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系列第二十三篇:现实版的隋唐英雄
隋炀帝被杀后,天下立即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先后有李渊扶持的傀儡皇帝杨侑,宇文化及拥立的杨浩,王世充拥立的杨侗,还有同萧太后一起逃亡到突厥后,被突厥扶持的后隋皇帝杨政道。天下由统一向着另一个乱世迅速滑去。
一、瓦岗寨李密的起伏
天下初乱之时,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是出身关陇集团的李密。几年前,在杨广大力削弱关中集团,倾全国之力攻打高丽国时,杨素之子杨玄感起兵造反。作为杨玄感至交好友,李密随即加入了叛乱。志向远大、智慧卓越的李密为杨玄感呈上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从黎阳北上,同高丽国形成夹击之势,不仅可以断绝杨广粮道,还可以较为轻松的打败隋炀帝,进而有很大的概率继承大统。中策是从黎阳出发进攻关中和长安,利用关中有利地形逐鹿中原。但由于华北、山西和江南地区的发展,关中平原已经不是天下中心,即便获得了关中,也不能取得绝对优势,各路叛军会在关东割据。下策是从黎阳出发进攻洛阳,这里有隋朝军队和大臣的家属,倘若百日占据洛阳,也可以重创杨广。但是洛阳城极其坚固,很难攻克,一旦百日内无法攻取,叛军将命不久矣。
可惜的是杨玄感选择了下策。很快因为洛阳久攻不下,杨玄感被迫选择中策,向西进军关中,但机会失不再来。再加上杨玄感舍不得刚刚占据的城池,最终失去了对时局的掌控,很快杨玄感起事被剿灭。李密也成了逃犯,开启了逃亡之旅。
机缘巧合,李密逃到了瓦岗寨,加入了翟让为首的强盗集团。李密依靠关陇集团的贵族身份和文化素养,很快成为了强盗的首领。在李密的带领下,强盗团伙很快成为了有组织有纪律的军队。利用这批军队,李密占领了恒山南方的阳城(今河南登封市告成镇),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周密作战计划,于公元616年,李密攻占了大隋王朝的洛口仓,到达了洛河和黄河的交界处。
在这里,李密面临着同杨玄感同样的难题。一路向西进攻关中和长安,或者选择进攻洛阳。此时他的部下提出要先进攻长安获得战略要地,进而平定天下。但此时李密军和当年杨玄感军不同,杨玄感手下是清一色的官军,各部门令行禁止号令统一,而瓦岗寨军队大多是流民草寇,之所以跟随李密是因为他能够打胜仗,能带来现行的利益,不仅缺乏长远的眼光和谋略,新旧瓦岗军之间也存在芥蒂。李密认为,如果东都攻克不下,手下的乌合之众就难以跟随自己长途跋涉夺取长安,自己的统治威望也将受到严重削弱。
于是公元616年至618年,这支迅速壮大的底层武装就在洛阳攻防战上消耗了大量军力。隋朝王世充镇守洛阳,虽然败多生少,但却成功阻止了李密向西攻打长安。
此时,杀死隋炀帝的宇文化及北上,希望夺回关中,被李密击败。宇文化及逃亡至河北、山东一带,被当地的军阀头目窦建德斩杀。正所谓骄兵必败,王世充趁着李密战胜宇文化及之后的骄傲和疲惫,一举击败李密。
二、螳螂之后的黄雀
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当李密同王世充斗的你死我活时,太原的李渊“闷声发大财”。官场打拼半辈子的李渊,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和老辣的政治手段。五十二岁的他,拥有三个能力出众的儿子,父子同心逐鹿中原。公元617年,李渊杀死了杨广派来的副手,完全掌控了太原的军政大权,随即起兵攻打长安。
此时北方有突厥和投靠突厥的军阀刘武周,南方有强大势力的李密。为了稳住太原大本营,李渊首先向突厥送上厚礼称臣,搞定了突厥和刘武周;后派人联系李密,奉其为盟主,展示服从姿态,巩固了太原南部边界。
后方稳定的李渊随即出兵攻打长安,在霍邑城下以激将法击败隋朝老将宋老生,打开了隋朝门户。紧接着迅速南下占领了临汾和绛郡,并在汾河、黄河交汇口渡过黄河。在此兵分两路,一路向东牵制隋朝老将屈突通,一路向西直捣长安。
在攻打长安的途中,李渊攻占永丰仓,获得了大批粮食,在满足军需之后开仓放粮,得到了当地的民心。在此基础上一面围攻长安,一面清剿渭河谷底附近的诸多小军阀。两个月后,长安及周边均被李渊平定。长安之后,李渊马不停蹄攻占河东和潼关,攻取汉中、四川、陕北、灵武和南阳等地。秦汉统一天下之前的局势再次形成。
但是“关中——四川”的模式已经远远没有秦汉时期的地位,中原和江南的富庶已经让关中沦为了附庸。不过,幸运的是李渊还掌控者山西地区的大半。直到此时,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天下人才突然发现背后已经崛起了庞大的李唐势力。
三、大战前的军事行动
当各路军阀缓过神来时,李唐的主要对手就只剩下洛阳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了。但主要对手并不是最急需处理的对手。那些相对较小但却占据陇西、河西走廊和山西险要地区的军阀,才是最棘手的对手。
他们分别是甘肃南部,天水、临夏、兰州为中心的军阀薛举,河西走廊号称凉王的李轨,山西马邑投靠突厥的刘武周,和幽州地区的军阀罗艺。
最先臣服李渊的是罗艺,让李唐获得了坚固的同盟者。而最先发难的则是甘肃的薛举。公元617年,就在李唐刚刚获得关中时,薛举和他儿子就从天水过陇山,进攻扶风(今陕西凤翔县)。在扶风被围的关键时机,李世民率军打败薛举儿子的军团,解了扶风之围。受挫后,薛举转而向长安进军,越过泾州打败唐军。李渊政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正当薛家势力即将拿下长安之时,薛举突然暴死,他儿子因能力和威望不足,难以持续战胜唐军,半年后被迫投降李唐。薛家势力的覆灭,让李唐消除了关中地区的最大隐患。第二年,唐军整顿军务后,击败河西走廊的李轨。
此时李密已战败被杀,王世充也杀死了傀儡皇帝杨侗称帝建国郑,窦建德称王建国夏。正当李渊集中力量准备进攻王世充时,北方刘武周开始模范李渊的发家之路攻取太原,企图以此为根基进攻长安。由于晋王李元吉的战败,刘武周顺利攻下太原,并南下攻克了晋州(今临汾)、浍州(今冀城),控制了龙门通道。除了河内陆区,山西各大重镇皆入刘武周之手。
危机之下,李渊被迫放弃与王世充为敌,集中精力对抗刘武周。此时一代军神李世民再次扭转了乾坤。在否定了撤退方案后,他亲率大军同刘武周在绛州对峙。李世民率先占据战略要地柏壁村建设堡垒,扼制住了刘武周东进的咽喉。为了速战速决,刘武周派大将宋金刚围攻柏壁村。李世民一方面坚守不出,另一方面扰乱敌人交通线断其粮草。半年后宋金刚粮草不足被迫撤军,在撤退途中被李世民歼灭。宋金刚的战败,让刘武周势力迅速崩盘,一路上放弃攻占的所有据点,逃到马邑,又撤到了突厥,最后被杀。
至此,关中、山西和幽州均落入李唐之手,后方已无大碍。李渊终于可以全力向东作战了。
四、关中战略地位的最后辉煌
公元620年,唐军大举进攻东都洛阳。此时王世充进入全盛时期,南方占领襄阳,东部到达开封,东北和窦建德接壤。而窦建德占据河北、山东全境。
由于唐军占领了崤山和函谷关,王世充缺乏足够的缓冲地带和战略要地抵御唐军。无奈之下,向西派出机动部队,监视并抵御唐军,并在首都附近做足防御,用对付李密的方式,等待时机击败唐军。
但李世民不是李密,这位后来的“天可汗”,迅速剿灭了王世充的三万机动部队,让其不得不龟缩于洛阳城内组织防御战。为了打破僵局,李世民采取蚕食策略,一方面围困洛阳,另一方面从外围开始,切断洛阳从各地的往来。南边攻占伊阙(龙门石窟附近),切断洛阳和南阳的联系,北部攻占怀州切断洛仓与洛阳的联系,东部攻占洛口仓彻底断了洛阳守军的粮道。
很快王世充部队陷入了困境,投降的部队络绎不绝,洛阳城沦为了孤城。此时另外一位大军阀窦建德的举动就左右着整个战局。
王世充危难之际,向窦建德求援。虽然进攻洛阳之前,李渊已经和窦建德盟约共同进攻洛阳。但由于窦建德开始时忙于平定军阀孟海公,没有参与攻占洛阳的行动。当腾出手来一看,王世充已经困守孤城,唐军也已经兵困马乏。他瞬间明白过来,如果王世充覆灭,自己就是下一个王世充,于是窦建德接受王世充请求。在希望唐军和王世充罢兵愿望破灭后,他决定亲征唐军。
此时三军统帅李世民决定孤注一掷,坚决不撤军。公元621年,李世民和窦建德在楚汉之争的鸿沟处对峙。李世民占据虎牢关,坚壁不出,窦建德无法前进救援洛阳。此时窦建德部下提出向北渡黄河直接攻打上党地区,以山西高地监视洛阳震慑关中,“围魏救赵”。但窦建德此时犯了犹豫不决的错误,他既想北上渡河又想快速救援王世充。
这短暂的拖延,给了李世民逆转的机会,让惊魂未定、腹背受敌的唐军逐渐恢复了理智。反倒是窦建德的夏军,因为主帅的犹豫不决而士气下降。一升一降之间,迫使窦建德急需一场胜利激发士气。这一切都被李世民看在眼里。决战之时,李世民故意拖延布阵,让窦建德军队从早上等到了中午,正当窦建德军队开始疲劳时,李世民迅速出击一战封神,活捉窦建德。听说窦建德战败后,王世充开城投降。整个北方均落入了李唐手中。
北方统一后,南方还有三个大军阀:一个是南朝梁皇室后裔萧铣,占据襄阳和四川,依托三峡天险对峙唐军;一个是占据江西省全境的军阀林士弘;一个是江淮一带的军阀杜伏威。三家势力互相掣肘地盘不大,构不成对李唐的威胁。北方统一后,率先表示臣服的是杜伏威,主动北上长安交出兵权,却不料刚刚离开就被手下大将辅公袥夺了军政大权。李唐军队决定各个击破。先是三路大军灭了萧铣,之后顺江而下灭了林士弘,最后清剿了叛乱的辅公袥。当辅公袥被平定时,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开始屹立于东亚大陆之上,这一次它存在了二百八十九年。
唐朝的建立,以关中为据点攻取四川和汉中,进而东进洛阳,平定甘肃、山西、河北,进而统一天下。在战神李世民的运筹帷幄下,关中的战略意义再次放出了耀眼的光芒。但这也是最后一次。唐朝之后,关中地位进一步下降,山西的战略地位和华北平原的粮仓结合,让关中失去了俯瞰天下的地位。唐朝成为了关中平原最后的辉煌。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下周我们走进唐朝,看看唐朝的辉煌和困境。这是与您分享的第518篇文章,欢迎您的阅读,我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