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拼尽全力,孩子却哭诉空虚?完美童年反而更会剥夺孩子的幸福感!

弗洛伊德说过:“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里都会有个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童年的重要性已经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成为一个基本的常识,童年创伤和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成为社会广泛谈论的命题,童年经历决定着一个人的成长的总基调。

一、家长认为的完美童年

也许不是孩子想要的!

当一代人伴随着缺失的童年成长成为父母后,她们迫切的想要弥补自己童年缺失的部分,于是相当一部分家长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童年。把孩子的幸福当作自己奋斗的唯一目标,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资源都给孩子,甚至牺牲自己生活的全部也在所不惜。但是,如此苦心建构的完美童年,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1、完美的童年,并不是家长对孩子百般迁就,过度保护

呵护孩子、保护孩子是家长的本能和职责,但是家长要分清什么是爱,什么是溺爱,这需要有“度”。倘若一直生活在家长严密的保护伞下,孩子长大后是没有办法独立面对社会竞争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百般迁就,营造的“完美童年”假象,都会在未来变成孩子对现实生活的无助。

女儿小米上幼儿园时,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幼儿园每周都有体能课,老师们在运动场地放置障碍物,让小朋友们通过跳过障碍物,来锻炼孩子的户外运动技能。幼儿园的小朋友豆豆因为紧张在运动过程中不小心摔倒了,老师们立刻为豆豆做了处理。在豆豆妈妈来接孩子时,幼儿园老师给豆豆妈妈说明了孩子摔倒的情况,豆豆妈妈大发脾气,大声指责老师和幼儿园没有做好安全措施,并告诉老师此类的课程豆豆不会再参与。自此,豆豆真的没有再上过体能课,当小朋友们在一旁蹦蹦跳跳上课时,豆豆只是孤零零地在滑梯旁坐着看小朋友们运动。

豆豆妈妈的做法真的正确吗?因为孩子一次的不慎摔倒,直接“剥夺”了孩子参加运动的机会,美名其曰:“我是为了孩子不再受伤”,但豆豆妈妈没有明白,孩子就算是在没有障碍物的平缓地面走路,也是有可能摔倒受伤的,难道以后不让孩子走路了吗?面对豆豆上课摔倒这件事,家长们真正该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分析摔倒的原因并加强训练,争取下次不再受伤,而不是过度保护直接剥夺孩子运动权利。

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也正是在一次次克服挫折当中吸取经验,学会如何规避风险。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反而会让孩子错过接触世界的机会,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完美童年并不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百般迁就。

2、完美童年,也不是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过度干预。

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会为孩子安排未来的路:小到穿什么衣服什么袜子,大到孩子要上什么学校、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凡是和孩子有关的,都会事无巨细规划到位。

当家长为孩子的未来承担太多时,孩子就会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没必要承担太多,即便自己犯错,也会有人帮助自己把责任承担下来。父母自以为是对孩子好,为他们规划好一切,却没料到孩子会在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里成为一个没有责任心、没有独立能力、对未来没有规划意识的社会巨婴。

还有一些家长特别喜欢替孩子做决定,会不顾及孩子真正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为孩子的成长盲目做规划。邻居家的孩子和女儿小米是击剑班同学,两位小朋友都酷爱这项运动,每周都一起去练习。可有一天邻居说自己孩子不去学击剑了,原来是邻居自认为击剑没有钢琴学起来有用,丝毫不在意自己孩子对击剑的浓厚兴趣。靠家长有限的认知来确定所谓的“有用没有”,武断地切断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在孩子的成长中会使是他误以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值得尊重,轻则成为一个短视的实用主义者,重则则会使孩子丧失自主选择的勇气和兴趣。

这种不顾孩子感受的盲目干预,看似是为孩子的未来铺路,但却让孩子渐渐失去了选择的权利。我们要明白,孩子也有独立的思维,不顾孩子实际情况和爱好,一心只都是以“为了你的未来好”而大包大揽安排孩子的人生,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没有一点好处。这种家长眼里的的“完美童年”,其实并不是真的对孩子好!

二、家长所谓的完美童年

其实正在剥夺着孩子的幸福感!

孩子眼中的完美童年是可以出去踩树叶、踩水坑、玩泥巴,尽情地游戏,亲近自然的童年,而妈妈眼中的完美童年是让孩子生活在无菌干净,有保护伞的室内温室中。在孩子眼中的完美童年是可以通过触摸、拥抱来认识世界,而妈妈眼中的幸福童年是要保持洁净,孩子触碰的东西都要用酒精消毒,碰完什么东西都要洗手。

童年对孩子影响极为深刻和重要,但很多家长在错误的育儿思维下,一度给予孩子的都是自认为的完美的童年。但从儿童成长心理学角度分析,无论是对孩子过度保护,还是为孩子包办一切,都极其不利于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发展!

1、父母过度保护,会让孩子丧失独立性、经不起摔打。

哈佛大学讲师、儿童心理学家丹·肯德隆表示,如果孩子不曾体验痛苦的感觉,就无法发展“心理上的免疫力”。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明明孩子已经可以独立吃饭,但家长还要追在孩子后面喂饭的情况,也会有孩子摔倒后,孩子还没开始哭,家长就飞奔过来安慰孩子的情况。甚至,孩子已经上了大学、上了班,家长还是会主动帮孩子洗衣服、收拾房间。这些都是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的体现。

过度保护是一种不理智、不科学的爱,会导致孩子对家长过分依赖,让孩子缺失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同时家长们使出全身力气来避免孩子受到伤害,避免孩子体现到哪怕一丁点的挫折和失败,也会导致孩子害怕挫折和失败的出现。因为他们没有学会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和解决困难的方式,一旦离开家长的精神守护,面对正常的挫折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孩子难免会遭到人生的打击。

2、家长包办一切,会让孩子失去选择的机会。

父母干预子女生活,出发点是对子女的爱,是希望子女的成长更加顺利,但是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培养的。因为父母的过度干预,会让孩子缺少独立安排个人生活、处理个人事物的锻炼机会,导致孩子难以在社会生活中独立自主。

而父母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也会扼杀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没有选择权,只能按家长说的去做。孩子的学习是为家长而学习,做事是为家长而做事,工作也是为家长而工作。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做事容易没有主见,没有责任感,过度干预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一种霸道的教育。

亲妈学堂提醒各位家长,在家长的控制密不透风下,孩子会很容易失去自我意识,变成大人意志的机器。同时,越压抑就越容易反弹,等到爆发时会有惊人的反作用力,极其不利于孩子成长和心理健康!

三、真正的完美童年,是家长学会适当放手!

爱孩子是家长的本能,但真正对孩子好并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不是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伤害,而是选择让孩子体验全面的生活因为生活的困难和挫折都将会是孩子成长的基石,而盲目的剥夺孩子的体验感知,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人生的主导意识,进而无法对自己的行动都付出相应责任。

1、家长与其过度保护,不如培养孩子自护。

一些家长会因为自身在童年吃过太多的苦,在成为父母后对孩子百般爱护,主动帮孩子排除生活和学习中的“障碍”,让孩子顺利长大。但殊不知,一旦让孩子独立生活,就会暴露出抗挫折能力十分薄弱的缺点,这都是因为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孩子没有机会体验失败的后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接触挫折和失败,家长们可以尝试以下对孩子进行逆商培养的方式。

首先家长要帮孩子树立正确的输赢观,告诉孩子有人赢也会有人输,输也并不可怕。其次在生活中做到不过分干涉和包办孩子的事情,在教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后,要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让孩子有处理问题、获得成长的机会。最后当孩子遇到挫折后,家长要及时疏解孩子情绪,塑造孩子良好的抗压品质,使孩子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逆境。

家长要明白,在孩子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的苦难,与其家长在短时间内过度保护孩子,并且承担着孩子抗挫折能力不足的风险,不如让孩子直面现实。家长要明白在实际的生活中总会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也正是在孩子一次又一次直面困难后,才能学会如何躲避危险,才能获取更多解决更多困难的经验和能力。

2、完美童年,是要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

孩子在小时候因为自理能力较弱,需要父母为他们打理各种事务,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应当逐步退出孩子的私人空间,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生活的琐事,锻炼孩子的决策能力。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适当示弱,给孩子足够的独立机会,例如,让孩子自己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放学回家先写作业还是先练琴。从这些小事中逐渐培养孩子得独立能力,让孩子在这些小事中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

同时,父母还要与子女进行充分沟通协商,理解子女渴望成长、渴望独立的愿望,并且把握好干预限度。家长要真正给孩子爱和支持,而不是把你的个人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我们要学会引导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而不是给孩子找到一条我们自认为宽阔平坦的大路,让他们按部就班地行进。对孩子而言,真正完美的童年不是家长为自己安排好一切,而是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和孩子共同面对生活的各种形态,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给孩子完整的生活体验,教给孩子解决生活难题的方式,让孩子有独自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方式,这才是对孩子童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推荐阅读

艺考不再易考,家长们该如何为孩子准备?

宇芽被家暴,渣男说:“你去告啊,你告不赢!

在与原生家庭的博弈中,我们的孩子被迫选择“向死而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