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健脾清化方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李乾构教授,全国著名的中医脾胃病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和学术经验工作继承指导老师,自1964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一直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至今已52年。李老师从中、西医两方面,对消化疾病在理论、临床、基础研究都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在消化疾病西医研究的同时,不辍于中医临床,在临证中重视脾胃之气,兼顾调肝之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调肝理脾”的学术思想,丰富发扬了脾胃学说的有关内容,并一定程度上引领我国中医脾胃病学术事业的发展。近20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师承教育,且在此方面的成就已逐渐显露,脾胃病学属于中医学发展重要方面,更能凸显中医学在医学领域的优势,其中所取得的成就亦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目前,中医师承教育正在努力发展并完善,我们师承人员通过不断的解读经典、跟师学习,对名老中医的经验进行整理、挖掘,从而使名老中医积累数十年的临证心得广泛流传,丰富传统医学这一祖国宝库。[研究目的]探索李乾构教授治疗脾胃病“调肝理脾”理论学术思想渊源,凝练并继承老师相关学术理论及临床经验,探索、学习、传承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高自我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丰富和发展中医学脾胃病理论学术思想及临床运用范围,为更好地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铺下奠基石

。[研究方法]通过跟随李乾构教授出门诊,整理李乾构教授医案、讲课资料、个人笔记、论文著作,收集治疗验方、分析用方思路,独立临床实践,进一步学习应用李乾构教授临床辨证及相关疾病治法用药的经验,结合中医古籍的检索,完成李乾构教授学术渊源概述、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总结两部分研究工作。在研究后期,通过随机选取病房和门诊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80例,采用“

健脾清化方”联合补救三联与标准补救三联对照研究,比较临床疗效,检验跟师成果,完成临床研究部分工作。[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为李乾构教授学术渊源概述、李乾构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总结、李乾构教授健脾清化方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研究。第一部分李乾构教授学术渊源概述本部分通过对李乾构教授学术生平、“调肝”与“理脾”学术思想的学术渊源两大方面的论述,呈现李老师治疗脾胃病“调肝理脾”独特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并结合其在临证中,认为治疗脾胃病不仅需要从调理脾胃入手,更需遵从肝、脾、胃同调,凝练出脾虚为脾胃病基本病机,升降为脾胃基本功能,治疗上主张健脾温阳、顾护中气,养脾胃之阴与燥润并用,肝之疏泄与脾之运化的相互为用这一独具特色的“调肝理脾”临床经验。

第二部分 李乾构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总结通过对导师每周临床小讲课中内容及跟师体验的总结,结合古代医籍及现代期刊文献里面相关“调肝理脾”理论的研究,将临证中导师所运用的相关理论及临床经验进行较全面的凝练。

1.学术思想分别从调肝和理脾两方面介绍”调肝理脾”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包括从肝脾失调的病因病机论述调肝法在脾胃病中的应用,重视肝脾(胃)同治;及从脾虚的病因病机论述脾虚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根本原因,详细说明了理脾法在消化疾病中的运用,并凝练李乾构教授临证中对脾胃病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的特点,认为脾胃病的主要病因为外感内伤、饮食情志、劳倦过度及他脏病变等,病位在脾、胃、肠,涉及肝、肾等多个脏腑,病机主要有运化失司、升降失调等,病理表现主要是脾胃的升降、运化、受纳、统摄等功能失常及肝脏疏泄、调达气机功能失常。

其治疗脾胃病包括“治脾十五法、治胃十五法、治泻十法、治胆八法”,进而将这些治法升华为“调肝四法、理脾四法、肝脾同调四法”,形成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调肝理脾”理论。

2.临床经验分别论述了“调肝四法、理脾四法、肝脾同调四法”在具体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包括:

清肝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和肝制酸治疗消化性溃疡;健脾清化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健脾理气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调肝理脾法治疗脂肪性肝病;肝脾同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补益心脾法治疗失眠;调肝运脾法治疗肥胖病等。

并分别从病因病机、具体治法、医案举例等三方面详细阐述“调肝理脾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运用,体现了脾胃病“调肝理脾”这一基本治疗原则,并结合现代医学病理机制解释相关理论,说明老师“调肝理脾”学说具有科学性,符合现代医学发展规律,使之更浅显易懂,适用于临床。第三部分健脾清化方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健脾清化方联合西药补救三联对耐药Hp的根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耐药Hp感染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健脾清化方联合补救三联治疗,对照组予标准补救治疗方案治疗,疗程共4周。观察两组证候积分变化,总体疗效以及Hp感染清除率和根除率。结果:(1)两组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种方法在改善耐药Hp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临床症状方面均有显著作用,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后组间各证候积分比较显示用药后4周后在胃脘痞胀、主症其他症状、胃脘灼热、恶心呕吐、大便粘滞、伴随其他症状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P<0.05)。(3)两组治疗总体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81.08%。(4)治疗组对耐药Hp清除率为86.84%,根除率为73.68%;对照组对耐药Hp清除率为75.68%,根除率为51.3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清化方联合补救三联对耐药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脾虚湿热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对根除耐药Hp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研究结论]本论文凝练导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明确“调肝理脾”理论在中医学的学术渊源,探讨在“调肝理脾”理论指导下辨治脾胃疾病的临床基础,升化“调肝理脾”理论;并在临床中进行拓展运用,从健脾清化角度进一步研究对耐药HP感染中医药的优势靶点,从而证明此理论的临床应用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