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情境试题69: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景观
2010广州二模第41题:
喀斯特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我国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由于喀斯特环境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直接的标志。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资料。
材料一: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三: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该组试题的背景材料来源于以下论文:
试题中的统计图也来源于论文,以下结合具体的设问进行剖析。
第(1)题属于记忆类的试题,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在地貌上还有一个专业名词“黔桂喀斯特山地”。
第(2)题的设问结合材料一“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该图来源于论文中的图2,如下所示:
命题者结合论文中关于坡度梯度的说明,将其修改为具体的度数,并将纵坐标的数值去掉,修改为“大小”的呈现方式。试题的设问可以参考论文中对图2的描述,如下所示:
第(3)题结合材料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进行设问,该图来源于论文中的图4,如下所示:
图像的处理方式与上题类似。试题设问的参考答案也能在论文中找到依据,首先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坡向,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极强度石漠化位于南坡,如下:
关于南坡出现最严重石漠化的原因,论文中的阐述如下:
第(4)题属于模板题,利用答题模板即可解决。
今天看来,这组试题的设计似乎有点不可思议。2017年全国文综I卷第37题考查长白山苔原带生物多样性,就是以一幅直角坐标图为背景,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在2018届的复习备考中,不少模拟试题也出现以直角坐标统计图为背景的内容。然后2018年与2019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中并没有这样形式的综合题,直到今天——2020年又再次出现。
因此,不应盲目追求试题的形式,出题人似乎总是在我们转圈圈。比如今年全国I卷第36题考查顺坡垄的试题,文字材料极少,并且是用照片作为背景素材,和全国卷近年来区域图与详细文字材料结合的农业综合题大不相同,不少人觉得难以接受,当然也不乏肯定之人。
对于以上这些情况的反思,个人认为不应被形式束缚的手脚,出题人不断地变换形式,其实就是想规避那些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已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与答题模块。至于如何应该,则是见仁见智。
该题参考答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