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时期的人称代词,你见过自称“台”或“身”的吗?

江湖自称嵇康懒,故旧空嗟范叔寒。随着春去秋来,世事也在不断地变迁,语言文字也是如此。这同样是一个筛选的过程,经历了千载时光的洗涤,能流传至今的,都是胜利者。本篇还是要聊人称代词。

写在前面,本来该写第二人称代词了,但还是要为第一人称代词做个补充:“身”、“臣”、“台yí”。其实第一人称代词并不少,如“咱”、“俺”、“某”、“卬áng”等,一旦断代到汉末三国时期,这些自称就被排除在外了,要么是已经变了意思,要么是还未出现。顺便,在《三国志》里没找到“侬”,挺意外的。

“台yí”,先从这个看起来很特别的自称开始,放心这个读音没有标注错。案《尔雅·释诂》,“台”的意思就是我。在《三国志》的注解中也能找到相应的例子,董卓在与孙坚交战时,就和长史刘艾追忆往昔峥嵘岁月,董卓与孙坚最早的牵连可以追溯到随张温凉州平叛时期。董卓还很贴心地用了两次“台”,都是用来作自称的,讲述了一下自己当年的爵位是怎么来的。

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尔雅·释诂》

“台今有本末”——《三国志·孙坚传》注引《山阳公载记》

“台以此封孤都乡侯”——《三国志·孙坚传》注引《山阳公载记》

不过《山阳公载记》提到的“都乡侯”与《三国志·董卓传》提到的“斄tái乡侯”有矛盾。其实“台”作为自称,在《尚书》中出现得比较频繁。此后“台”作为自称的用法就渐渐消失了,用作敬辞的时候倒是不少,比如“台驾”、“台席”。

“身”,案《尔雅·释诂》,“身”同样有“我”的意思,可以作为自称,或者说自称代词。本意是身体、躯干,也是渐渐引申为自身、自己。当年张飞在长坂坡一役,据水断桥拦截追兵时,就横矛怒目喊了句“我是张益德,谁敢上来决一死战!”,原文用到的是“身”,也是自称。

“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三国志·张飞传》

靠着大嗓门自报家门,最终魏军也没人来到近前,由着张飞退去。至于这里的“断”是阻断追兵,还是真的弄断了桥,仁者见仁吧。在《世说新语》中还有些“身”作为自称的用法,如“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多年不见,水平见长哟。其实改成“老身”,大家就很熟悉了吧......

“臣”,君君臣臣,还是让诸葛亮出场吧,他的《出师表》中就提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在这里用作自称。本来不打算提的,关于君臣还涉及了二元君主观,先挖坑待填吧。

人称代词,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的。

自称:三国时期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于自称?

自称:曹操:对于减少特殊自称,我贡献颇多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