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极则:王献之洛神赋(高清)
晉王獻之書洛神賦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少有盛名,高邁不羈,風流一時。書法兼擅各體,尤以行草著名,與其父並稱「二王」。〈洛神賦〉原蹟已不存,宋以來拓本僅存十三行,世稱〈十三行〉。此本拓自碧玉本,原石於明代發現於杭州西湖,因出土地為賈似道半閑堂舊址,所以後人認為是賈氏所刻。此作字體勻稱和諧,體勢秀逸,神采飛揚,筆致灑脫。筆法不再帶有隸意,字形也由橫勢變爲縱勢,為成熟的楷書作品,被後人譽為小楷極則。
纸质细腻,帘纹清晰,书写不洇墨
9元试纸进行中(仅30份)
交易担保 墨相文坊 仿绢布蝉翼毛边,给你古人写字的感觉 小程序
《洛神赋十三行》是王献之传世的小楷名作。据说,其墨迹在宋代有两本,即晋麻笺本和唐硬黄纸本。其中唐硬黄纸本有唐代书家柳公权的题跋,至元赵孟頫则认为是唐摹本,亦有人认为是柳公权摹本。此本初为北宋周越所得,误以为原迹摹刻,流传于世,后有南宋越州石氏掺入右军笔意的翻刻本。《宣和书谱》载,麻笺本北宋时入内府,后二墨本均佚失而不知下落,仅存刻本传世,但因辗转翻刻较滥,已不足观矣。南宋时,权相贾似道先觅得麻笺本9行,后又得4行,合为13行,刻于苍色石上,美其名曰“碧玉”,故该本被称为“碧玉版本”,又称《玉版十三行》。
宋佚名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
石高29厘米,宽26厘米,明万历年间出土于贾似道丰闲堂旧址的杭州西湖葛岭,曾归陆梦鹤、翁蒿年,清康熙年间入内府。
高清单字
嬉
左
倚
采
旄(残损)
右
荫
桂
棋
攘
皓
捥
扵
神
浒
兮
採
湍
濑
之
玄
芝
余
悦
其
淑
美
兮
心
振
荡
而
不
怡
无
良
以(残损)
接(残损)
欢
兮
托
微
波
以
通
辞
愿
诚
素
之
先
达
兮
解
玉
佩
以
要(残损)
嗟
佳
人
之
信
修
兮
羌
习
礼
而
明
诗
抗
琼
珶
以
和
予
兮(残损)
指
潜
渊
而
为
期(残损)
执(残损)
拳
之
款
实
兮(残损)
惧(残损)
斯
灵
之
我
欺(残损)
感
交
甫
之
弃
言
怅
犹
豫
而
狐
疑
收
和
颜
以
静
志
兮(残损)
申
礼
方
以
自
持
扵
是
洛
灵
感
焉
徙
倚
彷
徨
神
光
离(残损)
合
乍
阴
乍
阳
擢
轻
躯
以(残损)
鹤
立
若
将
飞(衍文)
飞
而
未
翔
践
椒
涂
之
郁
烈
兮
步
衡
薄
而
流
芳
超
长
吟
以
慕
远
兮
声
哀
厉
而
弥
长
尔(残损)
乃
众
灵
杂
逯
命
畴
啸
侣
戏
清
流
或
翔
神
渚(残损)
或(残损)
采(残损)
明
珠
或
拾
翠
羽
从
南
湘
之(残损)
姚
兮
携(残损)
汉
滨
之
游
女
叹
㚿
娲
之
匹
兮
咏
牵(残损)
牛(残损)
之(残损)
独
处
扬
轻(残损)
袿
之
靡
兮
翳
修
袖
以
延
伫
迅
飞
(完)