成家庭不和睦。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这本经真的有那么难念吗?对于这样的老人,做儿女的首先要体谅,要想办法解决老人的痛苦。这并不难,一个二陈丸,也许就是你孝顺父母的最好礼物。也许就是打开“幸福之家”大门的钥匙。它不仅能化痰,还能化解很多误会和烦恼。——摘自传统中医-唐略的新浪博客

二陈丸新用

二陈丸用于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中药方剂:二陈丸

处方:陈皮250g、半夏(制)250g、茯苓150g、甘草75g。

性状:本品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的水丸;气微香,味甘、微辛。

炮制: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5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摘录《中国药典》—摘自中药录的空间

   二陈丸是由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药配伍组成的方剂。方剂中的陈皮和半夏是二陈丸中的主药;陈皮具有宽胸理气、化痰和胃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痰湿呕吐等症状;半夏能燥湿化痰,且具有降逆止呕的作用,常用于痰湿不化或因寒痰过盛而引起的呕吐的等症;茯苓具有健脾、利湿、安神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因脾虚湿困而引起的食少纳差等症;甘草是补脾、益气的良药。由以上四味组成的二陈丸具有除湿化痰、调气和胃等功能,临床上常用二陈丸治疗因痰湿困脾所引起的胃气不舒、咳嗽痰盛、恶心呕吐等症。  

   由于陈皮和半夏是二陈丸中的主药,而且半夏在制做二陈丸中又以陈半夏最佳,因此称此药为二陈丸。

   二陈丸新用

   二陈丸化痰和胃之剂,常用于治疗湿痰所致的咳嗽痰、胸脘胀闷、恶心呕吐等病症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还有许多新功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方中陈皮含挥发油,不仅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液增多,有利于痰液排出,还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半夏,主要含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对咳嗽中枢和呕吐中枢均有抑制作用。甘草和茯苓相配伍,对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并能抗溃疡和保护胃黏膜,诸药配合具有祛痰、镇咳、止叶、解痉、保肝、利胆、抑菌和调节免疫的作用,能治疗多病症。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咳声重浊、痰多黏稠或稠厚成块、气喘、胸闷等症,水丸每次9~15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次12~16丸,每日3次;水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方法是用二陈合剂,每次15毫升,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配方中半夏有镇咳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祛痰作用,甘草能促進咽喉及支气管分泌,使痰液易于咯出。三药并用,共奏燥湿化痰、镇咳降逆之功,故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2、失音症:方法是取二陈合剂,每次15毫升,口含10分钟后咽下,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经用药5~10天后,19例中临床治愈者15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4.7%。

   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方法是口服二陈丸(水丸,每50粒重3克)9克,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其治疗机理是:配方中茯苓对溃疡病有预防作用;甘草对实验性溃疡病则既能预防,又能治疗;陈皮含橙皮苷,对实验性胃溃疡亦有一定治疗效果。诸药配合,故对治疗溃疡病有效。

   4、梅尼埃综合征:口服二陈丸,每次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7天为1个疗程。36例中,经用药1个疗程治愈者13例,2个疗程治愈者12例,3个疗程治愈者9例,明显改善者2例。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5、神经衰弱:内服二陈合剂,每次15毫升,每日2次,5日为1疗程。一般用药1~2个疗程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配方中茯苓有一定镇静作用,与调和胃肠的陈皮、甘草相配合,故对兼有胃肠不和的失眠症,或因胃气不和而致失眠者,亦具疗效。

   6、口腔溃疡:内服二陈合剂,每次15毫升,口含15分钟后咽下,每日2次,1小时内不宜進食。经用药4"--8天后,47例口腔溃疡患者均全部治愈。

   7、神经性呕吐:口服二陈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1~2疗程后,即可收到明显效果。配方中制半夏能抑制呕吐中枢,有镇吐作用,故可用于神经性呕吐的治疗

   8、慢性胃炎:内服二陈丸,每次9克,1日2次,7天为1个疗程。一般经用药1~2个疗程后即收到明显效果。配方中制半夏能镇吐,陈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甘草则有解痉作用,能缓解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痉挛。三药配用,合收健胃止呕、行气止痛之效,故可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9、治疗内耳性眩晕: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纳差乏力等症,服法:水丸每次9~15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次12~16丸,每日3次;水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10、治疗迁延性肝炎:表现为经常或反复出现疲乏、肝区痛、不想吃饭、腹胀等症,服法:水丸每次9~15克,每日2次;浓缩丸每次12~16丸,每日3次;水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摘自玉棠的新浪博客

“二陈丸”:一个能“清理身体脏东西”的千年古方

“二陈丸”是一个古方。最早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至今使用了近千年,方子很简单,半夏,陈皮,茯苓和甘草。各位网友及同行别小看这个“二陈丸”,虽然这个药方多是祛痰、助消化的药,但后来很多怪病用的药,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完善起来的,甚至包括什么药都治不好的失眠。因此往小了说,二陈丸可以给胃肠做“清道夫”,清除停留在胃肠的痰湿、积滞。往大了说可以治怪病,甚至可以用它来治失眠。其实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祛除痰湿而起效的,所以,适合吃二陈丸的人一般都有胃口差、舌苔腻的痰湿特点,借助陈皮和半夏化痰去湿,帮他们达到“吃嘛嘛香,躺下就着”的境界。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吃补药,一个是生活好了,想锦上添花;另一个原因是现在人总觉的疲劳,觉的自己欠补。但无论哪个原因,吃补药前如果你的舌苔是腻的,那就是你的体质已经虚弱到走路都喘,夜里总出虚汗的程度,也一定要先用药物“开路”,清理“内环境”,否则肯定欲速不达,变生新病,因为体内有痰湿,这个时候就需要吃“二陈丸”了

怎么知道自己的体内有痰湿呢?中医有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看舌苔,因为舌苔可以很准确地反映消化系统功能和状态,舌苔腻预示着体内有痰湿,胃肠里面不干净,有这些“脏东西”留存在身体里,吃什么营养也吸收不了,更何况,补药中甘味的居多,比如阿胶,熟地,山萸肉,虽然都是补血的,但是很滋腻,本身就比其他药物难以消化吸收,即便是平时胃口好的人,吃了这种药物之后,胃口都会被滞住,食欲变差。如果这时候你身体里原来还有痰湿,消化起甘温药物就更难了,结果往往得出结论说自己“虚不受补”,不能吃补药,其实,不是不受补,而是不会补,补的不是时候。

遇到这种舌苔,要先吃两三天二陈丸,因为这个药中的陈皮是向上散气的,半夏、茯苓是向下降气的,这么一来,中医说的气机就顺畅了,通调了,脏腑的功能就能正常。一般情况下,吃了两三天之后舌苔会干净一点,但不会一点苔都没有,而是会变成一种薄薄的白苔,这是有胃气的正常舌苔(一点苔都没有的“镜面舌”是胃气阴双虚的标志),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吃补药了。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平时如果发现自己舌苔很腻了,虽然此时没有马上出现其它症状,但还是继续饮酒,吃油腻、甜的、黏的食物,很快会出现胃口变坏,嘴里有臭味,甚至身体发沉的状况,如果是男性,还可能有阴囊瘙痒,湿疹等症状,都是湿热引起的。因为痰湿积滞久了可以化热,如果早一点吃二陈丸是可以防微杜渐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食物极为丰富的时代。

有的人为了吃补药而吃二陈丸开路,结果居然发现几包二陈丸吃过之后身体就已经不那么疲劳,身体不那么发沉了,可是他还没吃补药呢。这种情况一出现就说明他原本就不虚,他的疲劳也好,身体发沉也好,其实就是痰湿导致的。因为中医说的湿,性质是黏滞、重坠,身体里有湿的人,总会感到身体发沉,如果是因为湿邪导致的头痛,也是觉的头发蒙、发沉,好像有块湿布裹住了一样。

为什么人在夏天,特别是七八月份的时候,容易犯困,下午尤其提不起精神?就是因为这个季节是中医的“长夏”,是湿气最重的季节,下午阳气渐弱,湿气更要作乱,侵犯人身,所以即便是正常人也会觉的周身沉重,昏昏沉沉的。这个时候人如果感冒,往往要夹带着湿,也因此很难好,不像冬天着凉,出点汗就解决了。长夏的感冒,在很长时间里身体都会感到很沉,就是因为受了湿邪。

这个时候,医生一般会开藿香正气水,这个药里面就包含二陈丸,感冒好了身体也就轻快了,这个原理和吃二陈丸开路时获得了补药一样的意外收获是一致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不是所有自我感觉的虚弱、无力、困乏,都是气虚血虚,还可能是被湿邪缠上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先吃了二陈丸,而是直接就吃了阿胶之类的补药,人只会感到疲劳加重,虚弱加重,而且病也更复杂了,由原来的单纯的虚,变成虚实夹杂了。

   舌苔白腻和舌苔黄腻,用药性质不同。舌苔在腻的时候还有偏白、偏黄的不同。腻而偏白是寒湿,腻而偏黄是湿热。治疗起来也是不同的。前者要用温的药物去燥湿,后者要用苦寒的药物去清利。

寒湿可以用二陈丸加三子养親丸。三子养親丸是由三子养親汤衍化过来的,现在在药店也能买到。这个药过去是开给那些消化不好的老年人,吃多了,食积住了,结果痰多,坐在那里就呼噜带喘,“親”是双親的意思。这三个“子”分别是萝卜子、芥菜子、苏子,这三个子都是性质偏温的,因为只有偏温的药物才能胜湿,才能把寒湿给蒸化出去。除了老年人之外,这个药很适合那些舌苔白腻的胖子,他们往往属于寒湿体质,别看胖,但胖反倒容易阳虚,而且已经虚到了和老年人一样的地步。

中医讲的阳气就是功能,阳气虚的时候各方面功能都会下降,其中主要的就是代谢功能的下降,没代谢出去的脂肪停在身上就是肥肉,停在肚子里就成了高血脂、高血糖。无论是胖,还是肚子里需要清除的“脏东西”,都需要通过功能的提高,也就是阳气的振作而驱邪外出。所以,中医减肥,最正宗的办法不是泻肚,而是壮阳。不是吃泻药,而是吃补药。这个三子养親丸具备的温性也包含了一种补阳的含义,只是除了用其温性去补阳,还借助了三个“子”的除痰化湿作用。

如果舌苔是黄腻的,就说明是湿热,这时就不能用补药了,而要用清热祛湿的办法,要用二陈丸配合二妙丸。二妙丸这个中成药,其实是金元时期朱丹溪创制的方子,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在药店苫就可以买到。这个药里面就有黄柏和苍朮两味,前面说的因为湿热引起的男性的阴囊湿疹、瘙痒,女性白带黄、臭,泌尿系统感染都可以用它洽疗。这两种药都是治疗下部湿热的,即便没有上述这几个症状,但小便黄,也可以吃,吃它是为了给湿热之邪以出路。

如果湿热很明显,在同时服用这两种药的时候,还可以再配合米红豆粥。薏米和红豆也是利湿的,很多利湿方子都有薏米,但是加在汤药里的薏米不能超过50克,再多熬起来就要糊锅了,但是熬粥的时候就可以多加了,甚至可以在湿重的时候每日都喝这种粥,比放在汤药里效力更集中。用薏米红豆粥配合前面两个药物,去湿的效果更好一点,因可以利水的红豆和薏米也等于给湿邪辟了一条出路。

橘子皮加半夏能让你沾枕头就睡着。“半夏汤”的最早方解中说它可以治疗“目不暝”,就是失眠。“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意思是:喝了很快就有效果,所谓“沾枕头就着”。很多长期失眠的人,也曾四处求医,用了西药安眠药,也用了中药安神药,还是睡不着,后来居然用简单的橘子皮,就是陈皮,加半夏就给治好了!这不奇怪,靠的就是它们的开合气机的作用,前面我说了,陈皮是往上散气的,半夏是往下降气的。

人为什么能入睡?按照中国古代哲学的说法,日入地为“明夷”,“明”是光明,“夷”是伤的意思,明伤了就晦暗了,入夜的时候是晦暗的时候,就是“明夷”,这个时候人是要睡觉的。

具体到“明夷”这个卦的结构,是“坤”上“离”下,具体到五脏,就是属于“坤土”的脾气要是升上去,属于“离”的心火要降下来,这样才能到达“明夷”状态,人才能進入睡眠。

在脾土升和心火降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通道作为其交通的保证,能化痰湿的陈皮和半夏,又具备一升一降的作用,就提供了这种通到的保证。因此,虽然这二陈丸里没有安神、镇静的成份,但它保证了上下气机的开合、交通,这也是在最早的《内经》中,就明确点出半夏汤能治“目不瞑”的原因了。

汉代的医圣张仲景有个名方“半夏泻心汤”,对《伤寒论》有研究的中医,经常用它治疗失眠,而且是那种不容易入睡的失眠。半夏泻心汤除了包含二陈丸,还有黄连、黄芩丶人参、干姜丶大枣。黄芩、黄连就是入心的,可以降离火。人参、干姜、大枣是入脾经的,可以升坤土,两组药物在半夏、陈皮的帮助下一会合,人就睡着了。

但是,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知道“半夏泻心汤”的人都能把它运用到失眠上,即便用了,也是以为这个方子解决了胃肠积滞问题。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很多人只是机械的把这句话理解胃不舒服的时候睡不着,但你去问那些被“半夏泻心汤”治好了失眠的人,他们很少有胃里不舒服的表述。这里的“胃不和”,实际上指的是脾胃之气,也就是脾土没有升上去,没能造成“明夷”状态,所以难入睡。

服用方法:你能买到的二陈丸主要是水丸,最好空腹温开水送服,便于吸收。可以是早上起来或者是两顿饭之间吃,一天吃两次。如果舌苔腻很严重,胃口也很差的,可以每天吃三次。还可以配合酵母片一起吃,每次加酵母片三五片,酵母片是助消化的,所以也可以使舌苔的腻尽快减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2、本品适用于痰湿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

3、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用一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5、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

二陈丸有什么副作用吗?

自二陈丸在临床上使用以来,还未有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所以是相对安全的药物,大家可以放心的服用。不过为了更加安全和更好的发挥药物的疗效,有些方面还是需要注意一下,比如服药期间,若患者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到医院就诊,长期服用,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附1:还有一味与二陈丸作用类似的中成药《香砂平胃散》,它也有助推留在肚子里的“脏东西”,如何用它?什么情况用它呢?

像有的人原来胃肠没毛病,脾胃很壮实,只是因为吃油腻的食物的同时喝了冰水,比如把烤鸭或者涮羊肉和冰淇淋一起吃了。结果回来就开始胃不舒服,呕吐腹泻,或者根本吐不出来,只觉的吃的东西全堵在胃里,胃那个地方好像“板结”了。好几天一点食欲都没有,甚至闻到食物的味道就恶心,这就是典型的寒湿阻滞了。

和二陈丸相比,这个药物的燥湿行气的力量更大一些,可以帮助那些脾胃不虚弱,只是一次吃坏了胃口的人的胃肠系统运动起来,把滞留的东西排出去。

这个《香砂养胃散》,虽然就一个字的区别,但“养胃”比“平胃”补的作用要大。因为其中有白朮,更适合原来就脾虚,消化功能弱,结果又吃了不消化的食物的人。用香砂养胃散可以一边助推留在肚子里的“脏东西”,一边补补被损伤的胃气。

这两个药虽然都是中成药里的“胃动力药”,但“平胃”助推的是本来不弱的胃气,“养胃”养的是脾胃本身就是薄弱环节的人。

附2:《藿香正气水》这个药大家都知道是祛暑的药,总觉的只是夏天吃,一般说是“胃肠型感冒”。其实,在娴熟的中医手里,这个药四季都可以用,只要舌苔很腻很厚就可以吃。藿香正气水比藿香正气胶囊的效果要好,因为“正气水”是用乙醇提取的,里面有酒,而酒是温性的,可以帮助蒸化、驱除寒湿。

一般情况下,夏天中暑,觉的恶心而且还有点发热的时候,这个药最适合。但有的时候,只是胃口很差,没有发热,也可以照常吃。你会发现,吃了两天之后舌苔变薄了,胃口也好了。还有的时候,只是感冒发热,或者扁桃体化脓,吃消炎药之后嗓子好了,但舌苔还是很腻的,这个时候人肯定不喜欢吃东西,“霍香正气水”还可以用,即便是冬天也没问题。因为它可以去内湿,内湿不去,就要把脏东西留在体内了,逐渐的会化热,很多人的“上火”问题其实就是从湿没清出去转化而来的。

藿香正气水内服可以清除内湿,外用还可以去外湿。比如夏天的湿疹、痱子,或者夏季皮疹,一到夏天就开始起,秋风一起就下去了,究其原因全是湿邪导致的。如果是成年人,可以在服用二陈丸加二妙丸的同时,把藿香正气水倒入洗澡水里,或者洗完澡之后用它擦在有皮疹的地方,等其自然吸收。过去有说法叫“外科不治癣”,是说皮肤病很难治,其中原因就和湿邪的纠缠有关,湿除了重着(性质里带湿的病症会使人感到身体沉重)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黏腻,就是缠着你很难迅速痊愈,皮肤的湿性疾病尤其如此。而藿香正气水的清利湿热的本事,远比其它专门的皮肤科用药要有效。

如今网络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不能简单的将自己与某些疾病对号入座,陷入盲目自我诊断误区,从而增加心理压力,延误就诊时机。“中医是辨证论治,同样的病,在不同人身上表象不一定相同,治疗方法也会不同。”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在此举了一个例子,有三位通过胃镜同样诊断为“胃窦萎缩性胃炎”患者,但其舌象就不同。其中一个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舌尖淤点,诊断为脾胃虚寒;第二个舌苔黄厚、舌根部灰黑、舌边尖暗红色,诊断为胃中痰热夹淤;第三个舌苔薄白微黄、舌中舌前部苔剥、舌红少津,诊断为胃阴不足。所以提醒大家,观舌象仅为平时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参考,即使积累了一定的医学常识,也不要把自己当医生,如果发现身体不对劲,一定要上医院检查。

2、本文章旨在抛砖引玉,普及中医药知识,给网友一个养生保健思路,不作为最终处方,如欲使用二陈丸等药物,请在当地医生的辩证指导下使用是为智者)——摘自藕生莲花香的新浪博客

(0)

相关推荐

  • 意想不到的止咳良药

    不论大人小孩,秋冬季节容易感冒咳嗽.这里介绍一个常见的消食类中成药,其实却隐含着治疗咳嗽的功效.注意,下文涉及的成药只做介绍用,品牌你随意,并非广告. 保和丸,常见消食药,尤其是小儿食积经常用到它.具 ...

  • 周仲瑛治疗肺鳞癌化疗伤正

    化疗伤正,调养脾胃. 在化疗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的毒副作用,肿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纳差.腹胀.乏力.便秘等副反应,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严重,饮食量锐减,此时治疗当配合化疗方案,改用调养脾胃之药 ...

  • 伏暑门

    医案一 李暑湿先伏于内,凉风复袭于外,交蒸互郁,皆能化火,湿遏热伏,其热愈炽.故其为疟也,先寒后热,日轻夜重.经旨所谓先伤于热,后感于寒.喻氏所谓阴日助阴,则热减而轻,阳日助阳,则热甚而重也.夫疟之发 ...

  • 养肺先化痰  有痰就用二陈丸

    怎么养肺呢?中医认为,有邪则当先攻邪,先攻邪后补养.肺是最容易隐藏邪气的地方,这个邪气就是痰.所以在养肺之前,我们先要看看:肺中有没有痰.如果有痰,我们就不要急着补肺养肺,而先要化痰了.如果不化痰就急 ...

  • 喉咙有痰,老咳不干净?中医:“3味中药”泡茶喝,轻松化痰除痰

    喉咙有痰,老咳不干净?中医:“3味中药”泡茶喝,轻松化痰除痰

  • 养肺先化痰,有痰就用二陈丸

    怎么养肺呢?    别忙!问这个问题为时尚早.中医认为,有邪则当先攻邪,先攻邪后补养.肺是最容易隐藏邪气的地方,这个邪气就是痰.所以在养肺之前,我们先要看看:肺中有没有痰.如果有痰,我们就不要急着补肺 ...

  • 中医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1、白芥子,痰阻...

    中医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 1.白芥子,痰阻气道,气流受阻,祛痰通气道,当先别寒热,寒痰我喜用白芥子,它善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为治寒痰中之竣品,我常配伍苏子,半夏等. 2.胆南星,热痰我喜用胆南星, ...

  • 中医中药“瓜蒌根”给邪以出路,把体内'痰湿邪毒火'通通排出体外

    中医中药“瓜蒌根”给邪以出路,把体内'痰湿邪毒火'通通排出体外

  •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方。降气化痰,宣肺止咳。...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方.降气化痰,宣肺止咳. [组成] 百部10克,紫菀10克,橘络10克,浮海石10克,冬瓜仁10克,北杏10克,五爪龙2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甘草5克. [功效] 降气化痰, ...

  • 中医中药—肺经化痰止咳平喘药

    ​⭕今日[课程总结] [<化痰止咳平喘药>第四节.哪几个药可以化寒痰?] 芥子性味:辛,性温. 芥子归经:肺经. 芥子的功效是: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皂荚性味:辛.咸,温.有小毒. ...

  • 中医中药“瓜蒌根”给邪以出路,把体内'痰湿邪毒火'通通排出体外

    中医中药“瓜蒌根”给邪以出路,把体内'痰湿邪毒火'通通排出体外

  • 中医中药调理治疗血瘀痰阻型眩晕:用桂枝茯...

    中医中药调理治疗血瘀痰阻型眩晕:用桂枝茯苓丸加味: 桂枝,茯苓,赤芍,石菖蒲各15g, 丹皮,桃仁,柴胡各10g, 细辛5g,吴茱萸6g,磁石30g.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3剂小效. 原方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