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鲁迅相爱十年,却只是照顾起居关系,至逝没有名份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个作家排行榜,“鲁郭茅、巴老曹”,熟悉这段文学史的读者都知道这六位文学巨擘的成就。
排在第一的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作品很多都被编进了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所以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人物。笔者很喜欢鲁迅犀利的文风,对其散文尤其钟爱,《鲁迅散文集》放在手边,闲暇时就翻阅一段。
大概是爱屋及乌的原因,笔者也看了一些关于鲁迅生平的文章。鲁迅的一生,文学成就自不必多说,单单是他的感情生活,也十分值得耐人寻味。
原配朱安终其一生没有得到过鲁迅一星半点的爱,空有一个太太的头衔;而许广平与鲁迅厮守一生,却始终背负着小三的名声。
这段历史上的三角恋,无人能说是谁负了谁,他们三人都知道彼此的关系,却相安无事地过了一生。现代进步女性大多替许广平鸣不平,因为她是陪伴鲁迅最后十年的女人,为何甘做小三,至死没有名份。
旧婚姻——母命难违
鲁迅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是旧制度和新思想并存的年代,在这样不新不旧的社会中,产生了很多畸形的社会的现象,包办婚姻婚姻与自由婚姻并存就是其一。
如果是单纯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或者是单纯的自由恋爱婚姻,尚且无可厚非,但奇怪的是有人是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兼有,这种现象很奇怪,但在当时却屡见不鲜,比如鲁迅和朱安、许广平,还有郭沫若与张琼华、佐藤富子、于立群。
朱安就是鲁迅遵从母命娶回来的原配夫人,那个时候的鲁迅已经接受了新思想,他之所以娶朱安,很多人都说他是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为了尽孝而娶的,其实笔者则认为是鲁迅的思想还是不够坚定,毕竟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倘若他以后没有遇到许广平,是不是就真得孤独终老呢?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鲁迅向家庭妥协了,朱安嫁给鲁迅成了既成事实,即便是鲁迅终其一生也没有与其圆房,朱安也是鲁迅名正言顺的太太。
一个小脚女人虽然一辈子没有得到丈夫的青眼,但她也一辈子甘愿守着一个太太的头衔以度余生。鲁迅也想结束两人的婚姻,还各自以自由,但被朱安拒绝了,她始终记得三从四德的古训。
与其说母亲给鲁迅娶了儿媳妇,倒不如说是鲁迅给母亲娶了一个女儿,就连鲁迅都说过: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最初朱安也曾幻想过,自己一直默默付出,能换的鲁迅的眷顾,这只能说明她不了解鲁迅。等待的岁月是漫长的,消逝了青春,也消磨了朱安等待的心,南柯一梦最后还是醒了,在朱安看到鲁迅和许广平合影照片的时候,她没有哭闹,像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一样,平静处之。
新婚姻——爱情至上
鲁迅和许广平结婚的时候25岁,他虽然亏欠了朱安,但也亏欠了自己。与朱安结婚不同房,鲁迅一个人穿着长袍过着苦行僧的生活。
当时的社会并不太平,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先进的进步青年,风云变幻不过是旦夕之间的事,所以面对生活他也十分的冷静沉着。直到遇到许广平,他才在苦涩的生活中体会到了爱情的甜蜜。
许广平是一个接受过教育的进步女性,这也为她甘做小三,至死没有名份奠定了思想基础。与出身封建家庭的朱安不同,许广平没有裹脚,还出身名门,虽然家道中落,但零星的家产还是可以供许广平读书。正是这学校,鲁迅和许广平邂逅了一段旷世的师生恋。
老师与学生的恋情放在今天也是一个噱头,何况是在民国时期。那个时候鲁迅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而许广平比他小了17岁,这段跨越年龄的爱情,最开始还是许广平主动追求的。
其实许广平自幼也被父母给约定了一段婚姻,但在许广平的反抗和家人的帮助下解除了。
他们相遇的时候,鲁迅已经孑然一身了大半辈子了,而许广平则是刚从另一段受伤的感情中走出来。鲁迅在讲台上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并没有注意到台下有个女学生已经对她情绪暗生。
后来为生活所惑的许广平大胆地给鲁迅写了一封信,信中并没有任何只言片语提及感情,她不敢,她怕一旦挑明了之后,连暗恋的资格都没有了。
但让许广平感到意外的是,鲁迅居然给她回信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没有随身携带的手机,书信就是交流的唯一方式。《两地书》中共收录了两人一生的164封书信,这些书信就是他们爱情最好的见证。
有了书信为媒,二人的感情在一来二去中也逐渐萌芽升温,最终二人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勇敢地走到了一起。许广平知道朱安的存在,但他并没有介意,为了爱情,她成了陪伴鲁迅最后十年的女人,甘做小三,至死没有名份,而鲁迅也有在他有限的时间里给了许广平最真挚的爱。
对与错——无从评说
对于朱安来说,鲁迅是冷酷无情的丈夫,但对于许广平来说,鲁迅却是一个温暖多情的爱人。爱情是不分年龄的,那些在恋爱中的傻事情,鲁迅为了许广平全做了。
为了许广平,他对其他女学生目不斜视;收到许广平的来信,他高兴得像个期待圣诞老人礼物的孩子;许广平手织的毛背心,足以抵挡任何严寒;就连平时不爱吃的杨桃,为了许广平,鲁迅也愿意一试。
这样的细节有太多太多,当时他们的生活并不太平,二人时刻都面临着分离甚至是死亡的危险,但生活是苦,有你就甜。
若要问为什么许广平甘做小三,至死没有名份,陪伴鲁迅最后十年,这些生活的细节就是最好的答案。他们后来还有了自己爱情的结晶周海婴,这也是鲁迅唯一的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三角恋还有一个唯美的结局,那就是三个人相安无事。朱安知道许广平的事之后,还依然过着她无风无浪的一生;许广平知道朱安的存在,允许鲁迅赡养这位原配夫人,在鲁迅去世以后,她还主动承担起赡养的义务,每月按时给生活费。
婚姻里究竟什么最重要,是一纸婚书?还是相濡以沫的爱情?
诚然,如果两者兼得,那就是神仙眷侣。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二者选其一,又该何去何从?朱安和许广平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也就成就了不同的人生。
小结:
其实在笔者看来,朱安比没有名分的许广平更可悲,一个女人,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也没有自己的子女,虽然生活上鲁迅和许广平没有亏待她,但这始终不能弥补心灵上的空虚。
许广平作为陪伴鲁迅最后十年的女人,为何甘做小三,至死没有名份?答案就在《两地书》的细节中,还藏在鲁迅生前给许广平写的一首诗中,“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究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一句此中甘苦两心知,便足以胜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