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情境试题51:青藏高原增温效应
青藏高原面积达250万km2,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6000m,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这种增温效应对高原及其周围的地理生态格局有深远的影响。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同的纬度,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四个样点(图4),收集了7月份的气温、林线、垂直带谱等相关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及其影响。据此完成8~9题。
8.在海拔5200m的高度上,7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受青藏高原增温效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
①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
②雪线降低
③垂直带基带上限降低
④林线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该组试题的背景材料来源于以下论文:
试题中的图像来源于论文中的表2,如下所示:
试题中图像的制作方法是将论文中表2的数据转绘在直角坐标图上。为方便对比,我已在上图中标注了甲、乙、丙、丁。
第8题考查气温垂直递减率。中学地理的表述是,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约下降0.6℃。图中甲地海拔5096m,气温为8.12℃,可算出5200m的气温约为7.52℃。类推可算出另三地的气温,乙地约为6.15℃、丙地约为3.46℃、丁地约为1.55℃。综合判断,正确选项为A:甲地。
第8题的另一种解法是参考试题文字材料中的这句:
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
因为第9题的设计依据,来源于论文中分析,也是上述这句话的来源,如下所示:
在解题时,根据上述文字材料的提示,对照直角坐标图的横坐标(因为纬度相差不大),可判断四地的东西方向,再结合试题文字材料中的这句:
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同的纬度,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四个样点。
最后可以确定甲地位于高原内部。青藏高原的增温与山体效应有关。具体地说,就是中学地理学习过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由于高大山体(高原)内部的地面海拔较高,相同高度的大气(比如第9题所说的5200m)温度必然高于外围大气的温度,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像来源:王婧, 张百平, 张文杰,等. 科罗拉多落基山脉山体效应定量化研究简[J]. 地理研究, 2017,36(8).
从论文的表2中最后一列“7月转换温度”也可以看出结果。
第9题考查青藏高原增温效应对垂直带谱和林线高度的影响。试题的设问依据与正确选项的设置,来源于论文中分析,以下是论文的结论部分:
由于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
,所以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
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林线上升。
气温升高,雪线会上升。一般而言,由于气温上升,垂直带基带上限也会上升。
关于青藏高原林线的分布,可以参考论文中的图1,如下所示:
参考答案:8.A 9.D
试题中有方法,也有知识。好的方法蕴藏于好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