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态度
从事保险的朋友,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能保持一个好习惯:坚持学习。我们每天出勤,听专题分享或开二次早会,都能获取新鲜的知识。这是好事。
但总有伙伴反映,学的是挺多的,但感觉有用的内容太少,学的时间越长,反而学的有点迷糊了。大量的信息堆积在脑海中,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对此我深有体会。为了避免越学越傻的处境,咱们今天来聊聊学习的态度。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是为了扩充认知。人对事物的认知是在不断的扩充和改变的。翻看多年前的朋友圈或QQ空间,可能会看到自己说的一些傻话,在当时来说,这就是你最真实的想法。那为什么今天看来会觉得那是傻话呢?
因为你的认知升级了。正是因为认知升级,所以你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改变了。我们遇到不理解保险的客户被拒绝,这也很正常,这也意味着他们的认知需要我们帮忙升级。
如果不学习,对于新鲜事物可能就没有认知,或认知过潜。就好比你今天穿越到古代去,拿了一个手机,用手机播放视频,能把古代的人吓个半死。
在他们的知识体系里没有‘手机’这个概念,他们眼中的手机就是一个‘能把人锁在里面的魔盒’,所以古人可能会认为你是个妖怪,甚至会把你架到柴火堆上一把火给烧了。
想在把保险做好,就需要掌握各种知识,销售技巧、社交礼仪、法律知识、产品知识、售后服务、核保理赔等等。所以每个保险精英,实际上是有两把刷子的。
为了让我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能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经验或技巧,让自己的认知不断升级,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
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百万保单缔造者分享,她如何签了一个100万的保单。她去客户家撒了一个娇,说了一段话:叔叔,你就支持我一下嘛,在我手里签份保单吧。
她分享的内容,可能对你来说就是无用的知识。因为你没有个身价百亿的叔叔,也没有个遍布人脉从事房地产的老爹,长得也没有这位绩优这么好看,身材曼妙,没有和客户的这层关系。
有些经验和技巧需要建立在基础条件上才能实现,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你听听就行了。所以学习要学会取舍。哪些是你用得到的,哪些是多余的、用不到的。
所以我们要保持独立思考,要学会质疑和辩证。任何事物都有好和坏的一面,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说出你真实的想法,哪怕它是错的,也比无脑被同化强。
每场分享,能得出一到两点有用的感悟就行了。这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太多无用、垃圾的信息充斥在周围,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劣求精,而不是一股脑的全部接收。
所以我们要学会分辨,哪些是对我们有用的知识。
我们要学习什么?
有些时候,你觉得某个高手的话术非常实用,或者某个行为比较有新意,就赶紧的记录下来,打算自己也用用试试。这是个好习惯。
但我更建议大家去研究高手的思维,从他的话术或行为中,推演他背后的想法。他是怎么研发出来这个话术的,想这个话术的时候想过什么?为什么他要做这个行为,而不是另一种行为呢?
销售套路、技巧或经验,只是鱼。而产生这种套路、技巧或经验的想法,才是渔。我们经常说做分享要‘授人以渔’,在学习方面就要朝着‘索人以渔’的想法。
也就是说,不仅他的这个好的套路或经验我要学以致用,他创新出套路或经验的想法我也要学过来。有了这种想法,我自己也可以创新出新的套路或技巧。
所以我们要学的是不表面的东西,而是其背后的逻辑。
怎样才算掌握了知识?
现在手机展业比较流行,信息的查询也简单的不行,遇到好的文章多数人直接就收藏了。但是收藏后,很少人会去看,更不要说把这些内容学以致用消化了。
别人给你推荐了一本书,你下单了。书到了之后拍了个朋友圈就放起来,一年后只翻看了前两页,书上落满了灰。为了学习保险的知识,你关注了100个公众号,每天却只能打开其中的2个。说白了,这样的努力都是无用功啊。
这种学习方法,无法保持专注,把信息当成了知识,只阅读却少了思考,只存储却不去掌握。如果存的东西越多越厉害的话,世界上最博学的人应该是图书管理员。
什么叫真正的掌握了知识,你把书本或笔记上的内容记到脑子里,在现实的场景中使用,好的就留下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不好的就剔除出来。
学习不仅仅要长期输入,还要进行输出。怎么衡量你是否掌握了一门知识?把它讲给别人听,别人能听懂,才是真正的掌握了。
关于学习,你有什么好的见解或建议,欢迎在底部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