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系列之八】吕振簧:革命烈士 家谱有传

历史学家吕振羽(1900—1980)是湖南省邵阳县人 ,1948年任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副校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吕振羽有一个堂弟(同一曾祖父),就是黄埔四期的吕振簧(1904—1930),谱名典班,中共党员,革命烈士。土改时,吕振簧的孙女吕孝凤因家庭成分被划为“小土地出租”,吕振羽给她写信说:“你祖父是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因我很忙,至今没有写出烈士传。你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在农村做一名光荣的名符其实的公社社员”(彭扬文《吕振羽的故园情》,发表于《湘潮》2005年5期)。

这应该是吕振羽先生记错了。早在民国二十六年,他就写过一篇《烈士光吾先生传》,收录于家谱之中,因为文章并不长,也很难得一见,就录全文如下,以窥烈士全貌:

“君名振簧,字光吾,为吾伯父舜卿先生长子,幼岁随余负笈省垣,攻读最勤。性忠诚,复有古所谓侠义气,同学友朋咸称誉之,后考入湖南群治大学政治系肄业。民十三年(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先生解组国民党,为培植革命干部,设中央军官学校于黄浦(埔),招收全国有志青年,君只身间关赴羊城,考入黄浦军校第四期,东江之役,君从入伍生班长参加作战,骁勇冠绝,为校长蒋介石先生所赏识,特予重奖。旋因病改入第五期步兵科。一九二六年,余任职新编第一师党代表,当时国共内争最烈,余前任之倪某,对工人运动颇多摧残,一时羊城传述党代表摧残工人运动,君误为继任之,写来信曾有'吾兄弟既献身革命,当为占民众最大多数之农工而奋斗,如兄另有图谋,恐兄弟感情亦无可维系矣’,慷慨热忱,于此可见。君毕业后以见习生参加龙潭之役,五三之役,卒以战功而超升连长,极得其主官何敬之(何应钦,黄埔军校总教官)、刘经扶(黄埔军校战术教官,陆军二级上将)诸先生青识,频调行营服务。民十九年兰封之役,卒于勇猛过度阵亡,距升代营长才三日耳。忆兰封战前一月,君犹缄余,非难内战,颇露辞职归里之意。余复函恐君尚未及见,孰意竟成永诀,余之感痛为何如耶?君有子一,名步青,尚在小学肄业,抚恤金余及今犹未为之办妥。午夜思维,诚有愧对于亡弟矣。”

家谱世系记载吕振簧“殁于民国十九年四月十三日时殁,葬徐州,系阵亡烈士”。这一天是1930年5月11日,正是中原大战之始。早两天前的5月9日,蒋介石在徐州下总攻击令,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军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开战,史称“中原大战”,战争直至当年10月才结束。而吕振簧在开战的第三天就牺牲在兰封的战场上。

吕振簧是考入黄埔四期后,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后来因为生病才改入第五期步兵科。这一点,跟湖南老乡向军次(《家谱中的黄埔身影》之七)很像,都是从四期因故而变成了五期。看到这里,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黄埔四期名将如云,严格的录取标准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

吕振簧生平资料极少,这一篇《烈士光吾先生传》,应该是他最详尽的传记了。文章中说到吕振簧“幼岁随余负笈省垣”,就是从小跟着吕振羽在省城读书。为什么这样,似乎可以从他们的曾祖父吕先纪说起。

吕振羽的父亲吕梦求在一篇为自己父母所作的传记《鸿章公夫妇合传》,里面提到了吕振羽、吕振簧他们的曾祖父吕先纪:“先父鸿章公……年十二,值太平天国革命。先祖纪公,被革命军擒去,辗转闽、赣,迄太平天国失败,始薙发,间道回里。”吕鸿章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十二岁那年是在1859或1860年(中国人习惯于虚岁,或在1859年),如此算来,吕先纪在太平军中有五、六年的时间。最后还能活着回家,是曾经“无奈从贼”,成了太平军的旗卒,才逃过一劫。

因为吕先纪被太平“革命军擒去”,年仅十二岁的长子吕鸿章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全家生活,赖(鸿章)公支持。”吕振羽是长房长孙,而且两人仅相差四岁,所以吕振簧才会跟着他一起求学。

他们的家族叫“金秤吕氏”,草堂收藏的是民国二十七年文献堂木活字本《吕氏三修族谱》,四卷首二卷。第一次收藏的四十二册,因为是一卷多本,以为就是全本。后来又购得一部,为五十册,才发现五十册也仍有残缺,相互配比,则全本至少在五十九册以上。两部合在一起,仍缺了三册。

翻阅家谱,发现这个金秤吕氏家族,尤其崇尚武风。在前,有吕代栋、吕代芬,随左宗棠收复新疆,立下赫赫战功,官至记名提督;《缙绅录》中“代”字辈的总兵、副将、千总、游击、都司指不胜屈。进入民国,吕振羽本人曾参加北伐战争,“历充国民革命军军师政治部主任,及党代表”;弟吕持平,军政部汉阳兵工专业学校制枪科卒业,株州炮厂筹办人之一。出身于黄埔军校的,除吕振簧外,还有吕冠南,黄埔二期吕馥兰,黄埔六期。其它还有吕桂卿,南京军政部学校第三中队毕业;吕执中,军政部训练学校肄业;吕音奇,湖南第二联中及国民军官学校第二期步科毕业;吕惟宋,邵阳循程师范及湖南集中训练总队部毕业,中央军官第七分校肄业;吕焕文,宝庆中学及军官讲习毕业,等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谱卷首下有史称“烧车御史”的湘乡谢振定所撰《吕公万萃传赞》,文之末有赞语曰:“湖之南,有武冈,产伟人,直且刚,居涟溪,止湘乡,富而朴,廉而臧,邦之彦,家之光。”这些语言,用在这些同族的吕氏子孙身上,似乎也同样合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