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根 :南曹村豆腐的传说

作者:赵树根
说起南曹村的“豆腐”,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南方在孝义为官的一县令夜晚闲来无事,站在县城西关城墙高处观景,忽见不远偏东南方众官星闪烁,掐指一算,原来那一处村庄风水甚好,四品以上官员车载斗量。当晚辗转难眠,心想今后哪有我们南方人的官做?翌日,为破风水,当即下令,命众军民在县城南由西向东开挖一鸿沟(即今孝河),发现有一碗口粗芦苇贯通南北,便顺藤挖去,直挖到今南曹村旧村东北真武大雄宝殿之下,北面直至县衙。县官当下令将此芦苇切断,顿时,淌血不止。
风水一破,南曹村人民便渐渐贫困潦倒,因生就一副富家官宦之身,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终日以乞讨为生。故有民谣曰:有女不嫁烂曹村,吞慷咽菜饿煞人。
一日,鬼谷子的两徒弟孙膑、庞涓师兄弟云游至此(据传说,庞涓死在本村村北马莲道,此道原来贯通白北关至介休),孙膑将大豆粉碎取汁为食,庞涓恶作剧,将豆汁中撒了一泡尿,豆汁奇迹般地凝固为豆腐脑,当地人民也效其经验制作,聊以糊口。
有一天,八洞仙家吕洞宾驾祥云至南曹村上空时,一股怒气、怨气直冲云霄,当即降落祥云,变化为一乞丐,村民将制作之豆腐脑供吕仙充饥。吕仙见状,觉得这些村民还很通情达理,当即一算,原来这些村民是为风水所害,无所事事,无法生存。吕仙转念一想,何不将错就错,为他们弃官经商找一条出路?随即将旧官帽打掉双翅,作为豆腐锅用,将墨砚作为豆腐磨,将墨汁作为卤水,将朱笔作为点豆腐之卤勺,将惊堂木作为支豆腐板的支架,将卷宗文件作为豆腐板,将状子作为豆腐皮,将大堂鼓作为过滤豆腐汁之管桶,将鼓槌作为箩糙,将令箭作为打豆腐刀,将墨缸作为放豆汁缸,将刑架作为豆腐木框,将杀威棒作为磨豆腐磨杠,将大印作为压豆腐鼓石。于是,人造地就仙撮合,随将做豆腐之技术改进后传授给当地人民,又将一滴仙水滴入开水里,而后飘然而去。人们见仙家点化,当即谢恩(后盖庙供祭,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唱大戏或用其它文娱活动庆祝,一直延续至今),并照技操作。这便是中国豆腐的起源。后经西汉淮南王刘安总结推广,所以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
通过几代人的不断发展创新,首先在王族中流传,到了唐宋,磨豆腐已在江滩流域兴起,时至元明,豆腐业已遍及全国各地了。
我国的豆腐,在元代(公元1268年)左右首先传到日本,称为“白壁”。之后,东南亚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也从中国学到了磨豆腐的技艺。
从此,随着豆腐业的兴起和大批华人外出,中国豆腐又走到了西欧、北美大洋洲。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有了豆腐的生产和销售。
伴随着豆腐业的蓬勃发展,吃豆腐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除一般的吃法,如凉拌豆腐、油炸豆腐、豆腐羹、豆腐干、豆腐乳、豆腐皮、豆腐脑、老豆腐、家常豆腐、麻辣豆腐、虾酱豆腐、酱油豆腐、韭菜炒豆腐、铁板豆腐、拔丝豆腐、锅踏豆腐、一品豆腐、朱砂豆腐、杏仁豆腐、虎皮豆腐、砂锅豆腐、草鱼豆腐、蘑菇炖豆腐、瓢豆腐、豆腐盒、豆腐汤、酸辣豆腐、玉籽豆腐、虾仁炒豆腐、豆腐丸子、香椿拌豆腐、小葱拌豆腐、豆腐八珍汤等等以外,还有色、香、味俱佳的高级吃法,如杭州市的“雪霞羹”“豆腐西施”,孔府家菜中的“豆腐罗汉”,泰山脚下的“三美豆腐”,浙江楠溪江的“马兰头拌豆腐干丁”,高平市的风味小吃“烧豆腐”,又名“白起肉”,和堪称世界食品奇迹之一的“豆腐宴”。满汉全席中的一道名菜叫“烫干丝”,做工精细,味道独特。在日本还有一道大众小吃叫“汤豆腐”,其主要用料是豆腐与海带,味道鲜美异常。

鹧鸪天·天下孝义人

难忘的露天电影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